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本等发达的国家意识到问题儿童越来越严重;为此数以百计的学者和专家深入研究;终于一个重要的理论在1969年由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临床与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教授提出,并于1972年形成了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就是:感觉统合理论。理论内容主要涉及感觉与大脑神经功能的发展、学习能力障碍、大脑神经障碍的治疗三个主要方面[1]。那什么是感觉统合呢?就是我们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前庭觉、触觉以及本体觉等从外界接触信息,传向大脑,由大脑进行辨别、比较、联系、归类、解释、合并,并且根据过往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进行加强,再传送给身体各个器官,进而对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简单地讲,就是感官将各种信息输入进大脑,由大脑处理再控制做出正确的反应。
儿童的神经系统不断发育,感统综合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开始的感觉逐渐发展到情绪行动、身体协调、运动企划等有目的性的活动,再到更高级的集中注意力、组织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当感觉信息在大脑中得不到很好的处理时,神经和行动就不能建立起有效的链接,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1)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情绪的影响[2]:例如嘈杂的环境极大影响孕妇的心情,当孕妇心情产生波动的时候,腹中胎儿也会感到焦躁不安,这样的环境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2)孕期孕妇营养过多或者营养不足也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影响。
(3)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酒精、香烟、药物、微波、辐射等影响。
(4)生产时产程过长或者缺氧以及使用生产工具时技术不佳造成颅脑损伤,以上都会造成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
(1)幼儿经常独自玩耍,长期居住在安静的环境中,缺少玩伴,手机、电脑、电视成为儿童的主要玩具。
(2)目前城市生活节奏快捷使得儿童缺少父母陪伴的时间,以及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工具;缺少身体活动是当今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1)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过于宠爱、娇惯使得过于依赖家长,孩子不愿自己动手学习。
(2)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态度也会有所影响[3],长期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时会本能产生抗拒,从而出现感觉统合的失调。
6~9 岁年龄段的孩子,女孩的感觉统合比男孩的感觉统合要好,发育的也比男孩要早[4]。
感觉统合失调最常见的主要有五种: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障碍、本体感觉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
前庭系统在感觉系统中最为重要,会对视觉、听觉、语言进行处理,与运动动作和情绪控制都有关,如果儿童前庭平衡有障碍的话会身体不协调容易跌倒,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行为动作笨拙、方向感差。
在母亲怀孕期间,胎儿就有感觉,能感受到爱抚、温度等触觉,触觉是最大的感觉系统。触觉障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触觉敏感另一种是触觉迟钝。触觉敏感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抗拒与人接触、喜欢一个人独处、社交能力差、胆小、对陌生人往往是处于防御状态、讨厌洗澡、理发等;触觉迟钝的则恰恰相反,对疼痛感反应低、缺少自我意识,接受新知识缓慢。
本体感觉与前庭系统有关,影响着运动动作、控制的能力和身体状态的保持,同时也影响着情绪是否稳定,本体感觉障碍通常伴随着以上两种障碍,在生活中儿童经常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方向感不好、容易晕车、迷路、做运动时容易感到疲惫[5]。
这里说的视觉障碍并不是说失明,而是儿童不会正确运用视力做事情;例如孩子可以看电视但是不能正常读书、写字、在写字时经常抄错行、写出格、较其他孩子更加容易遗忘;喜欢盯着一个东西发呆;喜欢自己一个人待在角落,不喜与人相处;对色彩鲜艳的画面感兴趣。
同样和视觉障碍一样,听觉障碍也不是代表失聪;而是儿童对听到的声音不做理会;有听觉障碍的儿童有时会对细微的声音产生兴趣;听到嘈杂的声音会脾气暴躁,对不能接受嘈杂声音的孩子应注意远离吵闹的环境,不然孩子会形成自我保护机制,会对听力有影响也会变的脾气奇怪;还有的孩子有时会突然尖叫;有时会自说自话等。
不同感觉失调的儿童的表现也多种多样:
(1)注意力无法集中或集中时间过短;
(2)对事物的反应缓慢、木讷;
(3)缺乏自信心、敏感自卑、容易受到挫折、社交能力差;
(4)缺少方向感、容易晕车、容易迷路;
(5)手脚笨拙、平衡感不好、动作不协调、运动容易产生疲倦;
(6)脾性古怪、固执、容易生气、容易和别人发生争执;
(7)与同龄儿童相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例如穿衣、穿鞋困难。
