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落实策略研究

2021-01-07 22:22■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时代

■李 丹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4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1]。2019年1月18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和精神,提到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落实”,通过狠抓落实,为教育新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2]。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3]。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方向正,思想清,则行得远,功半而事倍。本文将从“高标准落实”“创造性落实”“在奋进中落实”出发,阐述高校思政课对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落实策略。

一、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内涵

从农业学来看,当玉米、水稻、小麦等禾谷类植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主茎的各节会迅速生长,这一阶段称作“拔节”,从禾谷类作物旗叶的伸长、展开直至抽穗前,这一阶段称作“孕穗期”,拔节至孕穗期又被称为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并进期。在这一阶段,如果农作物的水分、营养、阳光等不够充足,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人的成长阶段就恰如农作物的培养发育过程一般,青少年阶段,也即农作物的“拔节孕穗期”阶段,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接收来自外界的“水分”“营养”“阳光”,其政治立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很大程度上会在这一阶段迅速形成。因此,这一阶段用什么培育、“灌溉”大学生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关系到“成穗率”“结实率”,关系到种出的是什么样的“果”。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作为肩负国家和民族发展重任的主力军,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大学生所需的“营养”来源,要把握好青年大学生的“拔节孕穗期”,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营养”进行培育和塑造,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二、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重要性

(一)政治性:塑造政治立场坚定的大学生的关键阶段

当今时代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在为大学生带来更加宽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渗透对高校大学生产生着不小的影响,比如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社会思潮之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借否定中国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进行全盘否定的政治思潮[4]。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思潮,力图想要通过否定党史、革命史的方式,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实践,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合法性的历史根源,它会通过文学作品、网络舆论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传播和渗透。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其影响。因此,要把握好大学生的“拔节孕穗期”。

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具有政治性,是塑造政治立场坚定的大学生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通过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灌输与教育,培养旗帜鲜明,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才,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二)引领性:引领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标准的关键阶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在于立社会主义之德,树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就指出“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5]。从三个层面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望。

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具有引领性,是引领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标准的青年大学生的关键阶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进行培育和灌输,引领大学生要明大德,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身体力行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守公德,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要遵守各种规章秩序,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公德意识;严私德,君子慎独,青年大学生要在各方面做到向上向善,知行合一,于实践中完善自身,而不是言不符实。引领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成为有社会主义之德、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因此,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是引领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标准的青年大学生的关键阶段。

(三)时代性: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的关键阶段

当今时代,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化,各种思想碰撞引发的思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墨守成规只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所需要的是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更是需要成为全面发展的、跟随时代潮流的时代新人。

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具有时代性,是培育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的关键阶段。高校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具有培养大学生整体性思维、全局性眼光的“功效”,能够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当今世界的局势,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层动因、历史前进的发展规律,引导大学生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培养大学生形成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思维方式,避免思维局限。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着,需要的是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强盛的现实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因此,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是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的关键阶段。

三、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落实策略

(一)从高标准落实把握高校大学生“拔节孕穗期”

1.从政策方案出发作切实要求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党之大计。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他强调新时代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9月17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等等,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就在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当今,要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用新的理论武器指导教育工作。各高校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其中的科学内涵和精神要义,高质量落实和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9年11月9日,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走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堂,为本科生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专题讲座。将最新的理论成果有机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以自身实际行动推动思政课建设,联系思政课教师,起到带头作用。各高校要做到稳扎落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落到实处,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重庆邮电大学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院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2019年10月31日,重庆邮电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林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为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严密的逻辑和鲜活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勉励青年大学生把爱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同学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做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好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六个“要”和八个“统一”,克服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倦怠心理,深化教学情怀,以身作则,身正为先。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要坚定政治信仰,对各种社会现象和舆论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热爱国家和民族;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仅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思政课教师亦是如此,思政课教师也要把握时代脉搏,更新观念和教学方式,不光从知识视野,也要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运用生动、恰当的方式融入教学之中;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等;八个“统一”,切实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理论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和充实自身,合理外化于思政课教学之中。许多优秀教师成为了在课堂中,在生活中让同学们喜爱和尊崇的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因一篇名为《太阳系的未来:恩格斯与科学幻想》的文章在网上广受欢迎,引起了许多大学生的关注。刘老师的思政课堂丰富生动,富有亲和力,从刘老师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了他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从他的教学方法中体现了根据学生实际和身心特点,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讲解理论知识,不断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他的教学实践让思想在与现实的互动中保持活力,刘建军教授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历让他坚持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刘建军教授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中,仍然坚持以自信、奋斗、担当的精神充实自己,克服职业倦怠,研究经典原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充实教学资源和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完善思政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增强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加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增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鲜活性;加强对党史、国史、革命史的讲授,我们现在的安稳和成绩不是唾手可得的,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是踩着荆棘和尖石走来的,通过对党史、国史、革命史的教学,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教学内容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增强对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的维护和保障。利用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兴科学技术的便利保障和扩充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从而推动思政课教学更好地开展。与此同时,传递给大学生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比如:通过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学习强国等途径,可以看到包括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等在内的名校名课资源,并且都有相应的手机端APP,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更便捷地学习和掌握。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视野要广,要关心国事、天下事。

