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胡 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以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采用议题式教学,构建活动型课程”。议题式教学成为落实2017 年新课标精神的风向标,引导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成长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课程。因此,无论是选择议题还是创设情境,必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立足课程目标,创设开放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议题的确立、引导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任务,进行集体分享和思辨性对话,将零散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如此才能立意充足,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教学素材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素材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教学之“议”能否深入而有效地展开。本土素材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同一版本的教材减少千人一面的概率。本土素材,多为风土民情、古建遗存、故事传说、手工技艺等,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利用有亲切感的本土文化资源贯穿教学课堂,促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此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想要表达,敢于表达。当然议题式教学并不是以追求观点与价值观念的绝对冲突为目标,而是希望学生聚焦议题合作谈论,各抒己见,最终“殊途同归”,认同学科价值,形成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进行《生活与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这一知识点教学时,结合我校校训变革这一本土素材,引导学生从“变”与“未变”中感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应有之意。
议题讨论一:1.1920 年私立无锡中学校长唐文治先生注重训导学生什么?2.如今三高中的育人目标是什么?3.不同时期的育人目标改变了吗?谈谈你的理解。
活动总结:一百年前年私立无锡中学成立,那个时期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力拯水火济生民,即为邦国兴太平”成为校训中的重要内容。如今学校以培养“五好”品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育人目标改变了吗?根本上变革了吗?有争有议,学生积极参与。
如果认为设置议题就是议题式教学,这就有了认知偏差。虽赶了议题式教学的时髦,设置醒目的“议题”,但教学实施过程仍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层面,议题就成了装饰门面的“幌子”,这样的理解华而不实。议题的设置需要有可“议”之处,需要有“议”的价值,需要给学生留有思维发散的空间,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对其进行价值引领。让议题落地生根,需要让学生置于一定的情感氛围中,利用熟悉的本土素材,以结构性的设问,在古今对比中向更高的阶段、更深厚的情感价值观方向发展。笔者设计的本次议题结合学生熟知的校史校训校歌,这些真实的素材让学生有话说。讨论中设置的“育人目标改变了吗?”这一设问并未指向材知识,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既打开了学生思路,给“议”留有空间,又展示了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感悟救国兴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是我们的底线,这是不会改变的核心价值观。但时代的变迁,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使如今育人目标的要求不断丰富。在这一活动任务实施中,课程内容融入议题中,学科知识变成了研究的工具,知识背后的价值认同才是议题式教学在课堂中真正应有的目标。
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助推器。2017 年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还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情境与议题的设计需要下沉到日常生活,既要反映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也要体现学生水平的现实性,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生活化的真实情境能够兼顾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话语体系。情境教学需要从虚构模拟走向真实生活,重视体验与感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议题讨论二:人生行囊中,要背负很多,比如快乐、金钱、道德、权力、知识、友情、成绩、健康、家庭……有的同学认为:健康比颜值重要,有的同学认为:颜值比健康重要。
1.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
2.为什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会出现差异?
活动总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有充沛的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高颜值可以增强自信,拥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人们的需要、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会出现一定差异。课堂教学过程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广泛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或是触发学生的疑惑。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景,贴近生活,设置有深度、有情感的问题推动教学深入。现实中人生行囊中的不同选择,是学生当下或是即将遇到的人生选择,这一真实情景的创设,设置了思辨性问题,尊重个体差异,让生活经历和个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平等地对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出反驳理由与方案。教学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彰显政治课堂活力,这种活力不是制造出来的一种“假热闹”场面,而是真正广泛参与的“真热闹”。
真实情境的设置、观点的共鸣,能够让学生找到佐证理直气壮地说,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尊重,教学过程才能变得开放,课堂才能变得灵动智慧。笔者在教学预设中没有想到大部分学生对“颜值比健康更重要”这个观点更为赞同且观点犀利。因此笔者尊重课堂生成,关注学生争论,重新生成新的设问——“无论是选择健康更重要还是颜值更重要,各位同学阐述的理由的共同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存异求同”。从“异”中求“同”,总结共性,深化价值观念。认为身体重要也好,颜值重要也好,其共性就在于只要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够指导人们推动社会进步,为人民和社会做贡献,这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念。“存异”与“求同”相结合,提升“议”的层次,辩证式的、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强化了知识背后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认同。
总之,教师应利用本土素材,打造真实的情境,关注学科知识背后的智慧意义和价值认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高阶思维,在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科素养真正落地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