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怡首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总体前景较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2020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要求,强调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同时明确提出了“六保”任务,尤其是保民营企业生存发展。
从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2019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消费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举国防疫隔离,经济活力大幅下滑。2020年上半年,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9亿元,同比下降6.3%。疫情对消费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将进一步拉低经济增长速度,一季度浙江省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只增长了0.5%。总体来看,浙江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由发达的民营经济驱动的浙江省,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带来了较大冲击,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在服务业方面,批零、餐饮、交通、住宿、旅游等行业遭遇重挫,而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受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被迫停工,无法偿付员工工资而造成大量员工流失,盈利能力下降,经济压力巨大。此外,部分民营企业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定应付款,现金流紧张,资产负债沉重。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营经济冲击较大,但也促进了防疫物资工业以及“宅经济”的发展,如口罩消毒用品生产、物流快递、宅家娱乐、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相关企业。疫情常态化时代,浙江省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若民营企业能够抓住机会,或许会有更好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浙江省是全国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较为发达。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在册民营企业233.4万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2%。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省以93家上榜企业排名第一,占全国民营百强企业的比例接近20%,而且民营百强企业数量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了6.2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四,比上年增长6.8%,人均GDP为107624元,人均收入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近年来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多的挑战,总体上有五大体现:一是民营经济不受重视,处于受歧视地位;二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足;三是融资难加剧;四是企业税负较高,征信体系不完善等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五是法律风险激增。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节奏,使得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更为艰难。
我国曾长期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价值理念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形态影响深远。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不能仅存在于垄断行业或公共产品行业,也要在具有竞争性的领域存在。但如果夸大了国有经济的作用,就会导致民营经济的作用被忽略,形成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政府在政策的执行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与对国有企业的标准和力度不一致。在一些重要领域,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壁垒多,入门门槛普遍较高。部分重点行业基本被国有企业垄断,民营企业基本无法入门,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此外,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普遍较高,政府的优质资源也往往投资给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法公平地参加市场竞争。虽然中央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但实际效果欠佳,民营企业的发展仍受制约。
目前浙江省民营企业内生创新动力不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素质较低。民营企业普遍为家族制管理,相对封闭,管理不规范。此外,民营企业社会保障水平低、薪酬较低,因此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人才。二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多数民营企业在科技研发和创新上无所作为。三是企业创新受到多重风险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企业在面临新机制创新的风险,又要面临疫情下的经营风险,许多企业不敢轻易创新。
目前,受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服务以间接融资为主,在间接融资中又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体,而国有银行掌控着金融行业的话语权,对中小民营企业形成所有制和规模上存在歧视,对这些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有限。同时,中小银行在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时又往往由于自身发展不足、资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无法为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另外,民营中小企业在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途径上也面临很大困难。
疫情发生以后,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收入和现金流的中断,供需端同时萎缩,企业的资金需求出现诸多特殊性,而金融机构在较短时期内难以研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因此民营企业不得不面临融资条件的进一步丧失。
浙江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几大难题。一是税费负担过重。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对税费的承担能力有限,而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存在乱收费现象。二是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产品与服务、环境保护、劳工关系、消防等领域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诚信经营不足的问题,有的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缺失甚至非法集资、恶性欺诈。然而目前,浙江省民营企业征信系统不完善,对企业征信相关信息掌握不够全面。民营企业征信系统是监督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工具,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需要加强。三是民营企业经营审批程序繁杂。特别是在土地、资金方面,审批时间较长,审批程序繁琐,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四是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实体企业生存困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滑坡明显。民营企业是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如何,直接决定了我省经济发展质量的高度。但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事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面临沉重的资金、成本压力,短时期内很难恢复。