改善教学环境。古便有近朱者赤的说法,因此,要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尤其是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到最新资讯,了解到社会热点事件,高校也要“因地制宜”,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微博、抖音等更加切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坚定政治立场,更好地达到思政育人效果。

(二)从创造性落实把握高校大学生“拔节孕穗期”

1.课程思政促进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

我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各高校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就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创新。课程思政在于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将思政育人功能融入所有课程之中,引导高校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价值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所有的课程都遵循“课程思政”的理念要求,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在选择教材,素材参考等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方向;需要所有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弘扬立德树人的主旋律,引导高校青年大学生肩负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需要所有课程都承担“课程思政”的功能,引导青年大学生关心世情、国情,立足于现实和未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北京联合大学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得学校马克思主义底色更加鲜明,推动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汇通,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所有课程内含思政元素,通过切实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课程思政”理念,保障了我国教育根本任务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愈发加快,网络已经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加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7]。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更是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到最新资讯,了解社会热点事件,查询到所需资料。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会带来正反两面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途径和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势而新,让这种新变化带来新契机和新发展。

首先,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可以适当地将新媒体引入教学之中,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利用短视频App、微电影、微动漫等形式和途径,吸引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欲望。比如,为庆祝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让青年大学生更加了解马克思,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中宣部理论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学术支持,推出了动漫《领风者》,让大学生接触到了鲜活的、生动的马克思,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字面表述,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的了解和学习欲望。

其次,创新课堂教学的话语表达方式,当今的“95后”“00后”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创造性强等特点,采用他们常用的表达方式,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亲和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从而落实思政教学效果。比如,将网络语言适当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避免课堂枯燥乏味,凸显教师的人格魅力,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生动性。

最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演讲、朗诵、话剧等多样、新颖的形式引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以此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主动且更加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在准备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领会和理解教学内容,并且新颖、生动的形式也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比如在课后让学生通过查找相关历史事件的资料,排演相关历史事件的话剧或者小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切实体会历史感,切实增强和落实思政课教学效果。

(三)在奋进中落实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拔节孕穗期”

十九大对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要以问题为导向,作为实施“奋进之笔”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教育部也立即启动实施“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2019年7月26日,教育部召开2019年“书写奋进之笔建设奋进之部”年中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经过努力,“奋进”一词已经成为了教育战线的高频词。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就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爱国、奋斗、求真、实干”四点期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政课要在培育青年大学生紧抓时代发展契机,坚定奋斗不止的理想信念上发挥重大作用。

1.毫不动摇坚定理想信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00后”大学生成为了高校的主角,他们个性独立、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具有更多的个人特色和多样的价值观念。高校最需要牢牢掌握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通过思政课,培养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来说,就如同其整个身心的“承重墙”,看不见,但一旦有所毁损便影响着整栋建筑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奋斗为底色,严格要求自身,不忘脚下前行,为民族复兴中国梦奉献自身力量。并且,高校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使命,作为青年大学生,爱国情感可以通过自身的奋斗体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名,作为国家的一个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奋斗,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奉献力量,在奋进中体现爱国情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坚定奋斗、实干的理想信念。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上,全国民航劳模马宏惠讲述了自身的奋斗经验,激励和鼓舞青年学子在步入社会之后践行“劳模精神”,以奋斗为志,在奋进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不止。

2.紧抓时代发展契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带来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当今社会乃至未来,对创新的速度和质量以及人才素质的要求呈上升趋势,这就激励和推动着青年大学生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综合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在不断地奋进中发展、成长,紧抓时代发展契机,为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身的力量。2019年10月,教育部推出了22条举措深化本科教改,对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进行了系统落实和部署。本科毕业难起来,大学生更加忙起来,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了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光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全面发展,通过一点一点量变的积累促成质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融入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中,通过自身的奋斗与前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四、结语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和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是其一生中的“拔节孕穗期”,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塑造和引导。本文就高校思政课精准灌输大学生“拔节孕穗期”,从“高标准落实”,通过相关政策方案切实落实,不断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和加强教学环境建设;从“创造性落实”,通过课程思政促进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从“在奋进中落实”,引导当代大学生毫不动摇坚定理想信念,紧抓时代发展契机。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探索落实策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时代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