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以心理学专业为例

2021-01-07 05:47徐秋艳张宝歌
关键词:心理学核心素养

焦 岚,徐秋艳,张宝歌,张 林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以心理学专业为例

焦 岚,徐秋艳,张宝歌,张 林

(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专业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也是职业分化的基础。新时期,国家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对“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专业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结合心理学专业特点,构建了心理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心理学专业学习能力、心理学专业基础能力、心理学专业应用能力、心理学专业创新能力、心理学专业服务能力五方面的专业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一流课程体系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课堂评价体系,一流实践体系和一流社会服务体系等发展路径,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培养及一流心理学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大学生;心理学;专业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发展路径

人具有很多基本素养,很难进行公认的统计和解释,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现有的研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研究者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构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全面发展素养”划了“重点范围”,就是在重点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然而,大学阶段的学习是按专业划分,专业学习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大学生核心素养”是“专业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共有2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其中以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居多。心理学专业已广泛应用于人类行为、思维和生活各个方面的众多职业领域。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学科研、企业管理、社区服务、医疗卫生、公安系统、社会工作等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也就是说,要更加注重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其真正服务于社会。

因此,构建一个心理学专业学生适用的核心专业素养体系以及提出适应社会需要和专业角色需求的培养策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专业核心素养内涵发展

2020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的同时,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高校要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不但在培养中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注重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竞争力,也就是说,高校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应立足于我国的现实问题,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及专业素养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专业人才。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近十几年来,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测评日益引起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素养”是一种处于稳定状态的平日修养,而“核心素养”则是众多修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表明,素养是一个超越了知识和能力范围的综合性有机体,一个有“素养”的人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之外,更需要具备积极的、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素养“不只重视知识,也重视能力,更强调态度”。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其核心素养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2]“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每个素养各有侧重。

可以说,在人的终身发展中,有的素养可以在自身发展中习得,有的素养则根据个人的需要加以培养,但是核心素养在不同环境下都是不可或缺的,对每个人都极具重要性。[3]

综合核心素养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4]更多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例如,中小学数学、语文、体育、地理、历史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示例;二是关于职业教育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研究,更多关注应用型人才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例如,高职经管类、自动化类专业核心素养培养及评价体系建设;三是关于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更多关注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随着核心素养研究的不断扩展,核心素养逐渐融入大学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而大学生核心素养将更多指向以专业为基础的专业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通过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发现,核心素养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培养的,同时也是大学生阶段需要培养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要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5]

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建设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鲜有提及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如何构建专业核心素养的要素及发展路径。

因此,本研究选取心理学专业大学生,针对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构成要素和培养路径,以此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进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及功能

大学阶段既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也是提高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科专业能力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主要以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提升与未来的职业规划为主,在新形势下,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输送方之一,需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供应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在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专业素质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必须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教育现代化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核心素养是专业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专业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核心素养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培养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专业素养是以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而形成的综合性的、内在的品质或能力,在解决专业问题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高校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持续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才能真正使学生终生受益,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因此,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不应当是僵硬的、刚化的,而是互通的、关联的。在发展“核心素养”前提下重视“专业素养”培养。

专业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有两个功能:首先,专业素养的发展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专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知识与能力,为推动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没有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其次,提升专业素养可以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灵活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运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完善。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有限,而现代社会技术情报不断发展,信息知识不断更新,学生就业后,仍需要不断地学习去更好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在当今社会扎根立足。因此,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主要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首先,是学科知识能力,是专业素养发展的奠基石;其次,是科学创新能力,是专业素养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再次,是实践能力,是专业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此可见,专业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当然有诸多影响因素,但学生的专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学生的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最直接的意义是可以提高他们日后的就业竞争率。

二、基于专业素养基础上的心理学专业核心素养要素分析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6]

