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县是我唯一因牵挂一些同学而关注的县城。
虽然海南州辖五个县里都有我的同学或朋友,可在贵南县的那些同学对我来说相对有些特殊。如今在贵南县工作和生活的一些同学,因在上学时与我同窗共读了五年,相处的时间较长,结下的友谊自然就要深一些了。毕业后,我就关注起他们的工作、婚姻、生活等等,所以比较了解贵南县。
其实,我还没有认识那些同学之前,就听说了贵南县的名字。在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某年暑假到山上的羊场里放牧,当我们的牧场刚搬迁到夏窝子,在故乡的扎甘神山脚下扎帐安营下来不久,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的牧民和贵南县塔秀乡的牧民之间发生了一次草山纠纷。通过那次草山纠纷,我听到了贵南县的名字。知道贵南县就坐落在山那边,可就是没有翻山越岭地进入贵南县。
1989年,我初中毕业,顺利考上了海南民师(民族师范学校),为了去海南州填写志愿表,我从同德县出发,第一次经过贵南县去了海南州。说起那次去海南州还有一段比较曲折的经历呢。那时候,就读于民族学校的学生只要考上海南州民师,就等于端上了公家的铁饭碗,所以,我们这些靠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非常渴望考入海南民师。当初,县域之间交通和通讯十分不便利,如要走一趟恰卜恰镇,就要赶那趟钟点车,如果错过,就要等第二天的班次了。当时因为信息闭塞,我们得到消息时,填写志愿表的时间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哪里敢怠慢啊?第二天夜里头鸡一叫就跟附近村的两名同学搭伴,徒步向县城出发。紧赶慢赶,我们还是没赶上那天开往恰卜恰的班车。等我们抵达同德县城时,那天开往恰卜恰的班车已经开走了。可我们的时间紧火烧眉毛,如果当天赶不到海南州填写志愿表,招生办就要把已经填好的志愿表上交了,那我们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于是,我们找在县城的亲戚帮忙,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辆去州上办事的公车(吉普车),央求司机带我们一程,最后每人出了单趟班车的费用,他才答应拉我们了。可没想到的是,他把我们三个人拉到贵南县森多乡的黄沙头后,背信弃义,不愿意拉我们,无奈,我们只好半途下车了。
下了车,我们三个人迷惘地站在三岔路口时,居然看到左右两侧判如两个境地的景色。一边是绿草如茵的草原或一座座如同宝瓶一般蜿蜒绵长的秀美草山,一边是沙浪滚滚、风沙弥漫的浩瀚沙漠。我们的心情也瞬间进入了两重天,之前还为自己的光明前途而兴高采烈着,突然遇到釜底抽薪般的遭遇,再见到眼前风沙滚滚的沙漠,心情一下子沮丧到了极点。我们一时无计可施,只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屋漏偏逢连夜雨。天气陡变,突然刮起大风来。极目望去,尽是一片苍莽浑厚的黄,长沙绞风,卷舞直上。上空,平铺天际的云层缓缓移动,在起伏的沙漠上投下巨大的影子——此处的天和地,仿佛在亘古的静默中面面相觑,却如两个平行的时空,永无交界。前不见行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既急又怕,不知道何去何从时,从日琼垭口驶来了一辆吉普车。情急之中,我们站在公路中间硬生生把那辆吉普车给阻拦住了。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居然是我们县长的车,也是到恰卜恰去办公事的,得知了我们的遭遇后,他比我们还着急,即便他的车里坐满了人,还是硬把我们挤进了车里。他一路催促司机快点儿开车,吉普车疾驰了一阵后,终于在快到贵南县城时赶上了从我们县开往恰卜恰的那辆班车。司机下车,半路拦停了班车,好说歹说,硬把我们送上了那趟班车,才没有延误填写志愿表的时间。
