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玉池 白向丽 孙 慧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西安 710089)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及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为情报工作提供了宽广而便捷的基础平台,也使情报工作的运作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以往情报信息机构独占情报信息资源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多数信息资源已成为大众可方便获取的公共资源。同时,伴随着各种数据库的建立及智能化检索工具的出现,情报信息检索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依靠提供情报信息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情报工作已不适应目前科研生产对情报工作的要求。这就迫使情报信息机构转向更深层次的情报研究,突出专题技术情报研究,并作为核心业务成为大中型科研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情报信息机构的必然选择。
情报研究是一种环境分析和扫描工作,是针对环境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既包括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又包括对环境变化趋势的分析[1]。对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是情报研究科学性、技术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情报研究的难点所在。情报研究是根据特定的社会需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研究方法,采集、鉴别相关领域的各类信息,通过分析、聚合、评估和科学抽象,揭示特定对象(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描述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发展规律与特点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形成研究报告,为相应决策服务的研究工作[2]。
中国科研院所情报信息机构的情报研究工作主要局限于科学与技术范畴,即科技情报,一般不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其他方面,并以围绕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技术情报为主[3]。在科研院所,情报研究通常是一种指导科研的科研,一种准备科研的科研,一种辅助科研的科研[4]。在工业部门的科研院所,技术情报更多的是基于工程项目研发需求的技术情报研究,包括专题情报资料搜集、专题技术情报研究、竞争情报研究和战略情报研究等。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各地各行业情报信息机构围绕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情报信息服务与情报分析研究。在科研院所,情报信息部门围绕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情报研究与服务,尤其是围绕各自主业领域科学研究空白、技术发展短板和工程项目发展瓶颈,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专题技术情报研究,取得了众多科技成果[3],拓展了情报工作的发展路径。然而,情报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情报产品的内在价值,还取决于对情报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这必然涉及情报用户的满意度问题。近些年来,面向具体用户的情报服务就存在难以适应用户角色变化而带来的信息需求变化问题,也难以从多层面提升情报用户的满意度[5]。笔者在长期情报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情报工作回顾总结、与同行交流,结合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技术情报研究的开展与发展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深入分析研究,否则对情报信息工作发展、对情报研究水平提升的影响将是显著而深远的。情报研究工作基本流程分析表明,技术情报研究包括选题立项、信息搜集、分析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等几个主要环节,现就上述主要环节,中国的技术情报研究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情报研究课题的选题立项是课题研究的首要步骤,也是决定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选题立项是以情报需求为基础的,而情报需求不仅多样而且是多层次的,有时用户需求表达不完整或词不达意,让情报研究人员难以正确理解。如何把用户真正的需求转化为研究主题及其研究大纲,需要对情报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情报研究实践也告诉我们,面对纷繁的情报需求,完整准确理解真正的情报需求并非易事。更何况在科研生产企业一般人员的潜在认知中,情报信息部门的工作与科研生产主业关联不大(详见[6])。基于这样的认知,科研及管理机关对情报信息部门的工作状况不了解、也不关心,不直接对情报信息部门正式下达具体明确的任务,使情报研究丧失了最为重要的情报需求来源。在日常情报工作中,即使有科研人员提出一些情报需求,也只是片面零散和不完整的,不足以形成充分的情报专题研究选题立项的条件,无法据此立项。同时,即使有情报需求,也常常是“帮忙”性质,造成情报人员辛苦工作无名无利,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往所完成的多数情报研究课题基本上都是研究人员自己琢磨立题研究,与科研人员的情报需求有一定差距,导致科研人员对情报研究项目不感兴趣,也使研究成果应用不足、评价不高,这样进一步导致情报需求来源的弱化。