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也各有不同。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以心理学专业学生来说,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侧重的专业素养也会因为日后的职业需求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如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例如,临床心理学专业,在培养中应更侧重于学生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专业素养,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此,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心理精神科的知识,更要从实践中积累与精神病人接触的经验;又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在培养中不仅要有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学问题也极为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各个阶段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更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健康全面发展;再如,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培养中不仅要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更要注重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要更加注重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能力、基础能力、应用能力、心理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构成了心理学专业的最核心素养,详见图1。

图1 心理学专业核心素养模型

(一)专业发展的基本素养——专业学习能力

心理学专业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习本专业的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心理学的学科理念、知识体系、思维方式、探究模式,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课程中形成的专业学习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呈现方式要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本专业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学习知识、一隅三反;能够深刻认识问题,开展严谨的科学研究;能够对个体和社会现象有清晰的认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能够完整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科学思维去解决难题,去开展严谨的探究活动,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环境,这表明学生具备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

(二)专业发展的理论素养——专业基础能力

专业基础的素养,就是要具备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心理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相关方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心理学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培养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进行心理实验与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因此,该专业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实验与测量研究方法,具备综合分析、数据处理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的能力;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文献资料查询、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设计心理实验,熟悉常用实验范式,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专业发展的实践素养——专业应用能力

应用实践的素养,就是要有“学以致用”的素养,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真正应用到实践。对于心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尤其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还应具备基本课程设计与培训的素养。

例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可以在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特色的心理学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因此,要求心理学专业人员掌握课程设计培训的流程,第一,培训需求的分析能力,要以满足组织和成员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内容;第二,确定培训课程目标;第三,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就是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类人的需求所开发的课程架构;第四,进行课程单元设计,就是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第五,阶段性评价与修订;第六,实施培训课程;第七,进行课程总体评价,确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及受训对象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四)专业发展的研究素养——专业创新能力

专业创新的素养,就是要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及批判意识,例如,哈佛大学将“问题解决与创新”的能力表述为“学生对变革做出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反应做好准备;了解产生变化和转变的力量,培养学生批判意识”。[7]因此,应具备六项基本能力:第一,能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发现与心理学有关问题的能力;第二,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推测与建立假设的能力;第三,选择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第四,开展科学创新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第五,创新开展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第六,得出结论与分析讨论的能力。心理学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学科,心理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创新,使其成为终生有用的能力。专业创新能力是专业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

(五)专业发展的综合素养——专业服务能力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为内容的健康生活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培养其身心健康的素养则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学生个体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应使其在不断发展中习得乐观态度、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自我控制、抵抗挫折、乐于交往等追求身心健康的积极品质,以及培养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和有职业道德的社会公民。一方面,可以使具有身心健康素养的学生更好地传播心理学专业知识,使有需求的个体和群体受益;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系统培养出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等社会领域。

三、基于专业素质提升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路径

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需要培养掌握心理学基本技能,形成批判性思维,拥有国际化视野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学生。因此,应该从一流课程体系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构建,一流课堂评价体系构建,一流专业实践体系建设,一流社会服务通道建设五方面提出加强心理学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

(一)建设一流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心理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开设《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主干课程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开设涉及哲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和外国文化等通识课程,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以及体验异国文化与教育。并通过学生反馈学习效果与课程评价,进而综合评估原有课程设计合理性,并做出适当调整。

课程体系是支撑心理学专业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主要表现为:一是构建深厚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体系,增加心理学基础课程的课时,优化基础课程结构,加强心理学基础能力的培养;二是构建心理学相关的基础课程,拓展心理专业视野,提高心理专业学生知识基础;三是构建心理学专业特色选修课程,增加特色选修课程门数,提高选修课程质量。心理学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除了具有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过硬的师资,最重要的是合理新颖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与应用紧密联系,让学生的所学能切实所用到职业领域。

(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促进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同时得到应用性知识和理论研究能力的训练,缺乏理论研究能力的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时会显示出对行为意义理解的误差,而这种误差极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导致不准确的工作应对。”[8]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教师的指导显然是大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探索在本科生阶段实行导师制是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对提高心理学本科生科研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