那是我第一次经过贵南县。等心情平静下来时,我才有心情观看起贵南的景色来。车窗外虽然风沙迷蒙,但我还是看到了贵南县的景致。贵南县芒曲沟两岸的景色不及同德和兴海秀美,两岸的山崖几乎是沙丘,光秃秃的,不见多少植被,或许是天气的原因,县城的上空笼罩着一层层淡淡的沙尘,一眼望去,使人心里产生一阵凄凉感来。那时候,贵南县的情况与同德县、兴海县差不多,满县城除了政府大楼和民贸公司大楼之外,满街都是马脊梁土房,马路上除了来来往往的自行车、牛驴拉运的架子车和牧人骑行的高头大马之外,几乎不见行驶的车辆。由于匆忙路过,没时间详细观看县城的景色,吃了顿便饭乘车离开了。
班车一驶上县城北边的山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广袤的草原。班车在一条直通远方的沙石路上疾驰,车身像筛糠一样不停地颠簸,车厢里的乘客们仿佛触了电,浑身在不停地颤抖,抖动得人们肠胃生疼,骨肉松散,仿佛整个身体都快要散架了似的。车窗外面黄沙滚滚,车厢里弥漫着尘土,满口腔和鼻腔里都是一股沙土味。车里虽然有人在聊天,可传出来的说话声好像浸了水的磁带,带着颤音、抖音和杂音,总是听不大清楚。透过迷蒙的沙尘,能看见公路两旁的农田和草场。确切地说都是旱地,种植着大片的青稞或油菜,还有大片大片的草场里有许多的牦牛和绵羊在悠闲地啃食着牧草。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广袤的草原上还稀稀疏疏地长着些白杨树,经打听才知道,原来我们此刻行走在巴仓农场。提到巴仓农场,我突然想起曾在小学课本里的英雄——门合,我隐约记得他就是为了抢救队友,英勇牺牲在巴仓农场的。
经过巴仓农场旁边的乡镇——塔秀乡不久,车子就驶进了沟壑纵横、山路崎岖的尕玛羊曲峡谷,我突然记起了父辈们谈论过有关它的悠久历史。20世纪60年代,同德巴仓农场在尕玛羊曲渡口,以扯船摆渡的方式,放渡人畜,每次还能渡载重卡车一辆,10分钟即可渡过。1982年建造了尕玛羊曲黄河桥,此桥坐落在贵共路45公里处,桥长130多米,宽7米,人行道一点五米。其结构为跨径70米的箱助单波双曲拱桥,主孔为70米的箱形拱,副孔为30米的双曲拱。此桥坐落在兴海支线上,将交通干线青藏、青康、宁果公路有机地连接起来,成为海南州地区南北及青南交通的咽喉。修通此桥,宣布尕玛羊曲渡口结束了千百年间黄河九曲内靠皮筏、木船渡河的落后局面。
尕玛羊曲西岸沿线地形复杂,沟壑纵横,盘山曲折,路面上坑坑洼洼,一路艰难险阻,路况十分恶劣。虽然道路盘旋曲折,只要不遇到暴雨天气,还无太大惊险。车子跨过那座狭窄的拱桥,经过曲折的缓山路,攀爬到峭崖陡壁的半山腰的山路时,就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来。由于当时的沙石路崎岖不平,车子一路颠簸摇晃,行走在懸崖边的陡山路总会让人看到惊险的一幕。如同甲虫般艰难爬行的班车一晃身,坐在靠悬崖一侧的乘客就能看到黄河的河底,惊吓得让人不禁发出惊叹声,胆小的人定会冒出冷汗来。当时,同德和贵南两县的群众常常感叹,走一次尕玛羊曲,仿佛走了一遍阴曹地府呢。
参加工作后,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我很少经过尕玛羊曲去海南州了。
2016年,我从同德调到州上工作,交接完同德那边的所有工作手续,去州文联报到的那天我又经过贵南县到达恰卜恰。那一次是时隔将近二十年后,我自驾车去感受刺激的。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同德县经贵南县到达共和县的公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开车从同德县城出来,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平展展的柏油公路,如同一条黝黑发亮的缎带横穿北巴滩草原,穿过旺加乡,打了一个迂回,黑色公路转变了一个姿势,犹如一条蜿蜒起伏的黑色巨龙,顺着山体蜿蜒曲折地攀爬到日琼山垭口,一路沿着一段笔直的下坡路盘旋而下,就抵达了黄沙头。
在黄沙头,再也看不到昔日那长沙绞风、卷舞直上、苍莽浑厚的沙尘暴天气。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葱茏的林荫大道。那是因为,近十几年来,贵南人民在滚滚沙海里挥汗如雨,志承愚公,一心缚黄龙,展开了机械固沙、灌溉直播造林、乔灌木引种试验、农田防护林营造等工作,通过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勇气守护着那片土地。经过数十载的艰苦奋斗,木格滩沙漠从风沙滚滚、寸草不生,到绿树成行、青草成片;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贵南绝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黄沙头向北一转弯就进入了贵南县森多乡。开车顺着那条田野味更浓的乡镇道路疾驰,迎面而来的是一群群洁白的羊群和肥壮的黑牦牛,以及那一排婆娑的白杨树,车窗外微风徐徐,河流潺潺……