情报信息搜集是情报研究基础,搜集和掌握全面而有效的文献资料是开展研究的基本依据。如果没有很好地开辟情报源,没有全面地占有所需的情报资料,科技情报研究就成为无源之水[7]。在情报信息搜集实践中,常常遇到信息搜集渠道不畅,时常检索不到所需的文献资料,有时虽能检索到但却无法获得文献全文,使情报研究的依据不充分,基础不牢靠,成为“无米之炊”。
情报信息来源一般包括外部、内部和特殊资源三种渠道[8]。外部资源是指公共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开源资源和商业数据库资源等,内部资源是指各单位内部产生或拥有的非公开资源,特殊资源是指特殊渠道获得的情报信息资源。从外部资源获取情报信息的方式通常包括以下三种:一是针对镜像的商业性数据库资源,虽然其针对性较强,但这类资源受经费投入限制,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并且专利、标准和产品样本等数据库往往是不同类型的数据库,难以完整进行检索;二是针对公共信息资源、开源资源,这类资源涉及面广阔,在专业性针对性上无法与商业数据库相比;三是针对网络资源搜集,然而,在国防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出口限制和技术信息封锁,导致有专业深度的情报信息很难搜集到。内部资源看似有“内部”字样,但其获取难度并不亚于商业数据库和公共资源。其根本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内部共建共享机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程度差(详见[8]),对单位来说只是属于个人并不属于组织,实为伪内部资源。二是由于各单位之间并没有共建共享机制,单位之间无内部情报信息交流、交换渠道,出现搜集国外文献相对容易而搜集国内文献资料更难的奇怪现象。加之保密管理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等,进一步限制了内部情报信息交换与交流。特殊资源只能通过特殊渠道一对一发送,别无其他获取方式。
科研院所的情报研究队伍一般包括情报/图书馆、外语(英语、俄语)、工程技术等专业和信息技术人员,但专业人员配置不合理,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有限,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研究能力有限,没有形成合理的专家群体,很难保证综合性、复杂性较大的情报研究课题的高质量完成[9],导致有需求的更多专业领域情报研究项目并无力承担。现有情报研究人员受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够对学科专业中自己熟悉领域的项目开展研究,研究报告的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有限,限制了情报研究业务的发展与技术情报研究水平的提升。
在以往的技术情报研究中,有些研究报告得不到科研人员特别是技术专家的认可。他们一方面怀疑情报信息搜集的全面完整性,对其情报素材真实权威性存在疑问,总认为还应该有更重要的情报资料没有找到。另一方面,他们对研究报告的结论不信任或不完全信任,对研究报告给出技术方案、建议的专业性不认可也不愿采纳。虽然有些情报机构在情报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批成果,但总体来看,研究报告多为综述报告,并不需要过于深的专业技术知识,也基本没有预测与建议,往往被称为“综述式”、“科普式”或“蜻蜓点水式”介绍,因而很少具有权威性,专业影响不大,发挥作用有限[10]。这既是对目前技术情报研究水平的总体评价,也是对情报研究队伍总体技术水平现状的中肯反映。
近些年,虽然各单位情报信息部门在专题技术情报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但总体而言,在科研人员中推广应用存在障碍,情报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存在短板,降低了情报成果应有的价值,削弱了情报工作价值。主要表现为,在单位内部缺乏情报研究成果确认机制,科研人员用到情报成果时理直气壮,丝毫不顾及工作分工的不同与情报研究人员的感受,在科研项目立项论证、科研成果申报或研究论文中有意忽略情报成果的作用。这就导致情报人员不自觉地产生自我保护意识,一是在情报课题研究过程中,缺少也不愿与科研人员的交流讨论,担心因项目内容“泄密”而丧失“先机”,从而降低情报研究项目预期成果的价值;二是在情报研究项目已完成但还未申报科技成果时,不愿提供应用,担心用户据为己有。三是在提供情报研究成果时有意忽略情报信息源文献,试图通过独占情报信息源来提高研究成果的价值。在行业内各单位之间,缺乏情报需求与成果交流渠道,围绕同一个大型科学研究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情报需求,各单位情报信息部门各自为战、独立研究,既没有情报信息源文献的共享,也没有研究工作交流,更没有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与人力资源浪费。
情报研究成果确认与认可是推广应用的基础,情报成果交流是推广应用的重要方式。没有建立情报研究成果确认机制,研究工作就无法得到广泛认可,加之缺少推广应用过程,必然导致情报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充分的应用。其实,情报成果的应用过程也是发现研究中存在缺陷和不足的过程,应用不足或没有应用,就错失了改进提高的机会,更无法进一步发掘新的情报需求并进行深层次研究。情报成果交流同时也是展示情报工作成果的重要方式,缺乏情报成果交流,不仅影响成果的推广应用,还会降低情报工作的影响力。