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科研平台,激发学生科研灵感和研究欲望,例如,通过构建基于“项目—团队—平台”的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形成师生、生生的科研团队,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定期的文献汇报与讨论,或阶段性地报告研究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产生良好的科研成果,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构建一流课堂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

大多数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偏向基础和理论,缺少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因此,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应致力于让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探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流课堂评价体系是建设“金课”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是提高课堂学习的关键。主要表现为:一是构建“师生课堂互评模式”,改变以往的“学评教”和“教评学”的单向评价模式,构建师生双向共评的模式,将课堂评价变成师生相互促进的机制;二是构建“课堂对话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实现师生共同讲授、师生共同对话研讨的课堂学习机制;三是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如何有效地评价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如何有效地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客观评价的机制,从而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学习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四)构建一流专业实践体系,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发展

实践能力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社会需求,学科特征以及现实问题决定了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因此,也决定了实践能力在心理学专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实践能力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关于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长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9]因此,对于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第一,基础技能。掌握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相关软件使用的技能;第二,专业技能。例如,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以及心理课程设计与教育培训的技能;第三,综合技能。掌握心理素质测评技术,综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五)建设一流社会服务通道,培养学生专业服务能力的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0]心理学专业人员尤其要增强现实敏感性,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会治理心理学的研究。[11]只有真正能服务于社会的研究成果才有价值。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假期要积极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心理学专业学生作为志愿者,进入到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辅导与健康课程培训等工作,既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又能应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只有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秉持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才能在工作中拥有更加专业的服务态度和素养。人们也能对心理学学科持科学肯定的态度,心理学毕业生也能拥有更好的就业土壤。

一流的社会服务通道是培养学生专业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保障,也是促进大学专业发展与社会服务的重要路径。主要表现为:一是充分认识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增强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的专业学习意识;二是加强学生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指导,对于社会需求比较大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及心理问题的诊断评估等,专业培养需要充分结合社会需求,加强学生专业服务能力培养及培训;三是加强社会服务领域的研究,对接专业特点及专业实际,不断拓展专业应用及社会服务的对象、群体及部门,增强学生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心理学专业社会服务水平。

[1] 糟艳丽, 赵志霞. 高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 新西部, 2016(27): 124-125.

[2] 佚名.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发布[N]. 中国教师报, 2018-04-17.

[3] 汤修元.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30): 29-31.

[4] 徐洁. 迈向“核心素养”: 新中国成立7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逻辑旨归[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1): 12-17.

[5] 张琴. 论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J]. 江苏高教, 2017(9): 78-80.

[6] 中国教育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EB/OL]. (2016-05-18)http:// www. jyb. cn/ Theory/ jyfz/ 201605/ t20160518_659920.html.

[7] 臧玲玲. 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 2017(12): 102-106.

[8] 宋爽.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及其特点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 22-37.

[9] 韦耀阳. 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3): 20-22.

[10]中国政府网.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18)http://www.gov. 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11]辛自强. 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1): 1-13.

A Case Study of Components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es

JIAO Lan, XU Qiu-yan, ZHANG Bao-ge,ZHANG Lin

(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Subject serves as the basic unit of college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occupat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state is endeavoring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programs" for upgr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s.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particularl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ore competences to consider the five professional core accomplishments of psychology, including learning ability, basic performance, applied skill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of psychology. It, therefore, explored the path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faculty team, classroom evaluation system, practice system and social service system,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 psych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subject of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key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constituent elements; development path

G641

A

1008-0627(2021)01-0053-07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项目-团队-平台”的心理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g20190126);宁波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专业素养评价标准研究与实践”(JYXMXYB201815)宁波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小学教育专业“1+1+X”核心课程标准研究”(jyxmxyb1714)

焦岚(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E-mail: jiaolan@nbu.edu.cn

(责任编辑 周 密)

猜你喜欢
心理学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