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丽燕,王克干,蒙锦文,曹传东
(1.崇左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 532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治未病科,广西 南宁 5300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中医学领域,肺结核属于“肺痨”“痨瘵”范畴;肺结核与肺痨基本上是同一的。然而,对于同一对象,其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中医、西医有着显著的差异;差异的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
1.1 中医对肺结核(肺痨)发病机理的认识。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痨虫侵蚀肺脏而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病证。中医认为“痨”的病理基础为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即“虚劳”病,病位在肺。肺痨有内、外二因,两者又互为因果:一方面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关键,若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他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痨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另一方面外因感染“痨虫”也是重要的致病条件和不可缺少的因素[1]。总之,肺痨的病因以内伤、虚邪、久病、体虚、痨 虫为常见;病机以阴虚火旺、肺阴虚、气阴两虚最为常 见[2]。
1.2 西医对肺结核发病机理的认识。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传染性肺部疾病。当人体首次吸入含结核分枝杆菌后,如能够存活下来,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即出现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病灶;原发病灶继续扩大,可直接或经血流播散到邻近组织器官,发生结核病[3]。
总之,西医认为肺结核是由于从外界吸入带菌飞沫的结核分枝杆菌经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的肺循环导致肺 部病变引发的病变。
2.1 中医对肺结核(肺痨)的诊断。中医对于本病的诊断,其实也是辩“证”的 过程,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从而辨明病位、病邪的性质,通过辩证而确定其证型。
2.2 西医对肺结核(肺痨)诊断的思路。西医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的仪 器和化验设备。西医在诊断上讲究证据,依赖实验室、影像 学等客观的检查数据而确定诊断。
3.1 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思路。《黄帝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认为正气亏虚,才会导致邪气入侵而发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正气盛则邪气不能入侵体内。因此,中医治疗肺痨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机体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1]。
肺痨重点调补脏器在肺,并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做到从根本上治疗,而杀虫只是针对病因治疗。根据辩证而分型论治:肺阴亏损者以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月华丸加减;阴虚火旺以补益肺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气阴耗伤以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保真汤加减;阴阳两虚以温补脾肾、滋养精血,补天大造丸加减为主。
3.2 肺结核的西医治疗。西医治疗肺结核以化学治疗为主,强调“杀菌、灭菌、防止耐药菌产生”。常用抗结核病药物有以下几种:异烟阱、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西医对于肺结核的治疗重在“杀菌”,使痰阳变成痰阴,使肺部影像学检查炎症消散吸收,从而表明病灶有效治疗。
面对肺结核(肺痨)同一种疾病,对于其发病机理中医与西医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全然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
4.1 中医学思维。中医学接受了系统论思维方式,并贯彻到临床实践中来研究和掌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形成中医学的朴素系统论思维。系统特性包括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有序性。然而,中医学朴素系统性思维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哲学思想影响产生的指导中医理论形成以及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医学思维。主要表现为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所辩之“证”,是把人的生命过程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整体性病态的功能反应。“辨”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采集资料,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总而言之,中医学将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与元气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哲学思维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思维方法。是通过对人体整体机能进行调节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其针对的是患病的人,而不局限于疾病本身。
4.2 西医学思维。西医学是在继承古希腊医学思想传统的基础上,移植近代科学的还原论思维方式和还原性知识、方法、通过医学还原研究的实践而逐步形成了还原论思维。还原特性包括“组合-分解”、“原子-还原”、“粒子-实体”。是在西医学还原论的指导下宏观的把人的生命现象还原到微观的细胞代谢活动,把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因还原到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思维。主要体现在:分解研究、辨病论治。
西医学“辨病”以器质性病变为核心,“辨病”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病位、病因、病理。一般不关注自然因素对疾病的作用,而是紧扣这三因素辨病治 疗。可知,特异性地消除病因和纠正病理是临床治疗的目标和疗效评价的标准。西医认为疾病是在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下出现的形体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等的病理性改变。因而西医“辨病”是在解剖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把对疾病认识的侧重点放在了器质性的、微观性的病变上。首先明确病变的部位,找到局部定位的病理解剖根据。如:运用听诊器、胸部 CT 等仪器,对肺结核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形态、大小、作为诊断的首要依据;其次找到病因与病变的特异性关系。如:肺结核患者通过实验室痰检查核酸杆菌阳性,是由于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出现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及肺部发生病变,并涉及到结核病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特别是巨噬细胞、T细胞等[3]。再次明确病变在生理、生化方面的异常,找到病理生理的根据。
总之,现代医学把人体分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个体,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和实验室,对组成人体的零件进行准确的诊断,然后进行局部特异性治疗的一种思维[4]。
中医学和西医学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构建各自独特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完全不同的中西医学,并无绝对的优劣高下之分,双方都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又都不是尽善尽美。西医学更加注重致病因素的作用,忽略了机体的内因作用;在诊断上偏重局部形态的改变,忽略了机体对外环境的整体关系;在治疗上侧重于对因、对证的处理治疗,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5]。中医学更加重视内因,“本气自病”,重视人体的正气;诊断疾病时重视人体的反应和状态;治疗疾病时重视人体的自愈能力。充分了解中医学、西医学特点,发挥彼此长处,取长补短,为建立一个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部思维相结合的、多维的、理想的临床思维体系而共同努力,对将来医学的飞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