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发元
摘 要: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如果教师讲授的数学内容没有新意,那么就很难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而且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都没有发展成熟,这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融入数学课堂中来,开发小学生的心智,使数学课堂成为学习数学的乐园。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教学;数学素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75
数学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小学生而言学好数学非常关键,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但是,小学数学存在着抽象和枯燥的内容,很多小学生都对数学不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小学生,他们没有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了数学学习质量下降。再加上有许多数学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束缚,在课堂教学中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气氛单调,毫无生机。那么,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挖掘小学生的潜质,突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让小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中,探索数学的奥妙。
一、增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的意义
(一)增强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少考虑小学生学习需求和感受,小学生对数学课堂毫无兴趣,潜力也得不到开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合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调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成长,从而刺激小学生的思维,在兴趣和乐趣中自主地学习。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可以改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趣味性与知识性并举的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可推动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易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度,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小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文字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很多数学知识在学完后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忘了。当引入趣味性数学教学后,数学课堂有了新的转变,小学生和教师在一起学习、游戏、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小学生愿意向数学教师敞开心扉,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学效率。
(三)帮助学困生转化,实现共同进步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有的是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能由家里长辈或亲戚朋友照看,导致对孩子的管理较为松懈,家庭教育缺失,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是因为天生对数字不敏感,学习数学有些困难。虽然导致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学困生的身上也有优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困生要不抛弃,不放弃,应当看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对学困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学困生之所以不想参与数学课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知识晦涩难懂,数学教师将趣味性原则渗透到教学中,给不同水平的小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班级中全体小学生的共同进步,获得长远的发展。
二、增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小学生的喜好,合理进行导入,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第一,故事导入法。童话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故事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数学课堂从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开始,能瞬间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发散思维,很自然地就进入数学课堂。第二,生活情境导入法。数学教师以小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或事物为例,在教新内容前为小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引导小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学习。第三,游戏导入法。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以数学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小学生的各种猜想,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数学课堂充满童趣。此外,数学教师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用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声音,促使小学生产生探索欲望。
(二)动手操作,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学会解答几道练习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笔尖上,还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探索、研究的环境,鼓励小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真知。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身边的工具,动手操作,对数学问题进行验证,让小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其次,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具的作用。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具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教具不能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指导小学生动手操作教具,让教具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的元素,使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制数学学具,在动手操作中形成认知结构,转变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再也不会认为数学是枯燥无趣的,其实数学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只要善于探索和挖掘,一定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融入数学史,增强知识拓展的趣味性
对于数学史,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数学史较为枯燥,小学生听不进去,干脆不讲;有的认为数学史是初中或者高中讲的内容,小学没必要讲;还有的认为数学史讲与不讲都行,不会对小学生产生任何影響。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数学史主要研究数学发展历史,涉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思想的产生和完善等内容,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史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给小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导航图,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充分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数学教师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一方面让他们尽快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开发小学生长久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数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数学史,将数学史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体验数学历史的厚重。同时,数学教师要不断钻研,实现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制作校本教材,增加对数学史的讲解,使小学生提高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数学。
(四)幽默表达,增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教师不仅要掌握规范化和严密性的语言,还要具备趣味性的语言,从多个角度去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增强教学实效。趣味性的语言让小学生放松心情,活跃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快乐的氛围中增长才干。数学教师要潜心钻研,选择幽默有趣、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化解学生学习的尴尬,避免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数学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口头语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批评幽默化,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当小学生不注意听讲,在课堂上打瞌睡的时候,数学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将批评的话语融入幽默当中,说:你是在做梦吃饺子吗?味道怎么样?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样的语言不会伤害学生,反而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也能够配合教师,认真听课。体态语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既要站定三尺讲台,又要经常到学生之间巡查和指导,当小学生解题时想到了两种方法,教师走到学生面前,微笑着给学生竖起大拇指,向学生点赞,让小学生把上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
(五)创新评价,增强课堂评价的趣味性
数学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结果会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数学教师要创新评价的方式,避免机械式的评价,要让小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过去,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评价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话,不论学生回答质量如何,都用“回答得很好”“你很棒”、“有进步”等话语,小学生听得多了就会感到厌烦,无法刺激小学生的求知欲,使数学教学举步维艰。新时期,数学教师要大胆改革,创新求变,在评价时体现趣味性,给小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从而形成学习内驱力。当学困生在课堂上进步很大时,数学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替他们高兴,并且告诉他们要再接再厉,获得更大的进步,可以说:老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你的转变很大,能够主动学习,要加油哦!当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退步时,数学教师不要立即批评他们,而是去询问原因,可以说:不要灰心,一次的失败不能代表一切,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数学教师贴心的评价温暖小学生的心灵,给小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构建学习体系,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总之,增强课堂趣味性对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小学生的引路人,创造新颖独特的教学活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同时还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小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掌握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桂芳.浅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新教育时代,2019(6).
[2]姚振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8(24).
[3]彭利.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
[4]邓正明.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科教导刊,2017(11).
[5]李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