感觉统合一旦失调不仅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感觉统合的目的是让儿童进行有目的性的体育训练,有效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奠定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共同发展的基础。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以提高儿童大脑处理信息等能力。
(1)走线游戏:用彩色胶带在地上贴出直线型或者S 线,让孩子踩着线行走,双手侧平举,抬头目视前方。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健全左右协调能力。
(2)蹦床游戏:家长扶着孩子在蹦床上跳跃,可以播放音乐,增加花样,提升趣味性,提高孩子平衡性。
(1)爬行障碍隧道游戏:在隧道中放入各种毛绒玩具,让孩子在隧道中爬行时可以触碰到毛绒玩具。
(2)沙土游戏: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经常带自己的孩子到公园和沙滩与沙土多接触,增加孩子们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机会,如果条件有限,我们也可以将干净的细沙放在一个大的盆子里,让孩子们在里面玩耍来达到孩子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目的。
(1)搬运货物游戏:将旧报纸上写好数字铺在地上,准备一个儿童可以搬动的积木,家长说到数字几,儿童就将积木搬去相应的数字。增加孩子协调能力。
(2)坐球游戏:用球代替椅子,让儿童坐在球上,家长在一旁辅助。增加孩子控制身体的能力。
(1)分类游戏:准备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动物绘图,让儿童分别根据颜色或者种类分类,锻炼孩子的图形颜色分辨能力。
(2)分辨小球游戏:准备多个彩色小球,将小球颜色打乱排成一条直线,然后问孩子从左向右数第几个小球是什么颜色,以此锻炼孩子辨别色彩的能力。
(1)我说你做游戏:1、2、3、4、5 分别代表不同部位,家长喊到数字几,孩子要迅速指出相应部位。
(2)数字复述游戏:家长说出一串数字由孩子复述出来,一开始读较短的数字,慢慢加长。
(1)以儿童为本原则:在训练中以儿童为主,必须按照儿童生理以及心理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的年龄阶段给予适合的训练内容,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2)控制环境原则:通过控制环境给予儿童最舒适的感觉统合训练,遵循儿童对刺激的需求,从而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各种不正常表现,让儿童在遇到不同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适宜的反应。
(3)鼓励原则:在孩子参加训练时,要做到多奖励、少批评,在适宜的时间给予积极的鼓励,同时通过孩子的反馈了解孩子对当前训练的感受。
(4)适宜与安全原则:在执行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儿童个人差异,根据个人情况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例如平衡能力差但是耐力好的儿童,可以在体能的训练中穿插进行游泳或者体操的训练,增强该儿童的平衡能力,同时保持体能的发展。训练时要注意掌握各项目动作要领、注意安全、避免伤害事故。
(5)坚持性原则: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和耐心,坚持到底。
经过感觉统合的系统训练,儿童更加深刻的接触了环境,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识别物体的色彩、外形、质感、声音等;能更好的处理身体内部的信息,了解到自身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对处理问题能力,平衡协调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通过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强化青少年儿童神经系统发展,并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少年儿童未来进行更高级的运动和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训练可以促进骨骼更好的发育和生长,有助于长高。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使孩子在快乐中完成,运动带来的快乐可以帮助儿童宣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当儿童能自己独立完成各式各样游戏和训练时,会产生成就感,此时家长再给予鼓励,儿童自信心可以顺利建立。
感统综合的训练主要针对儿童的行为问题,在愉快的训练中,儿童增加了许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机会,可以培养儿童人际沟通的能力和开朗的性格,为今后性格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使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学会了体育运动,更多的是运动以外的效果,例如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儿童社交能力,这才是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目的。
通过查找阅读关于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资料得出: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儿童的大脑能得到更好的发育、可以更加有效对外来信息进行辨别、联系、归类、解释、整合,提高大脑和运动之间联系,使本身失调的感觉被重新唤起,并且提升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感觉统合失调越早发现越好,能够提前进行干预。感统训练也可以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将感统训练与体育项目相融合,以此提高儿童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