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研究
——以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为例

2021-01-08 04:48王春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货运专业课育人

■王春晖,严 方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注重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并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2020年,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并指出这一战略举措对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有影响甚至决定作用[2]。在专业课授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是开展好高职专业课的内在要求,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课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课相契合的点,积极推进课程思政。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的必要性

(一)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报关行、外贸企业、进出口公司和海关等从事国际物流组织与管理、海关通关、外贸外运、国际商务支持、仓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使该专业学生具备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外语水平和海关通关、外贸外运等技能,其中不容忽视的是人才培养目标中放在首位的是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基本素养。

作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各种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尤其是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等,使学生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发展相结合,将来作为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的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外在的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更具备内在的爱国主义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等,能站在民族和国家的立场出发做事。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但是有很多学校认为思政课和专业课是彼此孤立的,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够,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重专业,轻思政;重教学,轻做人;重行业,轻国情”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很多学生对“德”的重视远远不够,通过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调查访谈发现,当前很多学生在大环境影响下有功利性倾向,平时只重视考试成绩,重视专业学习,不重视道德修养,不重视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不少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不惜考试作弊;认为专业课必须学好学精,思想政治理论课蒙混及格即可。从对报关与国际货运相关企业的走访中发现,某些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诚信意识缺乏,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欠缺

从目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来看,一些专业课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新发展的认识不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作为专业教师,自己的职责就是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自己无关,从而导致课程思政能力不足,对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的方法手段等把握也不够,在自己的领域孤军作战,课程之间交流少。据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对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很多专业课教师是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没有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实施课程思政,没有认真思考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如何在专业课中实施等[3],并没有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3.协同育人的体制尚未形成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关于课程思政方面操作性强的制度机制,思政课和专业课仍然是“各司其职、各自独立”[4]。从专业课程建设来看,思政课教师与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分属不同的教学部门,导致沟通不畅,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成为“两张皮”。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交流较少,主要是分别在自己所属部门交流,专业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情况,思政课教师也很少与该专业的授课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及时沟通;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授课中注重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并没有深入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指导,没有针对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特别是思政课大都是采用合堂教室上大课的授课方式,有的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合堂,更难以详细了解与区分不同专业学生特点。

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育人目标是同向的,二者并无矛盾。重视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很有必要。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的可行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并初步建设了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平台,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把“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中,每一门都包含着丰富的立德知识元素,专业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善于挖掘专业中课程思政的元素,做到思政与专业融合协同育人。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开设课程中,某些专业名词是有些抽象和枯燥的,单纯通过课堂解读并让学生识记效果不一定好,在授课中可以结合本专业中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如《国际货物运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报检实务》等)的教学目标,寻找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点,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在解释枯燥的名词中挖掘并融入其中所蕴含的爱国、诚信、敬业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必要性分析,将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精神。

以《报关与报检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与报关报检相关的贸易实务,学习包括关于报关的基本内容、海关管理制度,具备报检技能,进行报关报检实训等,如谈到个人携带进出境的行李物品报关需遵循“自用、合理数量”原则,蕴含诚信教育的重要元素,根据课程的特点,可以设计诚信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享,教师加以提炼,从专业知识角度谈及做人诚信的重要性;可以把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的优秀毕业生和校友请到课堂上,直观榜样教学或者进行面对面座谈,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现场教学。

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在讲授难懂抽象的理论知识时,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案例让理论内容具有“思政”味道。如在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转变时,可以介绍我国稀土的案例,谈到生态文明和环保意识,也可以进一步引申升华为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成就;介绍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贸易壁垒时,举出生动的案例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诚信、友善”内容。

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与思政课融合育人,可以结合人才规格需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如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具体需求,尤其注重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等教育,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爱国主义情怀、爱岗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优秀人才。

三、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中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同向同行融合育人

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方面来看,高职院校要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具有长远和可持续眼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学校统筹各部门力量形成合力,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重视思政课和专业课融合产生的同向育人协同育人效益,并采取多种举措如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通过各种报告会、座谈会等宣传课程思政,促进和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育人有机融于专业知识教学,让思政课融入到专业课堂中;并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法治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保障,对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评价;在教学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进行激励,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提高协同育人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思政课教师的专属职责,作为专业课教师也应当承担德育教育责任。推进课程思政,关键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能否取得实效推进。专业教师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首先,专业课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水平,提高其政治认同。可以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党员集中学习,集体备课等方式,引导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专业历史文化知识等,从而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人文素养。专业课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思政育人,利用专业知识这一教育载体,“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教师要着重思考在自己从事专业的课程中,融入哪些课程思政的内容,如何融入这些内容?专业课教师要注意搜集最新的教学案例,通过自己的悟透、精心设计后做好教学设计后再通过课上课后的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进行辅导。这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要经常主动了解国家时事和行业趋势后对学生做出引导,发掘专业内容中关于职业精神、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因素。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结合专业特长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展。

(三)进行合作联手,协同育人筑根基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可以采用结对子的方式与思政课专职教师进行沟通,打破部门界限进行合作,联合发挥专长。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可以联系一名思政课教师作为联络对象,组成备课小组,发挥各自专长。可以通过让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堂授课,采用对话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学生交流。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思政课教师可以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思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可以提供给思政课教师本专业典范教学案例作为参考;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课教师可以在入学教育时介绍专业概念,向学生介绍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并让新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和职业技能基本提升到同等的水平[5]。作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校史和该专业历史发展向新生输入大学理念、本校该专业校友对社会的贡献等内容。

(四)抓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一方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是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的重要抓手。要把课程思政融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课堂教学建设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根据课程特点,深挖相关的社会热点、时事新闻、身边的案例等,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分组讨论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相关课程的结合;另一方面,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利用第二课堂,充分发掘育人功能,作为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可以共同走进第二课堂,共同指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如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到企业一线调研,感受一线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培养巧妙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共鸣。

四、结语

要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手段进行实施,使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货运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