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史江峰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大敦穴是出自《灵枢·本输》,其中记载:“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在《针灸甲乙经》记载:“肝出大敦,大敦者,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角如韭叶及三毛中,足厥阴脉之所出也。”《经穴释义汇解》论述:“敦,大也,厚也。穴在足大指端,因喻其指端敦厚,形似圆盖之敦器,故名大敦。”
在临床应用中,多用大敦穴治疗泌尿系统或者妇科疾病,如《针灸大成》中记载“主五淋……妇人血崩不止……”而大敦穴是肝经井穴,肝经之气出于大敦。《灵枢》“肝足厥阴之脉……上入颃颡,连目系……与督脉会于颠……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是动则病……面尘”督脉上入脑,肝脉与督脉交会,且肝脉运行联系头面部,大敦为肝经的起始穴,针刺大敦穴为主治疗累及头面的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显著[1]。现报道临床验案1则,拓展大敦穴治疗应用范围,提高累及头面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针刺疗效。
患者女,63岁,2020年7月14日初诊。主诉:左侧眼睑下垂1周,晨轻暮重。
患者诉1周前因家庭关系生气,后出现左侧眼睑下垂,上提无力,睁眼困难,视物重影,休息后可以缓解,晨起时症状较轻,下午或者傍晚时症状明显加重,左侧眼睑闭合,需手指辅助撑开方可视物。就诊时: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左侧眼睑上提无力,水平视物时左侧上眼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 mm,睑裂变窄,双侧眼球运动未有受限,视物重影,烦躁焦虑,胸闷胁痛,语声洪亮,无头晕头痛,二便可,食欲欠佳,夜寐欠佳,舌红,苔白腻,脉弦。完善相关检查,疲劳试验阳性,新斯的明试验为阳性,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1],中医诊断:上胞下垂(肝郁气滞)。建议予溴吡斯的明口服以治疗,患者不同意应用,予针刺治疗。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主穴:大敦(右侧),次穴:左侧阳白、鱼腰、丝竹空、风池、太冲、行间。均行平补平泻法。大敦穴毫针斜刺0.1~0.2寸。诸穴针刺留针30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每周针刺5次,10次为1个疗程。
7月28日复诊:针刺1个疗程后,患者诉左侧眼睑上提幅度较前增大,视物重影较前改善,下午或者傍晚时症状仍明显加重,但眼睑稍可上提,露出角膜,可视物,自觉烦躁、胸闷胁痛好转,食欲一般,夜寐质量改善。舌淡红,苔白,脉弦。在前方基础上配合使用火针于左侧眼睑部局部散刺,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火针针尖烧至通红,疾刺疾出。每日1次,每周针刺5次,火针每周1次。
8月4日复诊,诉晨起及白日左侧眼睑可正常上提,无视物重影,疲劳或者傍晚时偶有眼睑下垂,但不影响视物,无烦躁、胸闷,食欲渐振,夜寐尚可。予停针刺、火针治疗,改用温和灸腹部,以中脘及气海为主。嘱避免过劳,调畅情志,平日可于眼睑局部按摩。
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眼睑下垂及其他不适症状好转,未出现反复。
重症肌无力是目前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流行病学研究重症肌无力发病率大约为(0.5~5)/10万,患病率大约为10/10万,并且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骨骼肌容易疲劳,活动和加重,休息或者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明显减轻症状等。在《灵枢·大惑论》中论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经散则视岐、视岐则见两物。”这里的“视岐”即是对于视物重影、复视的记载。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在《中医眼科学》中归属为“上胞下垂”的病因之一。上胞下垂是上睑乏力,不能上提,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者全部的黑睛的眼部疾病。上胞下垂又名“睢目”,其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明代黄庭镜在其论著《目经大成》中,对眼睑下垂的重症的描述是:“视目内如常,自觉亦无恙,只上下左右两睑,日夜长闭而不能开,攀开而不能眨……以手抬起眼皮,方能视”,该书中将以上的症状表现称为“睑废”[2]。
