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段支气管多形性腺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1-01-07 09:52:50崔林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多形性氩气右肺

崔林阳,滕 青

(威海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山东 威海 264400)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63岁,因“发热2天”于2019年3月5日入我院呼吸内科,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热2天,体温达39.2℃,偶有咳嗽,咳痰色白,无胸痛咳血,无胸闷憋气,自服用退烧药物,病情有所缓解。于门诊行胸部CT平扫(图1)检查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内实性密度结节,建议增强检查;右肺下叶炎症。门诊收住呼吸科。患者既往5年前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4/68mmHg(1mmHg=0.133kPa)。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右下肺呼吸音低。完善其他检查:心电图:窦性心率。消化道彩超:脂肪肝,胆囊结石(充满型),左肾囊肿。血常规:血红蛋白106g/L;血沉49mm/h;降钙素原0.057ng/ml;肌钙蛋白0.028ng/ml;肝功常规:谷丙转氨酶55U/L,总蛋白59.7g/L;血生化:白蛋白31.7g/L,超敏C反应蛋白50.1mg/L;血凝常规六项:凝血酶原时间14.1sec,国际标准比值1.22,D-二聚体1.95mg/L。BNP、心肌酶、血脂八项、大小便常规、女性肿瘤标志物等大致正常。胸部CT增强(图2)检查: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内异常强化结节影,考虑为肿瘤性病变,建议支气管进一步检查;右肺下叶炎症。患者于2019年3月12日行支气管镜下右下叶支气管肿瘤切除术,术中右肺下叶开口可见新生物阻塞管腔,肿瘤基底部位于右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后内侧,应用电圈套、二氧化碳冷冻、热活检钳切除肿物,给予氩气刀烧灼处理,见少量出血,给予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氩气刀止血。术后病理(图3)诊断为多形性腺瘤,免疫组化示CD117(-),CK(P)(+),CK7(+),P63(+)。2019年3月15日复查支气管镜,右肺下叶开口可见少许坏死组织堵塞管腔,给予二氧化碳冷冻、热活检钳清理坏死组织。2019年3月17日胸部CT(图4)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通畅;右肺下叶炎症较前部分吸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消失后出院。术后半年复查无复发。

2 讨论

气管支气管的原发性肿瘤少见,主要起自呼吸上皮,浆液粘液腺和气管的间质结构。在成年人中约90%为恶性[1],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类癌及腺样囊腺癌,而在儿童中约90%为良性,鳞状乳头状瘤最常见,其他类型为多形性腺瘤、错构瘤和良性软骨瘤等。

多形性腺瘤为最常见的良性唾液腺肿瘤(71%),多发生于大唾液腺,如腮腺及颌下腺,亦可见于头颈部其他部位如软腭、硬腭、鼻咽、面颊、鼻中隔、眶区、上唇、下眼睑等处的小涎腺[2]。起自气管支气管树的多形性腺瘤罕见,目前基本为个案报道,大部分发生于近端气道(气管、主支气管),且几乎一半位于气管上部三分之一[3],发生于肺叶、段支气管及以远的多形性腺瘤极罕见。气管支气管的多形性腺瘤发病率和病因尚不明确,没有明显的性别优势,发病年龄通常为26~76岁[4]。临床症状及体征因病灶生长的部位和形态而异,可出现咳嗽,喘息,咳血,喘鸣,反复肺部感染,气道阻塞所致的呼吸急促等。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不易发现且症状轻微,临床上最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4]。

胸部CT检查对发生于气道的肿瘤诊断至关重要,能够明确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内部特性、管腔狭窄程度、继发肺部改变、纵隔及胸腔的情况等,对于部分肿瘤甚至可做出定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多形性腺瘤临床少见,总结以往文献报道分析其CT有以下特征,肿瘤常起自气管或支气管管壁的后外侧并凸向腔内生长[5],呈圆形或类圆形并与管壁宽基底相贴,无邻近管壁增厚,直径常小于2cm,病灶边缘光滑,内部密度常较均匀,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呈“慢进慢出”改变[6]。当肿瘤较大阻塞管腔时,会出现相应部位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本例多形性腺瘤的CT特点与之前报道的大致相仿,位于右肺下叶支气管基底段管腔内椭圆形结节灶,宽基底与后内侧壁相连,下叶内后基底段支气管开口显示不清,肿瘤大小约1.0cm×1.2cm×1.4cm,平扫CT值约30HU,增强后动脉期CT值约为47HU,静脉期CT值为75HU,呈渐进性强化。本例病灶位于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管腔相对细小,且肿瘤堵塞内、后基底段支气管开口,因而继发远端阻塞性肺炎改变。另外肺功能是一种低成本且无创的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气道阻塞的大致位置也可以根据流量-容积曲线的形式进行估算[7]。

对于该病的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可以经支气管镜下进行取材,其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头颈部唾液腺者相似,只是导管结构相对稀疏,主要由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以及黏液或软骨样基质混合而成。本例的病理组织学特性与之相符。由于支气管多形性腺瘤报道较少,该病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尚不十分明确。绝大部分报道其为良性肿瘤,因为组织学缺乏恶性转化的特征,如细胞异型性、血管浸润、有丝分裂增加和坏死等[8]。但有少数报道称这种肿瘤表现出一定恶性和侵袭性特点[9-10]。

对于支气管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外科手术或者支气管镜下肿瘤切除,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及继发肺部的改变等。外科可以选择行气管节段切除并端端吻合术。近年来更多选用的是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进行肿瘤切除,如高频电圈套、冷冻疗法、激光消融,氩气刀等[5],可以快速改善呼吸症状及控制出血,其中高频电圈套切除术联合氩气刀为最安全,最有效的介入技术之一,被广泛使用[4]。本例患者采用了电圈套器联合二氧化碳冷冻对病灶进行切除,再给予氩气刀烧灼处理,随访未见复发。

综上,气道的多形性腺瘤罕见,发生于肺叶、段或以远支气管更为罕见,由于管腔相对气管及主支气管细小,肿瘤易引起管腔狭窄继发远端阻塞性肺炎改变。胸部CT对于该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病理组织学可明确诊断。支气管镜或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尽管复发及恶变的可能性很低,治疗后仍建议进行长期随访。

猜你喜欢
多形性氩气右肺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示范快堆主容器内氩气空间数值模拟
企业车间氩气泄漏模拟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四叶变异1例
氩气的纯化方法及纯化装置
低温与特气(2014年4期)2014-03-30 0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