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军教授运用经方辨证组合治疗胃脘痛经验总结

2021-01-07 18:00:14李淑君邓厚波陈鑫聂雷钢刘铁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肝火麦冬胃脘

李淑君,邓厚波,陈鑫,聂雷钢,刘铁军△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0 引言

刘铁军,1954年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指导教师,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刘铁军教授从事医学科研、教学、临床工作40余年,在脾胃病的治疗中颇有建树。笔者有幸跟诊学习,聆听教诲,深感收获良多,现将刘铁军教授运用中医药经典方剂辨证组合治疗胃脘痛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1 六君子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脘痛

六君子汤出自明代医家虞抟的《医学正传》,该方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医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该方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当归、陈皮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刘铁军教授认为脾胃亏虚是胃脘痛的根本病机,脾胃虚弱证亦是胃脘痛的常见证型[1]。脾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同居中焦,通主水谷。《临证指南医案》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相因,运纳相得,才能“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腑”。刘铁军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脾胃功能的减退,是脾主升清,胃主和降功能的失常,故刘铁军教授在其治疗中选用六君子汤与补中益气汤辨证组合。六君子汤为益气健脾和胃的基础方,方中半夏可安和胃气,使浊阴得降。刘铁军教授认为治脾须知其欲升,治胃须知其欲降[2],六君子汤作为健脾益胃的代表方剂,虽可降胃之逆气,但薄于升清。补中益气汤为脾胃元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常的代表方,方中黄芪味甘气平,可补脾脏而升阳气,益中气而固根本,健脾胃而畅气机[3],是补脾升阳之佳品,重用为君;肝脾关系密切,土虚木乘,升麻、柴胡既可舒畅肝气,又可升举脾气。两方相合,脾升胃降,气机和顺,脾胃得补,诸症向愈。

2 黄芪建中汤合泻黄散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

黄芪建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方由黄芪、饴糖、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泻黄散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该方由藿香、栀子、石膏、防风、甘草组成,有清泻脾胃伏火之效。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阴气有余,其病多虚寒;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其火易动,其病多实热。寒热错杂多为脾虚胃热,平素脾阳亏虚,或寒邪克伐脾阳,脾虚生寒,气闭热自生;或嗜食辛辣厚味,邪积在胃,从阳热化,终致寒热错杂。刘铁军教授认为寒热错杂之证多与现代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生活方式相关,饮食不节,安逸过度,以致脾胃负担过重,脾胃损伤,而生寒热之变。在其治疗时,不可单纯清热,以防热未清而寒更甚;亦不可一味温补,以防寒未散而热愈盛。宜寒热互用,苦辛并进。故临证时选用黄芪建中汤合泻黄散以温中散寒,清泻胃火,使寒热自和,阴阳通达。

3 益胃汤合沙参麦冬汤治疗胃阴亏虚型胃脘痛

益胃汤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该方由北沙参、生地黄、玉竹、冰糖、麦冬组成,主要功效为养阴益胃;沙参麦冬汤亦出自《温病条辨》,该方由北沙参、麦冬、生甘草、玉竹、天花粉、桑叶、生扁豆组成,主要功效为养胃生津。

“阳明燥土,得阴使安,胃喜柔润也。”胃阴亏虚,胃体失于濡养,可见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饥不欲食等症。其病因病机纷繁复杂,或因过食辛辣厚腻之品;或因思虑过度;或因邪热久羁耗伤胃阴,胃气失和,呆滞不灵。清代叶天士在《临证医案指南》中云:“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夺下,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刘铁军教授依据胃喜柔润之特性,主张以甘凉濡润之法以养胃阴,故选用益胃汤合沙参麦冬汤以滋养胃阴,生津润燥。刘铁军教授认为益胃汤以甘寒润泽之品,引入于胃以复其阴;沙参麦冬汤以甘寒救津之法,引入于胃以生其津。两方合用,胃阴得养,津液得复,胃气因和,立起沉疴。

4 龙胆泻肝汤合左金丸治疗肝火犯胃型胃脘痛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该方由龙胆、栀子、黄芩、木通、泽泻、炙甘草、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黄组成,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之效;左金丸出自金元时期滋阴派朱丹溪的《丹溪心法》,该方由吴茱萸、黄连组成,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

胃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主通降,肝禀木性,主疏泄,调畅气机,是脾胃功能正常的重要保证,即“土得木则荣”。若肝之气机疏泄不及,郁久化火,而致肝火旺盛,扰动胃腑,损伤胃络,即“木火内郁,阳明受戕。”刘铁军教授以“胃病从肝论治[4]”理论为指导,在本证治疗时遵循“治肝可以安胃”原则,选用龙胆泻肝汤合左金丸以清泻肝火,和胃降逆。两方相合,气郁得疏,肝火得降,胃气得和,诸症得解。

5 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胃脘痛

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叶文龄的《医学统旨》,该方由柴胡、白芍、陈皮、枳壳、香附、川芎、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该方由柴胡、红花、桃仁、桔梗、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生地黄、枳壳、炙甘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可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刘铁军教授认为脾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肝脏密切相关[5]。“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失和,气行不畅。气不利则血不行,脾胃为多气多血之脏腑,气血运行不畅,脾胃经络损伤,终致气滞血瘀。刘铁军教授认为气滞血瘀证属气血同病,气滞和血瘀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病血不能独行,血病气不能独化。故刘铁军教授选用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气血同治,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相配,升清与降浊相兼,使气血调和,诸症自除。刘铁军教授认为情绪是影响疾病的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6],本证型与情志关系尤为密切,故在临证时注重给予人文关怀,纾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6 讨论

胃脘痛是因胃气阻滞,胃失和降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的一种胃肠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情志的波动,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改变,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刘铁军教授承袭古代名家,研读中医经典,又不拘泥于古方,结合自身多年诊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运用经典名方辨证组合的治疗体系[7]。刘铁军教授认为胃脘痛的性质是疾病辨证的关键,临证治疗以通为主,脾胃虚弱者,予六君子汤合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胃;寒热错杂者,予黄芪建中汤合泻黄散以平调寒热;胃阴亏虚者,予益胃汤合沙参麦冬汤以养阴益胃;肝火犯胃者,予龙胆泻肝汤合左金丸以泻肝清胃;气滞血瘀者,予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以理气活血;因证选法,依法遣方,有的放矢,奏效甚捷[8]。因脾胃病与饮食情志关系密切,故刘铁军教授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亦注重患者的饮食和精神调摄。

猜你喜欢
肝火麦冬胃脘
微信在线
家庭医学(2023年13期)2023-08-12 10:11:47
微信在线
家庭医学(2021年10期)2021-11-25 03:22:53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烹调知识(2020年8期)2020-08-06 14:40:24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6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51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中成药(2016年4期)2016-05-17 06:07:50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肝火旺的老年人吃点苦菊拌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