对于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主要表现,在祖国医学的论著中已经阐述的较为详细,并且其与现代医学给出的主要症状也较为符合。对于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论述:“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客于睑肤之间”。许多医家将其归属为“痿症”范畴。痿症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使精血津液亏损,肌肉筋脉失养,不能约束骨骼而通利关节,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引起肌肉萎缩或者瘫痪的一种病症。然而重症肌无力与中医“痿症”并不可以完全等同。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中最突出一点为受累的骨骼肌非常容易疲劳,但是这种疲劳在晨起或者休息后可以减轻,在午后或者劳累后明显加重。虽然同样有肢体弛缓、软弱无力,但是不是持续性,可以通过休息缓解,这与“痿症”的“痿废不用”不可以完全等同。并且“痿症”有肌肉萎缩的表现,而重症肌无力少有肌肉萎缩的症状,这与“痿症”又有所不同。但是历代医家有关“痿症”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可以促进理解、分析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本案患者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其病位主要在肝[3]。其机制为:肝气可以调达情志,在《灵枢·本神》中指出“和喜怒而安居处……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指出在预防眼病方面,使情志舒畅非常重要。此外,肝主气机,在《灵枢·脉度》中论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肝调畅气机,气运化有序,则气血津液可以上输于目,使目得滋养,从而视物。在《灵枢·经脉》中有论述:“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连目系,上出额”。在十二经脉之中,只有肝经是本经直接向上连接目系的。此外,根据重症肌无力的受累骨骼肌在疲劳后弛缓、软弱无力明显,在休息后可以缓解的临床表现特点,可以将其与“肝为罢极之本”相联系。在《素问注证发微》中指出:“肝主筋,故劳倦罢极,以肝为本。”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眼肌容易疲劳,虽然在“五轮学说”中眼睑为肉轮,属脾,但在《素问集注》中指出:“脾属土,而制于肝木,故肝为脾之主”。肝失调达,使得脾失所主,因此产生上胞下垂。因此,本案患者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病位主要在肝。本案患者病程较短,虽有眼肌容易疲劳的表现,但是结合现病史,舌苔脉象等,辩证为肝郁气滞,在治疗上以疏肝行气为主。大敦为肝经之气起始之处,是木经的木穴,其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针刺大敦穴可以使肝气调达,气血运行有序,胞睑受气血津液滋养而可上提,目受血而能视。患者因生气,肝气郁滞,烦躁,胸闷胁痛,在《难经》中论述“井主心下满”,大敦为肝经井穴,取大敦穴疏肝,解郁除烦,理气止痛。
本病较为特殊,累及颜面部经络筋脉,施针时遵循近处取穴和远处取穴相结合选穴。针刺阳白、鱼腰、丝竹空为局部取穴,能够促进眼部气血疏通,通络明目,以此缓解视物重影的症状;合谷为治疗面部五官疾病要穴,“面口合谷收”,针刺合谷可舒筋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至颜面[4]。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并且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循行经过侧头部,“系目系”,针刺风池促进胆经在颜面部经气循行;肝之余气入于胆,聚成胆汁,胆汁帮助脾胃化生气血,营养目,针刺风池也可以推动气血荣养于目。行间为肝经荥穴,针刺行间使郁气通行,胸胁舒利,同时气血循经循行,上荣头面。太冲为肝经原穴、输穴,针刺太冲可疏肝理气,促肝气肝血运行。本案患者气血不畅,复诊时用火针散刺眼睑局部,可调节气血,促进肌肉收缩。同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患者虽为肝气郁滞,但是肝气犯胃,见食欲欠佳;且本病若日久,易累及脾胃,因此后期使用艾灸调理脾胃,强化正气,巩固疗效[5]。经过治疗,肝气得疏,脾胃得固,上睑得以正常上提,受累骨骼肌易疲劳状态得解。
大敦穴为肝经井穴。井穴多在四肢的末端,“井”被称作水的源头,经气所出部位在井穴,即医籍中所说“所出为井”。在手足三阴经中,肝经的运行线路较为特殊:其上头面,至巅顶,与督脉交会。“有肝藏血……主升可以将血运之头面以濡养脑窍:脑受血以元神,目受血能视,耳受血能听等的意义”。因此,大敦穴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针灸大成》中记载的泌尿系统或者妇科疾病,其可以循经远治,治疗累及头面五官的神经系统疾病,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又如《灵枢·终始篇》论述“病在上者,下取之”。由此,在充分分析病因病机的前提下,针刺处方选穴可以广泛应用多种取穴或者配穴方法,拓展针灸临床诊疗思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