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

2021-01-07 09:52张勇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乳头状病理学息肉

张勇生

(烟台弘意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 山东 烟台 265600)

良性胆囊息肉指的是在胆囊内壁突起的息肉样组织,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通常会在体检时发现,早期诊断胆囊息肉,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疾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必须加强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诊断该病中也存在一定的临床价值[2]。本文主要探究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41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0.39±8.15)岁。其中上腹部出现疼痛症状者12例,没有主诉症状者29例。

1.2 方法

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完成切除以后病理学检查切除的样本。在开始手术之前,对所有患者实施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选择合适型号的腹部彩超和高频超声仪器,合理设置仪器的探头频率,其中腹部彩超为3.5MHz,高频超声为7.5MHz。开展两项检查之前,嘱患者维持空腹状态,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和左侧位,必要的情况下采取膝胸位和站座位。肋边缘、右肋间及剑突下方等位置是检查的主要范围,对其实施多切面扫描,仔细探查胆囊及其周围情况,重点探查可疑的病变部位,准确记录病变部位的回声、血流信号、边界、大小、形态及位置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检出情况,其中诊断金标准为手术病理学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诊断结果情况

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5.12%(39/41)、4.88%(2/41),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检查结果(例)

2.2 分析超声诊断图像

通过探查胆囊内部,发现单个或多个不规则状或乳头状的强回声团,其具有较窄的基底部,随着体位的改变不会发生变化,少部分患者有胆囊结石情况伴随发生。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会有单个或多个,可以将蒂探查到,其内部回声较强。大多数的炎性息肉属于多发,同时会将颗粒状或乳头状呈现出来,具有相对较低的内部回声,并且没有将蒂探及到。通常情况下,腺瘤会位于胆囊的颈部或底部,主要呈现乳头状或分叶状,其回声较高,连接胆囊,同时随着体位的改变不会发生变化,通过CDFI检查没有将血流信号发现。腺癌多发生在颈部,主要为单发,回声较高,同时会呈现为团状或乳头状,并且未将血流信号发现。

3 讨论

临研究显示,胆囊息肉具有十分复杂的病因,可能和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相关因素有关,而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主要包括胆道异常的解剖、肝硬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而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生和慢性炎症、代谢障碍等相关因素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胆固醇代谢异常和胆固醇性息肉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3-4]。大多数患者不存在不适症状,通常多为健康体检时偶然发现,存在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大多能够耐受。如果胆囊颈部为病变位置,则会对胆囊的排空产生影响,进餐后右上腹会出现绞痛或疼痛症状。如果患者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发生,则会出现明显的腹痛症状。本文研究中,在腹部彩超和高频超声联合诊断下,主要表现为乳头状、团状的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多为稍高回声和高回声,且具有正常的胆囊壁,主要为单发。

因高频超声不存在进场效应,因此能够更加全面、清晰的显示息肉样病变的形态、范围、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通过将局部组织的显像放大,能够有效提高径线测量的准确度,明确胆囊是否有连续性破坏等相关情况出现,对胆囊底部和胆囊前臂进行清晰的显影,便于医生全方位的对病灶进行观察,降低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然而,近年来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通过高频超声诊断也会有诸多问题出现,例如某些部位具有较弱的显影,最为明显的当属胆囊深部和颈部病灶,由于图像较为模糊,所以无法实现准确诊断[5-6]。对探头频率合理选择,并与特殊的造影方式联合应用,可以使彩色多普勒超声更加全面、准确的将病灶内部的微血管循环和血流状况显示出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使病灶周围组织的灰阶信号增强,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胆囊深部和颈部的病灶,使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7-8]。

本文通过探究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经病理学检查发现,41例患者中,腺癌、腺瘤、腺肌症、胆囊结石、黏膜下层软结节、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分别有2例、2例、3例、4例、5例、9例及16例,所占比率分别为,4.88%(2/41)、4.88%(2/41)、7.32%(3/41)、9.76%(4/41)、12.20%(5/41)、21.95%(9/41)、39.02%(16/41),其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为胆固醇息肉。即便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是,在病灶回声、数量、大小、位置等方面还会有一定的重叠出现,因此使得不同的病变类型具有不清楚的界线,导致疾病诊断的难度加大。而本文通过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显示,41例患者中,腺癌、腺瘤、腺肌症、胆囊结石、黏膜下层软结节、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分别有2例、2例、3例、3例、4例、10例及17例,可见,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5.12%(39/41)、4.88%(2/41),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将胆囊结石误诊为息肉样病变的特点主要为:具有较为规整的形态,多为胆色素结石,患者存在较轻的症状,其特点在超声下类似于泥沙样结石,会有高回声或稍高回声表现出来,较易和胆囊息肉样病变混淆,导致误诊情况发生。将黏膜下结节误诊为息肉样病变的原因主要为:在超声下,其表现类似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灶,所以在诊断过程中应当与其他检查结果相结合,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较低的误诊率,有利于实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便于早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此,应当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猜你喜欢
乳头状病理学息肉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