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鹏
(北京市大兴城镇建设综合开发集团,北京 102600)
某地铁隧道施工采用暗挖法。隧道断面为单洞单线马蹄形,施工过程采用上下台阶法,隧道净空断面尺寸为宽×高=5.38 m×5.55 m,开挖最大宽度6.48 m,开挖最大高度6.72 m。施工过程采用的是复合式衬砌结构,采用拱部超前小导管作为初期支护,格栅钢架,混凝土采用C25,设计厚度250 mm,采用C40、P10钢筋混凝土做为二次衬砌混凝土,设计厚度300 mm。
(1)人行天桥
正线隧道下穿人行天桥,天桥桩径1 m,桩长16 m,隧道初支结构距桥桩水平净距最近处0.56 m,区间拱顶埋深16.2 m,主跨28 m。
(2)热力隧道
隧道平行于热力隧道,左线侧穿热力隧道,隧道最近距离为4 m,高差为5.4 m,穿越时存在较大风险。
(3)周边管线
区间正线结构平行下穿、正下穿雨水、上水、污水、电力等管线,管线距结构拱顶最小距离为10.0 m,穿越时存在较大风险。
(1)侧穿天桥
①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浅埋暗挖法的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②采取在拱顶开挖范围外2.5 m和隧道开挖范围进行全断面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
③对开挖进尺进行严格控制,随挖随支,初支背后回填注浆也要及时做好;
④加强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将施工过程中得到的地层反应、支护结构反应、周边管线反应、地面沉降等信息及时分析处理,灵活指导施工,“以强治险,以变治变”,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2)侧穿热力隧道
①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浅埋暗挖法的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②隧道与热力隧道水平距离平均为5.3 m,垂直距离5.4 m。左线开挖范围以及拱顶开挖范围为轮廓外3 m,布设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为0.3 m,纵向距离为0.5 m,在上述影响范围,左线拱部超前小导管的布置范围由150°增设为195°。
④初支完成后并及时做好初支背后回填注浆。
⑤每天派专人负责调查临近热力隧道施工进程,对区间隧道与在施热力隧道的空间相互关系进行实测确认,及时反馈数据信息。
⑥加强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采用信息化施工,施工过程中将“监测反馈”做为始终坚持的原则,将施工过程中得到的支护结构反应、地层反应、周边管线反应、地面沉降等信息及时分析处理,灵活指导施工,“以强治险,以变治变”,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3)下穿管线
区间正线结构平行下穿中水、中压煤气、雨水、上水、污水、电力等管线,管线距结构拱顶最小距离为6.5 m,穿越时存在较大风险,需采取控制措施进行下穿施工。
①洞外保护措施
a在施工前需要详细的调查管线的渗漏情况,发现渗漏点提前处理;
b施工前需要对电力沟等管沟内是否有水进行提前调查,若沟管内有水则必须先疏干。
②洞内保护措施
a超前地质预警、预探。隧道在下穿至管线影响范围前需要暂停施工,并沿掌子面分别向拱顶和两侧打设长为6 m的超前探水管,用来探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保活是否有水囊及地层含水量情况,并且每间隔5 m设置一个循环,用于指导施工。
b区间正线初支严格超前小导管施工;
c提早封闭成环及时进行初支背后注浆,控制地层沉降;
d每榀打设锁脚锚杆并全长注浆;
e控制台阶长度;
f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线加强监测,监测结果要做到解释反馈。
g初期支护施工后,及时按1∶1水泥浆对背后的空隙进行填充。沿隧道拱部和边墙布设注浆孔应。环向间距的设置为:起拱线以上为2.0 m,边墙为3.0 m;纵向间距:3.0 m,且拱部应有一个注浆孔。将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 MPa范围内。如果在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扩散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可通过加密回填管的措施对之进行处理,但是不可以采用提高注浆压力的方式,这样可能会造成结构变形。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沉降监测情况,回填注浆在有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当开挖和回填注浆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进行回填注浆。
h加强洞内和地表的监控量测工作,根据沉降观测进行动态观测。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通过现场实测的结果进行弥补,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当监测值大于控制值的85%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应急注浆措施中浆液均使用超细水泥浆。具体的内容如下。
①对掌子面全断面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采用2.5 m注浆管对掌子面背后土体进行加固,并增加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压力,控制管线沉降。
②及时和管线产权单位进行沟通协商,配合管线产权单位对管线进行相应的修补或导流。
③必要时增设径向补偿注浆管进行注浆抬升。
在开挖过程中,如遇到涌砂、涌泥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竖井开挖,及时用砂袋封堵涌砂部位,立即布置钢筋网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在施作每一工序时,需及时、准确的对涌砂、涌泥处进行封堵。
本文对新建地铁侧穿既有天桥、管线及热力隧道施工加固工程进行了阐述。论述了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探水等地层加固措施,主要结论如下。
(1)地铁隧道侧穿既有建筑物暗挖作业过程中,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探水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和隧道拱顶下沉,能够满足工程安全施工要求。
(2)针对不同保护对象,分别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超前小导管注浆方法,在地层加固、建筑物稳定性维护及止水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