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喷砂处理老年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效果评估

2021-01-07 09:48马才顺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喷砂菌斑种植体

马才顺 邓 悦

种植体周围疾病已经成为牙种植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会导致种植义齿修复失败,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种植体在口腔中像天然牙一样,也会有龈上及龈下菌斑的附着,尤其是龈下菌斑,可以激活破骨细胞,引起牙槽骨逐步吸收甚至是种植体的松动、脱落。而喷砂处理对控制龈下菌斑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老年人种植修复缺失牙后,有一定比率的种植体发展为种植体周围炎,龈下喷砂具有微创、舒适、安全的特点,非常适宜老年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处理。

1.临床资料的收集

1.1 一般资料 将32位来我口腔中心就诊的老年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18.1~2019.12),种牙部位均为后牙,固位方式均为螺丝固位。其中男性17人,女性15人,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均为20颗植体。其中对照组16人(9位男性,7位女性),实验组16人(8位男性,8位女性)。

1.2 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2]种植体周牙龈未见明显窦道,无咬合创伤,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1,植体周牙龈组织经过刻度探针检查,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4mm,种植体动度检查(-);放射学检查,骨吸收位于1/4的种植体高度以内,牙槽嵴顶骨吸收高度<4mm。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精神性障碍方面疾病的患者;②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期间服用抗生素;③无法满足按时复诊要求;④随意中断治疗的患者。

1.3 临床检查 对参加此次研究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仔细的告知及解释工作,同意参加的患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基线及牙周治疗后6个月这两个时间点,均对老年种植体炎患者进行检查,记录牙周临床指数,包括种植体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SBI、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3]。CAL以种植体冠边缘到牙周袋底的距离作为计算标准,即种植体边缘至龈缘的距离(相当于牙龈退缩的值)+牙周探诊深度(PD)。

1.4 临床治疗 首先对纳入研究的老年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传授口腔健康卫生保健知识,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刷牙法及牙线、齿间刷等辅助清洁工具。所有患者接受常规的龈上超声洁治术后(包括种植牙),龈下喷砂组采用Master喷砂系统进行治疗(甘氨酸粉末,微粒直径25μm,EMS,瑞士),Master喷砂系统标配1支喷砂处理喷嘴,喷嘴与植体牙冠表面相距3~5mm,每颗种植体选择颊侧、舌侧、近中、远中4个位点,至喷砂过程中每个位点停留5s,注意喷嘴操作动作要以上下提拉为主。对照组通过手用碳纤维刮治器(Uitimate刮治器)清楚植体根面的牙石菌斑,治疗完成后用氯己定溶液(浓度为0.2%)冲洗。纳入研究的患者均进行一次龈上洁治、龈下喷砂或手工刮治。

1.5 统计学方法SPSS 17.0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同组间基线及治疗后6个月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整个研究期间,实验组及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牙龈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炎症、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在基线时两组PLI、BI、PD、CAL 4个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及实验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较基线时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SBI分别下降到1.81±0.35和1.31±0.27,PLI分别下降到1.68±0.33和1.25±0.23,PPD分别下降到3.75±0.51mm 和2.87±0.49mm,CAL 下 降 到4.98±0.44mm和4.11±0.50mm,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各项牙周指标值比对照组降低更多(P<0.05)(见表1、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PLI、BI指数变化比较(-x±s)

注:同组内与基线比较,*P<0.05;**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治疗前后两组PD、CAL指数变化比较(-x±s)

3.讨论

有研究指出,种植术后5~10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可达10%左右。约7.6%的患者发生1颗或以上的种植体脱落的情况[4]。清除黏附在种植体表面菌斑生物膜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重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种植体表面均带有螺纹状结构,一般的手工刮治术难以有效清除种植体螺纹结构内的结石和菌斑,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会增加植体表面粗糙程度,更有利于菌斑沉积在植体表面。龈下喷砂可以有效地清除龈下菌斑并更具舒适性,是在微创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技术,更利于高效清洁及保护种植体,是近年来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新兴手段[5]。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人因为牙周炎、龋齿等原因导致的牙缺失率呈上升趋势,种植修复由于其良好的功能和舒适的感受,对老年人恢复口腔咀嚼功能及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意义。但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全身系统疾病,同时口腔卫生大多维护不佳、牙龈萎缩、食物嵌塞、根分叉病变多发,增大了老年人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难度[6]。因此,采用微创龈下喷砂治疗方法更适合老年人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

蒋勇等[2]评价龈下喷砂治疗对25名轻、中度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的治疗疗效,提出龈下喷砂这种处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轻、中度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仍需要通过大样本、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才能肯定。尚新华等[7]将龈下喷砂与龈下超声同时用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处理,发现术后4周后种植体的PD、SBI等相关牙周指数均较基线明显好转。

对于粘结固位的种植体,粘接剂残留引起的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原因,主要靠机械清创方法彻底清除。本研究以螺丝固位的后牙老年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为研究对象,比较甘氨酸粉末龈下喷砂处理技术方法与常用的碳纤维刮治器机械清创的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龈下喷砂组和对照组的4个牙周指数与基线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下喷砂组术后6个月的牙周指数均有所降低,但龈下喷砂组的4个牙周指数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表明龈下喷砂在老年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制定老年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本研究随访期较短,远期疗效还需要依赖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喷砂菌斑种植体
喷砂工艺对铝合金薄壁件表面状态和结合力的影响
面向扫砂工艺的钢板表面喷砂处理特性试验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面向大型构件的龙门式喷砂机器人系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一种滑套喷砂器的研制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