情报需求既是情报研究项目选题立项的前提,也是技术情报研究的基础,没有情报需求其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将大打折扣。情报需求本质上源于科研与生产需要,因此,情报信息部门应建立面向科研与生产的情报需求征询机制,并建立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情报需求征询应用系统。基于情报需求征询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支撑科学研究、工程研发和生产的情报研究专题(方向)选题指南,作为后续情报研究选题立项基础。同时,还应与科研管理机关协调,把情报研究专题选题指南作为基础科研的一部分,提升到单位长远发展的规划层面,并纳入技术发展谱系同步落实,以使技术情报研究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应与科研生产计划部门协调,依据科研与生产任务的当下需求,下达指令性情报研究课题,以任务计划引导需求,并按照科研生产计划同步考核情报研究项目进展。
情报信息部门应在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投入力度同时,建立情报信息资源联合建设机制。信息资源联合建设以单位内部共建共享为基础,以共享促共建,不仅包括以行业情报信息工作领导机关组织的行业内信息资源共建,还包括以地方情报信息部门组织的各行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以健全和完善情报信息资源体系。首先,应特别注重与本单位核心业务密切关联、在本单位利用率更高的资源建设,建立自己的特色情报信息资源库。在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注重信息资源检索利用工具的开发,保证文献资源检索得出、下载方便快捷。其次,应建立信息技术合作机制,借助外部信息技术力量,基于开源资源大力进行数据挖掘等深度利用开发,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第三,建立内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充分梳理和挖掘内部信息资源,把大量内部非共有资源转变成为共有资源,充实和扩大特色资源。第四,建立流畅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转化机制,借助知识管理手段把已有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转化为情报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信息资源内容。第五,建立外部信息资源共享协调机制,通过行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交换等方式,拓展相邻专业、相关专业技术信息,扩大信息资源的专业覆盖面,提升特色情报信息资源的多样性。
情报研究水平主要取决于研究队伍自身的技术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情报研究水平,必须在情报研究队伍建设、在职研究人员培训和外部智力资源引用上给予充分重视。
3.3.1 研究队伍建设
情报信息工作范畴包括基于情报学的情报研究、基于图书馆学的信息资源建设与检索利用和基于翻译学的科技翻译。因此,长期以来,情报信息工作人员中多数为情报专业、图书馆专业和外语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人员配置总是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特别是情报研究的人员配置无论工程专业覆盖面还是研究人员整体学术技术水平都不能满足科研生产对技术情报研究的要求,对此,应引起管理机关及情报信息部门的充分重视,应配足、配好与本单位核心业务相适应的情报研究人员。
3.3.2 在职人员培训
情报研究人员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是情报研究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职培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工科专业和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的科技信息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文献资料与情报信息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情报研究基础理论与分析研究方法;二是科技信息专业人员的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培训。前者是从事情报研究工作的基础,后者是提升工作能力的根本,两者缺一不可。继续教育主要是指后续的学历提升教育和/或跨学科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既是情报研究人员个人提升的需要,也是情报研究专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学历教育既满足个人学历提升要求,扩大研究人员视野,又结识情报行业资深学者专家,积累隐性情报资源,为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学历教育还可优化情报研究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研究工作层次。
3.3.3 外部智力资源引用
外部智力资源引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位内部智力资源,二是外部情报信息机构的智力资源。建设兼职情报研究队伍是利用内部智力资源的有效形式,也是情报研究队伍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单位内部各机关部门的情报信息工作更多是有关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研究课题,或者是专业技术性更强、科研急需的研究课题,借助兼职情报研究队伍平台,可以增强情报研究人员的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提升技术情报研究能力。建设包括单位总工办或总师办、科技委、咨询委以及科研、生产一线部门技术专家在内的兼职情报研究队伍,邀请他们参与情报信息部门的情报课题,或邀请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可以发挥技术专家、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在情报研究需求分析、选题立项、情报信息甄别中的独特作用,借助他们的知识和智力进行技术情报分析研究,加大技术情报课题研究深度,提升课题研究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可借助兼职情报研究队伍分布广泛、更多了解单位发展规划与重点发展方向、承接来自单位高层的决策咨询需求,并直接与各级决策层联系的特点,扩大情报研究成果推介和推广应用,提升对情报研究报告的认可度,增强情报工作的影响力。
