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对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2020-07-24 12:11桑卓郭照中冯洁妮
江西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吸收量牙周炎边缘

桑卓,郭照中,冯洁妮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口腔科,深圳 518055)

有资料报道,牙周炎会影响植体长期留存与植体周炎的发生情况,但植体周病的发生与牙周炎病史之间存在的作用机制尚无统一定论[1]。牙周炎病变发生后,失牙位点的软硬组织通常会受到明显的损伤,而种植位点具备的软组织垂直厚度则会对植体留存以及组织健康产生影响。牙周炎在临床口腔科属于常见病与多发病,大量患者由于牙周炎失牙而需要接受ASTRA和ANKYLOS修复治疗,因此通过分析牙周炎病史与植体周炎之间存在的影响机制,可对患者种植修复后的预后情况提供参考,并可有利于做好干预治疗工作。本次研究就回顾性分析60例牙周炎种植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牙周炎患者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对种植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牙周炎种植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0颗植体,全部患者的致病原因均为牙周炎失牙,同时均接受种植修复治疗。根据软组织垂直厚度,分为正常组(软组织垂直厚度≤4.5mm)与增厚组(软组织垂直厚度>4.5mm)。正常组患者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23-75岁,平均(50.8±6.2)岁,其中22例患者存在吸烟史,植体类型:Bicon植体 14例,Strauman软组织水平植体 14例,Strauman骨水平植体10例;增厚组患者22例,男 10例,女 12 例,年龄 21-72 岁,平均(49.9±6.0)岁,其中15例患者存在吸烟史,植体类型:Bicon植体8例,Strauman软组织水平植体5例,Strauman骨水平植体9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牙周炎病史,且在种植术前接受牙周系统治疗;单牙缺失;单冠修复治疗;牙周检查记录完整。

1.3 排除标准 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同意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种植修复术前牙周炎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1.4 研究方法 ASTRA和ANKYLOS修复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龈上洁治,并为其实施牙周组织检查评估工作,通过为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后,为其开展种植手术治疗。ASTRA和ANKYLOS包括Bicon植体与Strauman植体,按照植体制造商提供的操作流程进行治疗,种植方式为常规种植以及即刻种植,全部患者均接受单冠修复治疗,ASTRA和ANKYLOS植入后3-6个月为患者实施植体负荷。

1.5 观察指标 为患者开展1年时间随访,观察两组植体留存率、植体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周边缘骨吸收量与菌斑指数、植体周黏膜炎与植体周炎发病率。植体周炎诊断标准:轻探出血,伴或不伴溢脓,相较于前次检查,探针深度增加,除最初骨改建外存在骨丧失情况;植体周黏膜炎诊断标准:黏膜颜色为红色,组织出现水肿,探诊出血,伴或不伴溢脓,相较于前次检查,探针深度增加或不变,除最初骨改建引发的牙槽嵴顶水平改变外未出现骨丧失[2]。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植体周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植体留存率均为100.00%;相较于正常组,增厚组的的植体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周边缘骨吸收量与菌斑指数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植体周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后植体周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植体周探诊深度(mm) 出血指数 近中边缘骨吸收量 远中边缘骨吸收量 周边缘骨吸收量 菌斑指数正常组(n=38)增厚组(n=22)t P 3.11±0.30 4.73±0.60 13.955 0.001 2.04±0.26 2.61±0.32 7.513 0.001 0.40±0.08 0.73±0.13 12.196 0.001 0.41±0.05 0.80±0.15 14.750 0.001 0.37±0.06 0.68±0.09 16.002 0.001 1.50±0.30 2.50±0.52 15.578 0.001

2.2 两组植体周病变发生率比较 相较于正常组,增厚组植体周炎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植体周病变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牙周炎在临床口腔科中属常见病和多发病,当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时,将会严重损害患者自身牙周组织,影响患者口腔卫生的保持,若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及时治疗,则可能导致牙体丧失。修复为牙周炎致牙体缺失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有资料报道称,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会影响ASTRA和ANKYLOS修复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通过开展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植体留存率均为100%;相较于正常组,增厚组的的植体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周边缘骨吸收量与菌斑指数均更高,同时增厚组植体周炎发病率更高,与软组织垂直厚度正常的患者相比,软组织垂直厚度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植体周探诊深度加大,植体周边缘骨吸收增加的情况,尤其是随着患者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的加大,患者的植体周炎发病率明显提高。

目前种植修复治疗后的长期留存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使得出现牙列缺失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植体周病是菌斑引发的植体周组织的炎症性损害,包括植体周黏膜炎以及植体周围炎,随着临床上ASTRA和ANKYLOS修复的应用率提高,植体周病也呈现出发病率提高的趋势。有学者通过Meta研究分析,显示在接受ASTRA和ANKYLOS修复治疗的患者中,45.72%的患者出现植体周黏膜炎,20.02%的患者出现植体周炎,种植位点软组织具备的垂直厚度是对植体留存以及植体周组织健康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4]。常规认为厚龈生物表型的患者种植成功率高于薄龈生物表型,但是牙龈过厚又会降低种植成功率。有学者认为,植体周围需具备一定厚度软组织,才可促使生物学宽度形成[5]。随着研究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在进行ASTRA和ANKYLOS修复的过程中,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会影响植体早期骨结合。有资料显示,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未超过2mm的患者,在将植体植入后1年,患者的近中位点骨吸收量为(1.59±0.25)mm,远中位点骨吸收量为(1.27±0.18)mm,而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超过2mm的患者的近中位点骨吸收量为(0.27±0.07)mm,远中位点骨吸收量为(0.10±0.03)mm,软组织垂直厚度较大的患者早期植体周骨吸收减少[6]。通过后续研究也发现,垂直软组织厚度较小可能使早期植体周骨吸收增加,而依靠实施软组织增量手术,可通过使软组织垂直厚度增加促使早期植体周骨丧失减少。有研究人员通过对植体周软组织垂直厚度相关的5篇研究报道予以分析,结果发现在早期骨结合的过程中,种植部位的软组织垂直厚度超过2mm,可使生物学宽度形成得到保障,将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减少[7]。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相较于健康植体,存在植体周炎的植体具备更多的牙周炎致病菌和机会致病菌,通过对牙周炎失牙患者应用的植体提取标本,实施微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植体周探诊深度会影响植体周沟内的菌斑致病菌,随着探诊深度的增加,牙周致病菌的水平逐渐提高,患者也更容易发生植体周炎[8,9]。由于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会影响修复后植体周探诊深度的影响,因此也需要重视种植位点软组织垂直厚度对植体周组织的健康产生的影响[10]。

综上所述,牙周炎患者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会对种植修复效果产生影响,软组织过厚可能受到植体周探诊深度与边缘骨吸收量增加的影响,其会导致植体周病变发生率上升。

猜你喜欢
吸收量牙周炎边缘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春玉米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