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探析

2021-01-08 05:22徐江龙肖梦麟王昌盛田少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7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医学院校创新型

徐江龙,肖梦麟,王昌盛,田少辉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河北 保定 071000)

0 引言

医学院校作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对于整个人才培养质效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机制也开始进行了深刻转型,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就医需求[1]。这种变换对于医学人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医学教育机制,存在教学与科研分离的情况,导致使得原有的医学人才培养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医疗服务的相关要求,为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实现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医学院校需要适时作出转变,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做出深刻调整,将专业教育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育平台,稳步实现对学生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有效培养。

1 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是促进现代医学转型的要求。医学和生命科学作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的运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在整个转型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医疗技术手段进行必要的升级,依托技术支撑来稳步强化疾病的诊疗能力,还需要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的深度参与,实现对临床治疗经验的有效总结与治疗方案的科学优化。基于这种实际,在医疗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各大医科院校需要快速转变思路,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2]。

1.2 是优化医疗教育模型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性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医学院校建立起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临床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临床实习课程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实现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稳步提升。这种传统的“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法,课程设置合理,能够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稳步提升。但是这种传统的医学课程体系,也存在一定的短板与不足。例如在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能够充分重视其学生的主导地位,这种错误的思想认知,导致教师难以制定相关的课程学习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导致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不佳,难以有效参与到临床医学各项研究活动之中,无形之中,阻碍了临床医学发展的水平[3]。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传授,更需要学生能够有相应的自学能力与研究能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证明—参与科研工作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捷径,在不断的科研工作中学生掌握了从构思、设计、到完成实验的方法,熟练掌握了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1.3 是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的需要。为不断提升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理顺人才培养的基本流程,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医疗教育体系改革活动的深入进行。教育部立足于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过往有益经验,从整体层面、长远层面出发,制定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等相关政策文件,强调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展系统化的医学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必要的训练医学院校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并将学生科研训练纳入课程计划,将原创的或前沿的研究纳入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实现对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培养,践行人才培养的政策规定。

2 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融合的误区

部分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于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忽视了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对于临床医学的创新行人才队伍的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造成人才构成的缺失。受到错误的教学理念的影响,现阶段医学院校在教学活动中,仍旧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全面的调整,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医疗教学与科研融合进程较为缓慢,导致医学专业学生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真正满足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4]。为实现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医学院校、教师应当着眼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探究能力的养成作为切入点,积极尝试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

3 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基本原则

3.1 遵循医学专业学生能力成长规律。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融合过程中,为不断提升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联动性,使得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更好地符合临床依存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应当遵循学生能力的成长规律,充分利用人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之间的联动能力,依托系统化的教学活动,使得医学专业学生临床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通过必要的积累,为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就要求对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进行教学与科研融合培养的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作为基础节点,在此基础上,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能力成长规律,进行日常教学、科研融合方式的探索。

3.2 遵循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医科院校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刻解读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将医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分解为知识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5]。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起学生的能力构成,在能力发展规律的框架下,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机融合起来,以此为契机,将教学体系与科研活动进行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高效联动。确保教学与科研的融合,符合医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促进医学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4 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基本策略

4.1 构建起完善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是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基础与前提,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创建,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高效培养。具体来看,研究性教学模式,突出科研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作用,通过科研活动的制定,使得医学专业学生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应对临床医疗环节,对于创新型人才临床对于医疗技术的掌握能力。同时以学促研,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夯实医学专业的学习基础,从使得学生逐步具备足够的科研能力。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平台等方式,实现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的培养,实现人才的联动。

4.2 形成教学科研协同发展机制。医学院校在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需要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可以根据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教学资源、科研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教学与科研活动脱节的情况,实现教育、科研并重。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医学院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综合评价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兼顾,实现教学的科研化、科研的实用化,构建起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4.3 案例研究。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思路,消除思想误区,将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行深度整合,遵循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积极进行研究性教学体系的打造。强调从临床中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引导学生在完成临床真实病例采集的同时,参与科研组讨论,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启发本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在临床接触胶质瘤患者中的一些疑惑,并主动完成科研相关信息查阅,并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重视起本科学生的培养,建立本硕博共享开放实验平台,将实验室向本科学生开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在本硕博互动的教学实践中受益,从而激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激情。

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培养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20余名,并在我院率先申请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培养医学人才的模式已从传统的授课式培养模式转变为研究型培养模式。

5 结论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临床医学的健康发展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这种认知,医学院校应当正视起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遵循相关培养原则的框架下,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有效规避误区,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构建起成熟、高效的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医学院校创新型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