外部信息机构智力引用包括行业内兄弟单位情报信息部门、其他行业单位情报信息部门和社会上各类专业性或综合性软科学研究咨询机构。在行业内部,借助行业情报工作领导机关的组织平台与联络纽带,通过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与工作调研,学习了解兄弟单位情报研究工作经验,提升情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与工作技能。积极参与行业情报工作领导机关组织的联合情报研究项目,以全面了解行业内各专业领域特别是本单位核心业务所涉及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升情报研究人员对专业全局的把握能力。与行业内兄弟单位联合开展情报研究,或者邀请他们参与自己的研究项目,以弥补自身情报研究人员专业覆盖面不全的不足,并提升情报工作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借助地方政府情报信息机构和地方情报信息学会、协会组织的学术交流与业务培训,了解其他行业单位的情报工作状况,以扩大工作视野、开拓研究领域。参与地方政府情报信息机构组织的情报研究项目,汲取其他行业情报研究人员的工作经验,借鉴相关专业领域的情报研究成果,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与社会上各类专业性或综合性管理咨询公司、技术咨询公司等情报信息类机构建立广泛联系,通过参与其情报研究或咨询项目,转换工作视角,扩大研究视野。邀请他们参与自己的情报研究项目,或者进行技术咨询,以提升情报研究的技术水平与社会影响力。
“酒好也怕巷子深”,情报成果作用的发挥以及研究项目的认可度除与研究报告本身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成果的交流与应用推广。因此,情报信息部门应注重情报成果的应用推广研究,特别是首先在单位内部的应用交流。为此,应优先建立情报成果推广应用交流机制。情报成果应用交流可包括以下过程:
(1)项目立项前交流:主要是与科研生产人员的沟通,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并细化情报需求,使情报项目研究目标聚焦关键需求;
(2)项目研究过程交流:主要是与情报直接需求者的交流,其目的是完善情报课题研究方案,以更好的满足将来更多方面的情报需求,同时借助科研人员的力量拓宽情报信息来源渠道;
(3)项目研究成果交流:其目的是推介和展示研究成果,使情报研究成果尽快进入应用阶段;
(4)应用反馈与改进:通过初步应用,发现和改进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更正引用文献资料中的不当或不正确的数据与结论,修改和完善研究报告的结论与建议。
情报成果交流既包括最终综合研究报告,也包括阶段分析研究报告、专项研究报告的交流以及研究报告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目录,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出于某种目的,只提供最终综合研究报告甚至只是简化版,不提供阶段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参考依据性文献资料。
在建立情报成果推广应用交流机制中,还应建立适当的应用效果反馈机制,以了解情报研究成果的应用背景、具体应用项目及应用效果,以及在应用中发现的情报项目研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如:情报信息来源及其权威性、研究报告结论判断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评价等。为提升情报研究成果应用价值,应建立基于(内部)情报信息数据库与科研成果档案数据库的学术不端检测机制,促使情报成果应用模式显性化。另外,还应把与行业内外各单位之间的情报研究成果交流作为情报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渠道,以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促使情报成果应用价值的增值。
中国的科研院所情报信息部门是单位的综合情报信息业务部门,技术情报研究是其核心业务之一,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往中国的技术情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作为情报信息业务部门应全程梳理全面分析,按照问题属性分门别类分析研究并逐步解决,否则不仅会阻碍情报研究水平的提升,还会影响情报信息工作的长远发展。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并且根深蒂固,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必须要有一定的韧性。总之,情报需求是情报研究的源泉,应千方百计扩大技术情报需求来源,使之源源不断;情报信息资源是情报研究的基础,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扩大情报信息来源,打好研究基础;研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情报研究水平的基本保障,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并联合采用智力引进的方式,不断提高研究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应用推广是扩大情报成果应用、体现研究成果价值的重要手段,应予以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