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1-08 03:31董志伟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董志伟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思想,其主要通过挖掘专业课程本身与素质拓展课程间的思政人文元素,去转变以往专业课程单一的知识传播形式和育人方法。通过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路径,去加快教学全过程育人目标的实现。从这一角度而言,课程思政的目标与“立德树人”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融合也有着诸多地契合点,积极探索这些共通之处,也有助于高职教育活动的升级,有助于新时期人才培养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我党一向重视人才的培养,一向重视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便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该“意见”中,便就深层次挖掘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问题予以了声明。在2016年12月份组织开展的全国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就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予以了强调。在2017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思政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再次就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做出了指示,为协调各方资源,形成教育的协同效应问题点明了方向。

对于高职而言,坚持课程思政的试点改革、积极挖掘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也就成了高职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而言,其作为受众较多、涉及面较广的一门公共课程,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注重思政德育资源与体育课程之间的融合,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健康体魄、崇高品德以及远大理想的新时期专业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思政的改革试点中,上海地区的高职走在了最前列。并且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在现阶段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体育课程的组织与开展中。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组织仍旧十分倾向于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自身也大多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承担的重要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仍旧停留在给学生示范动作、讲解技能上。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加快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这有助于更好地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更好地利用体育课程的教学平台去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开设范围十分广泛的公共课程,是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每一个年级、每一个专业都会开设的课程。体育课程不仅涉及的学生十分广泛,体育课程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资源。例如在体育赛事中奋力拼搏的情怀、日常训练过程中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遵守规则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素养。这些都是高职学子成长道路上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除此之外,体育课程的组织还十分注重实践,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技能的练习与教学也是培养学生一生发展的宝贵财富。加快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三、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化教学的载体分析

(一)系列体育活动

对于高职学子而言,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化建设,这无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作为教师,可以在组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体育节、体育周等形式去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借助于相关活动的组织,也能够使得学生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很好地巩固。同时,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培养和引导,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也是大有裨益的。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去进行特色体育项目的建设,除了常见的排球、篮球以及足球之外,还可以设置健美操、太极拳等特色项目。

通过组织这些特色项目,去推广学校的体育建设成果,去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体验。与此同时,在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参与过程中,也是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这也使得学生更加清晰的对自我价值有了判断,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

(二)运动会

定期的组织运动会,也是体育课程思政化教学的重要路径,通过组织运动会,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价值的发挥。在参与运动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等形式去努力拼搏,这本身也是体育活动与德育体验融合的有效选择。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觉的遵守比赛规则,这同样也是学生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保障。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项目中,学生为了取得更好地成绩,不仅需要体力、技能上的优越,同时也是对心理素质和拼搏精神的一种考验。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被激发,拼搏向上的激情被点燃,即便是面对挫折和失败,学生也同样可以体会到不轻易言弃和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

(三)体育社团

高职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学生也可以自主去支配这些时间。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都喜欢将课余时间放在刷微博、看电视上。这样的生活习惯不仅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也会使得学生意志消沉,不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利用课余时间,学校也可以鼓励体育社团的发展。在课余时间里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自身业余生活的同时,去给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与保障。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交际的魅力,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课外体育活动软件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软件。例如常见的外卖、拼车等等,学生只需要操作手机,就可以满足大多数的生活需求。所以学校也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注重体育活动软件平台的开发,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软件的开发可以以各类的健身app 为模板,通过记录学生的运动时间、运动类型,来就学生的运动状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将学生的运动量与学生最后的年终考核相挂钩。同时体育运动app 本身也是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借助于app 去进行相关信息的推动,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借助于网络信息的互通与高效,也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

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在体育教学目标中落实思政教育目标

体育课程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体育课程和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是素质教育升级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培养的重要路径。在以往的高职体育课程的组织与开展中,普遍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技能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目标的培养却没有予以充分的关注。所以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首先要围绕体育课程本身,就体育文化、体育精神进行挖掘。而后注重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之间的融合。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融入德育目标,以此来为新时期的课程思政改革明确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二)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中融入体育元素

在高职体育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例如田径、篮球、体操以及体育理论等等。但是总体而言,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为注重、更为倾向的是对于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传承与教育,这也使得学生在品德培养、人生价值树立以及爱国情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也是思政课程与体育教学融合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挖掘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济宁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例如在武术、健身操等体育活动中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我们优秀中华文化的时代生命力与感染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体育理论教学与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去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的激励与鞭策。值得一提的是,在体育课程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也要注重“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奥运体育精神的融入,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运动背后的公平公正与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引用中国女排的案例,通过组织观看女排比赛视频、讲解女排事迹、分享女排精神等方法,进一步夯实学生团结奋进、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首先,教师要正视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教师,不仅要承担传播知识的重任,更要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思想。所以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思想修养的提升。认真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自觉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的洗礼。只有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去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认识人生的价值。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提升。只有自身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才能以高尚的品德去感染学生。所谓的言传身教亦是如此,教育育人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

其次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融合,教师也要注重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选择。在体育课程的组织开展中,通常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普遍较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更加理想。所以教师更要把握住课堂教学的宝贵契机,事先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去进行设计,从队列的整理到教学项目的选择,从练习训练到最后的评比评价。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教学环节巧妙的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整队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一个师生间相互问候的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其次在体育器材的领取环节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器材、自觉归还的好习惯。在组织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的时候,要不失时机的融入集体主体精神的灌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总的来说,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之间的融合路径有很多,注重思政元素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的渗透,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的保证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

(四)加强沟通,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去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优化。在很多体育项目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技术要点的讲解和传授,例如标准动作、发力点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切实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师生互动也是民主和谐学习氛围营造的必要选择。在这样相对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本身也是对自身良好心态的一种保持与引导。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与质量,教师也要注重多维、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和范畴要进一步的扩大,包含学生的品德、习惯、责任意识等等,通过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考核,去进一步推动和鞭策学生的成才、成长。

(五)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

当今世界的发展意味着激烈的竞争,意味着科技的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需要教育领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分子,自身也要意识到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教师需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立身,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修养,努力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的人民教师。

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坚持以德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需以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可靠地教学能力去实现“技、艺、术、道”的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及时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引入最新的教科研成果,以此来更好地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更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在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明确要为谁培养人才,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怎么样培养人才的基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课程思政的改革,坚持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程之间的融合。以此来推动学生实现内在精神与外在体魄的双重修炼,更好地发挥高职教育平台的社会价值,更好地巩固社会主义的发展根基。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