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BIM 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2021-01-07 02:08陶博识
河南建材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

陶博识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32021)

0 前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规定,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培养方法和考核方式相融合。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发生变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外,也要根据时代进步掌握新技能。 “1+X”证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建筑类专业而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就是建筑行业与互联网、 大数据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筑信息化的体现,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就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 高职院校建筑类“1+X”建筑信息模型(BIM)现状

1.1 BIM 技术在高职院校开展现状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项目的规模、形态和功能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运维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建筑行业的要求。利用三维仿真软件为各专业搭建协同设计的技术平台,完成建筑系统的BIM 模型建设和应用, 为未来更科学合理地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就此诞生。BIM 技术已作为未来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被广大建筑行业从业者接受。 因此国家“1+X”证书制度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包含其中,并成为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由于高职院校受市场环境和条件限制,很多教师依然利用传统教学内容授课,BIM 仅作为选修课程或者讲座等形式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对BIM 人才的培养速度。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不符合企业需求,还要长时间接受企业的再培训,这也是“1+X”证书制度想要解决的问题。

1.2 “1+X”建筑信息模型(BIM)实施情况

教育部启动首批“1+X”证书以来,全国各地中职、 高职院校争先申办试点院校。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试考完成,成为国家首个颁发的1+X 证书。在2019 年,就进行了两次全国统考。 随着试考和统考的结束,各试点院校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如广州某院校通过率为99%,而合肥某院校的试考通过率竟然只有1%,差距之大令人咂舌[1]。

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广东某院校早在2016 年就将BIM 相关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课程体系完备,学生对BIM 考试软件如Revit 的掌握已经很成熟,通过综合实训便能将考点掌握清楚从而提高通过率。 合肥某院校BIM 课程并没有讲过,考试软件学生还没学过,通过率只有1%也就不足为奇。出现类似问题的院校并不占少数,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的常见问题。

2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BIM 课程建设问题分析

2.1 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

很多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对BIM 技术并不十分了解,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便申请试点单位。 申报 “1+X” 试点单位后迫于压力在短时期速成学习后,便对学生进行证书考前培训,虽然会起到作用但整体效果相对较差。 加之BIM 技术需要高配置电脑来完成软件操作,在短时间内购买、安装、调试数量较多的电脑,对试点院校也是一项挑战[2]。

2.2 人才培养方案相对落后

据了解,在申请首批“1+X”试点单位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部分院校虽然开设BIM 课程,仅仅将其作为选修课或以讲座形式介绍其作用,并没有深入讲解具体操作。 在成为试点单位后,迫于考试人数和通过率的压力,一些院校将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突击培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负担,也影响了正常教学。 这种情况大多集中在“1+X”证书制度实施前期,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考试通过率低的问题。 但对多数学生而言,这种临时性的突击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对知识的理解也不透彻,不是长远的解决办法。

2.3 课程标准制定不精确

多数院校建筑类专业未将BIM 技术与专业课的课程标准挂钩,导致院校在进行常规教学时基本涉及不到BIM 相关知识点,学生通过传统教学手段也得不到BIM 职业技能的学习。考前进行突击培训虽然解决部分问题,但学习效果较差,对院校和师生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针对“1+X”考试大纲及题型,要做到课程标准的“书证融通”或“课证融通”。

2.4 忽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是人才进入社会的“试金石”,“1+X”证书制度的初衷就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专业职业技能等级的设定,保证人才一进入社会便具备某种职业技能。 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发挥优势,起到关键作用。 但目前院校依旧是“1+X”证书制度较为单一的实践者,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话语权较少。 院校在教学资源、师资水平、软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企业资源的介入来弥补院校资源的不足。 企业和行业也是证书和考试大纲的制定者,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企业更有话语权,岗位环境和技能实践也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3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BIM 课程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及时更新补充教学资源

提前进行软硬件采购与安装, 如BIM 初级土建、机电类软件、中级工程管理类软件、高配置电脑和考试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 即可进行教学和考试。 提前选定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学习和培训,将考试大纲、考试技能及对应课程梳理清晰,在教学前做好课程准备工作。

3.2 依据“1+X”证书制订新人才培养方案

试点院校可根据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内容,重新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如BIM 建模和模型应用等考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教师按照正常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学生可掌握考试技能,配合实训练习,从容应对考试。 可以将“学分银行”制度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BIM 相关课程以证代考, 即学生如果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即可获得相应学分[3]。

3.3 制定“课证融通”课程标准

制定BIM 证书与课程相互融通的新课程标准,将广联达、鲁班、Revit、Navisworks 等考试软件拆解,融入到不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掌握职业技能。可以利用大课制授课形式将BIM 土建与应用根据初级、中级进行划分,分别加入到一、二年级的专业课中,去除单纯初级建模内容,即低年级专业课学习初级建模, 高年级专业课学习中级BIM 应用,使初、中级考试与低、高年级相贯通。

3.4 校企合作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的“1+X”证书制度的特点,企业是制度的重要参与方,也是职业技能人才进入社会的试金石。 校企合作可引入企业优秀的实践资源,将实操部分内容移交企业完成,增加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的话语权,加强企业所需的技能知识点教学。 这样既可以在教学中模拟企业真实岗位环境和工作状态,又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

4 结语

通过对“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考试大纲和考点的梳理,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勇于创新,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标准。 随着装配式和建筑识图“1+X”证书的颁布, 越来越多的建筑类职业技能证书将陆续颁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保持对未来发展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