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勇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编辑部 天津300300)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1]。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各高校学科建设改革发展逐步加快,高校学报要密切跟踪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并相应地调整发展策略,为学报发展创造良好的学科基础;同时学报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助力高校学科发展。随着民航科教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民航大学迎来新的发展改革机遇,特别是《中国民航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对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打造“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人文”学科生态,这为中国民航大学建成中国民航最高学符,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指明了学科建设的目标。《中国民航大学学报》通过解读学科发展内涵,找寻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的契合点,为推动学报发展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
针对《规划纲要》对“顶尖安全”学科的特征描述,“顶尖安全”学科应具有以下特点:①提出具有全球领先的航空安全新概念、新理论;②在民航适航规章架构设计和关键安全技术实现突破;③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航运输系统安全学科群,学科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安全科学”与工程是中国民航大学唯一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具有鲜明的航空特色,入选天津市一流建设学科,应作为学报重点关注的学科领域。当前,学报虽然发表部分关于航空安全的论文,但是论文整体学术水平还不高,影响力不大,没有能够吸引本校及其他单位优秀学者的论文,没有建立起航空安全的品牌。
根据《规划纲要》对“一流交通”学科的特征描述,“一流交通”学科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四型机场、航空安全与适航、智能网联无人运输系统等方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②在空域运行安全、绿色航空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③形成完备的航空运输学科群和综合交通研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交通运输是民航大学的基本特色,特别是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工程、航空运输规划与管理等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行业影响力。交通运输学科相关论文是学报发表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并且在空中交通管理、场道工程、航空运输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能够吸引本校和行业内的少量优秀论文,是学报需要进一步建立品牌特色的重点学科。
根据《规划纲要》对“知名航宇”学科的特征描述,“知名航宇”学科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民用航空器运行、维护、持续适航等方向达到国内引领和国际知名;②形成以“国际化、标准化”为特色的航空宇航学科群,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民用飞机维修和适航是民航大学航空宇航学科的鲜明特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同样也是学报重要的发文选题方向。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维护、适航是近几年学报的发文热点,在知网中具有较高的下载量和引用量,是值得培育的优势学科。
根据《规划纲要》对“精品信息”学科的特征描述,“精品信息”学科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民航智能信息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达到国内引领和国际知名;②形成以支撑空管、机场、机载安全和运行为特色的信息学科群,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信息类学科包含信息通信工程、控制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是学报发文的重要来源,约占到整体发文量的30%。通信导航、雷达信号、图像处理等均是学报的发文热点,而且能经常收到校内较为优秀的论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科。
根据《规划纲要》对“交叉理学”学科的特征描述,“交叉理学”学科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应用数学领域取得基础研究突破;②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智慧空管、绿色航空、数字机场等领域形成理学特色,整体水平达到“行业领先”。
在“交叉理学”学科方面,应用数学领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力。但由于学报近些年重点关注工科领域,对数学等基础学科关注度不够,每年仅收到少量纯数学选题稿件,优秀的稿件流失殆尽。下一步需要加大对应用数学领域的关注度,加大组稿力度。
根据《规划纲要》对“特色人文”学科的特征描述,“特色人文”学科应具有以下特点:①打造特色鲜明的航空法学、航空 MBA 和金融、民航外语学科群,整体水平达到“行业领先”;②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智慧空管、绿色航空、数字机场等领域形成理学特色,整体水平达到“行业领先”。
对于人文相关学科,学报目前暂不接受此类稿件。学报从2000年左右制定了发表工科论文为主的发展路线,逐步停止接受人文类相关学科稿件。学报如何助力人文学科发展是学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中国民航大学最重要的学科,学校为其规划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为:第六轮学科评估进入A段、获批教育部和天津市顶尖学科、牵头建设科技部航空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报必须抓住这个重要机遇,努力组织学校安全学科优势资源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起点航空安全英文学术期刊。目前创办航空安全英文学术期刊已列入中国民航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在逐步推进。创办航空安全英文期刊的成功将极大地丰富学报的办刊资源,提升学报的竞争力,并为推动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学科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目前学报开创品牌栏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从2020年开始创办适航专栏,在适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学报应从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信息类学科入手创办一定数量的品牌学科栏目,如近几年连续发表的机场工程类论文已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进而可以升级到品牌栏目。此外还可以设立空中交通管理、航空通信、航空发动等品牌栏目,通过优势学科栏目扩大学报的影响力,同样也对学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应用数学、材料科学是需要关注的潜力学科,对支撑学报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数学模型的空域规划、航空流量预测、停机位分配等都是热门选题,且具有较高的引用率;航空材料是航空行业的一个重要学科,涉及飞机制造、维修和适航等重要领域。学报要加大力度联系相关学科学者,开展交流沟通,争取获得优秀稿源。
学报编委会目前正在换届中,此次换届要根据学校学科规划来组建编委会,积极邀请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学者担任相关学科委员会的负责人,指导并协助学报编辑部开展相关学科的组稿和审稿工作。通过此次编委会换届,使编委会真正成为引领学报学科发展的组织力量。
学报编辑要转变工作方式,由过去忙于编辑业务向学科编辑转变[2]。编辑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和兴趣确定负责的学科,并针对性地开展学科论文组稿和编辑,使自己成长为精通该学科研究进展、熟悉该学科专家、精通该学科论文编辑的学科编辑。
学科是支撑高校学报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学报要积极配合学校学科建设改革,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当前,民航高校学报的发展相对落后,为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及影响力,适应民航高校学科改革发展,民航高校学报编辑部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学校优势学科资源,制定相应发展策略,不断提高民航高校学报的竞争力,为民航高校学科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