大约行驶了30分钟,我到达了贵南县城,这座美丽的沙滨县城近二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平房或是几层楼的房子,都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代替,县城内比较宽阔的马路加宽了,一点阻车的现象也没有,环保太阳动力汽车已经普及,城市绿化搞得很不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道路,把大大小小的村落串联起来;一辆辆满载牛羊、瓜果的货车穿梭其间……
我开着车驶出贵南县,驶上县城北边的山坡,呈现在眼前的依旧是那片广袤的草原。但贯穿巴仓草原到塔秀草原的公路旧貌换新颜,当年那条搓板路荡然无存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康庄大道,贵恰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冬季苍茫的塔秀草原中间轻轻地飘向前方。由于每一条山沟上都架修了桥梁,从贵南县出来,轿车一路疾驰在平展展的公路上,几乎没有下沟爬坡的陡山路。直到尕玛羊曲沟北岸,汽车行驶几乎没有阻车现象,如果没有巴仓农场或塔秀草原上段没有牛羊行走或横穿公路,就可以加足马力一路呼啸而过了。
我开着车,聆听优美舒缓的曲子,欣赏着不断从车窗两侧向后推移的冬季的高原景色:那皑皑白雪覆盖着蜿蜒起伏、连绵不断的山脉;坐落在沟口或平坦草原上袅袅升起炊烟的零星牧区村庄;有机械打成捆散放或垒砌在田野里的草捆或草堆;还有那悠闲吃草的牛羊群,以及零零星星地生长在广袤草原上的光秃秃的白杨树,心情舒畅,似乎忘却了曾经这条路崎岖不平、颠簸摇晃的惨淡境况。
当我开车下了尕玛羊曲北岸蜿蜒曲折却平坦舒缓的崎岖山路,有一道壮美的景观使得我眼前一亮。一座崭新的大桥如彩虹凌空黄河上,两岸公路引桥部分像一条美丽的彩虹,使宏伟的大桥显得更加绚丽多姿。这可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啊!攀爬到峭崖陡壁的半山腰的山路也变成了通途大道,上坡路左侧的悬崖上镶嵌了铁丝网,右侧靠黄河岸边的沿路做了护栏,道路安全系数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尕玛羊曲黄河大桥全长2418米,主桥最高墩高达111米,跨径12米,主桥采用挂篮式和引桥40米预制箱梁施工。是青海目前建墩柱最高、跨径最大的黄河大桥,相当34层楼高,是青海境内最大的桥梁,也是黄河水电站库区旅游的一大景观。此桥直接沟通了贵南、兴海及共和三县,其中兴海、贵南两地之间路程缩短1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有着重要意义。
等羊曲水电站库区建成后,电站投入运行的同时,原有的尕玛羊曲黄河大桥将全部被淹没,这条首次贯通兴海至贵南的大桥将会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新大桥将彻底改变现有盘曲纵横的交通状况,真正实现天堑变通途。
从依靠羊皮筏子渡河到建成羊曲大桥,再从羊曲大桥升级到如今的羊曲特大桥——塔拉滩与贵南草原之间的黄河大峡谷上,来往的人们正经历着一次次渡河方式的沧桑巨变。
赵有年 藏族,出生于青海省同德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魯迅文学院第十五期少数民族班学员。出版长篇小说《石头村里杏花开》,中短篇小说集《温暖的羊皮袄》;多篇中短篇小说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西藏文学》《大地文学》等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