在疫情的特殊期间,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需要在经营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政策规定和相关法律,疫情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在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企业在疫情期间主要面临破产、违约、劳动用工等多项法律风险。民营中小企业整体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企业抵御法律风险能力普遍较低,再加上民营中小企业本就对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认识和重视度不够,大多数企业没有法律顾问,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也缺乏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当前较多企业已经出现经营困难,同时面临新增的法律风险,企业很可能陷入多种法律纠纷,威胁企业的生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央多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各种所有制经济要一视同仁,但实际效果不佳。多数人并未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遵循所有制中立。同时由于所有制中立会影响部分集团的利益,难以得到支持,所有制中立的实施效果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合理的所有制政策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政府应落实公平的竞争机制,促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平等地位和公平竞争环境应给予保障。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严重,导致了行政审批门槛多、公共服务不到位、权力行使不规范,对民营经济发展诸多政策落实不到位。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部门需要与“放管服”改革工作相结合,持续深入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方面发力。
信用的缺失和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会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离不开健全的信用和法规制度。完善信用和法规制度对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在一部分企业家中弥漫着一种“小富即安,大富难安”的情绪。这背后其实有深层的隐忧。对于财产权的保护,成为民营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优质资本和高端人才可能流失到海外,企业也很难稳定吸引各类投资者。
长期以来,政府对于资源配置的过多干预,导致大量资源错配。而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资源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防止资源错配。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营企业不能和国有企业一样平等使用资源。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相关政策,真正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的市场经济环境。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应加强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围绕内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
一是要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为民营企业减轻融资压力。部分企业受疫情冲击严重而无法按期偿还贷款,金融机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二是金融机构不可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餐饮、旅游等行业,或者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应对其还款能力进行仔细核实,灵活调整还款的安排。
三是要为民营企业建立融资“绿色通道”。金融机构应适当简化贷款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放款效率。
四是对于市场化融资有困难的防疫单位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加强统筹协调,调整信贷安排,合理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中小型企业更容易受到税费政策的影响,而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减税或免税政策能直接惠及中小民营企业。一是应扩大增值税税率降低措施的实施规模,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减低社保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清单制度,畅通减税降费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质性降低民营企业的成本费用。
促进中小微企业升级发展,首先要从制度上保障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降低企业税费、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正确宣传和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扶持生产性服务组织的发展、为在转型升级中遇到困难的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科学性等;其次要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杠杆去淘汰没有订单、没有销量、没有利润空间的中小民营企业。
疫情给大多数民营企业带来了危机同时也带来了转机,疫情给民营企业带来生存困境倒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及产品创新。线上消费、线上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行业都迎来了新热潮。在疫情冲击下,民营企业必须要正视当前经济发展态势,通过转型和改革寻求出路,改变慢、等、靠、守旧、不行就散等保守观念。民营企业要想真正走得稳、走得远,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快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适应大众消费方式的转变,靠创新能力和领先技术来驱动健康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一席之地。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方法、措施、法律和制度,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是新时期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如果不能给予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就不是真正的、统一的、具有竞争性的市场机制,而一旦缺乏这一点,那么基于市场公平竞争所实现的优胜劣汰、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等各种政策目标,都不可能得到实现。民营企业产权的有效保障和实现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们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要完善民营经济有关法律法规。主要围绕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融资、产权保护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制定。我国所制定的《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已经构建成现代化的法律体系,但其中某些条款对民营经济发展存在制约。因此在修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应当对制约民营经济有效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清理与废除。
二是要提高民营企业法律意识。民营企业的相关管理者需要对生产经营的有关合同、质量标准、消费者权益、税收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以此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以有效提高。同时,对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依照法律进行严格管理,其属于对企业以及员工所具备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维护的安全阀。
三是要规范执法,公正司法。通过有关法律法规保证相关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平等的机会与权利,加强对市场交易的有效监督,对于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执法公正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促使企业合法经营。
虽然国务院出台了“非公36条”和“新36条”,但由于遭遇“玻璃门”,民间资本投资无门或被“挤出”,难以进入金融、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能源、航空、电信、电力等左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性行业,对于民资的进入“步步为营”,民营中小微企业只能在低端制造业的“红海”中残酷竞争。要有具体落地的政策改变这种现状,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导致民营企业信心骤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民营企业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的主导力量,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重振民营经济离不开企业家的自身内功、综合素质和干事热情。弘扬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正面宣传,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担当、坚韧、创新、勇气,对优秀企业家给予相应的激励。
疫情常态化时代,浙江省的民营企业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政府需要尽可能缓解民营企业因受疫情影响产生的生产经营困难,通过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减免税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等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在抗击疫情中渡过难关。综上所述,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疫情常态化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往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