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背景下开展中学书法教学的策略

2021-01-06 08:56王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课标中学生书法

王珺

摘 要:小学阶段的家长和教师较为重视书法教学,但在中学阶段,由于面对着高考、毕业等压力,学生往往对书法缺乏足够的重视。但学习并练习书法,其实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品质,克服或缓解负面的内心情绪,提升个人修养,培养良好习惯等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新《课标》背景下,在中学开展有效的书法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德育、美育、智育等方面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必须要采取必要的举措提高书法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 新《课标》 书法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33

书法教学在以往多被小学阶段的家长和教师所重视,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学生的时间相比初中而言相对宽裕,学生可以在书法培训和训练上花费足够的精力。但是书法教学其实对于一个人的培养和发展能让人受益终身,尤其对于面临着巨大身心、学习压力的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一、开展中学书法教学的必要性

1.中学书法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发展自信

常言道,“字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写的字好看,会给整个人的气质带来一种提升。学生练得一手好字,经由他人的夸奖和赞美,可以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自信。而且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要想练好字,必须要做到专注、认真、坚定(比如软笔书法就要求练字的人下笔稳定而不是犹犹豫豫),这些品质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中学书法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与审美能力

书法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其中笔锋、行文、字形的美感。在进行书写的过程中,练習者需感受文字、构造的美感,并且要融入个人的情感和思考(练书法都是有目的的,目的是思考和情感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进行书法练习可以让学生对文字、艺术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获得充分感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中学书法教学的弊端

1.教学模式不合理

很多中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依旧采用的是常规的文化课授课模式,按照一种具体的章节模式进行书法课教学。这样学生就只能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不佳,这就是一种传统的授课模式。而书法课程十分注重实践性、练习性,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自然,他们对书法的探索也就无法深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也基本上学不到书法技能,他们甚至对基本的字体和写法都不了解。

2.书法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书法的时候,基本上是针对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并没有对教材作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不到书法的精髓,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一般的书法任务。那么他们自然无法理解书法里一些专业字法的内涵,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使得学生的素质与素养也难以提高。也正是基于这种模式,学生很难发现自身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他们自然也不会对书法产生较高的兴趣,只会认为这是一门单纯的课程,与自身的综合素质没有关联,也很难将书法技能运用于实践。

三、开展中学书法教学的方法探索

1.进行针对书法训练的实用性教学

必须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经历和时间去慢慢培养良好的书法习惯和书法修养。他们面临着学习、身心发展的压力。所以要提高中学书法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针对中学生的发展现状来进行有侧重的针对性教学。比如,高一高二的学生相对而言时间较为充裕,则可以自由选择软笔、硬笔书法进行训练,一方面让他们规范书写、修身养性,另一方面也注意培养他们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而对高三的学生进行书法教学,则应以硬笔书法为主,以启发软笔书法训练兴趣为辅。应以规范书写,保持考试时卷面整洁,缓解心理和学习压力等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书法训练,让处在强压力下的学生的内心能够在书法训练中获得宁静,并且通过书法训练来调节一些负面的情绪,为更好地迎接高考而做准备。

2.运用现代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

许多学生认为书法练习枯燥是因为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对一个汉字进行观察之后,便动笔模仿进行书写。过程较为枯燥,对思维活跃的中学生而言,有较高的性格要求(比如性格急躁的学生往往难以静下心来练习)。但是站在满足学生需求的角度,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趣味书法学习和训练方式,就能让一些难以静心的学生被书法教学所吸引,而且这种趣味的学习方法也能让他们在书法训练中更添动力,可以提升书法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颜真卿的勤礼碑(毛笔)时,学生只看碑文中的内容,往往难以根据自己的书法基础找到适合练习的字。教师就可以用课件将碑文中的一些字比如“一”“个”“史”“直”按照难易程度、横竖撇捺进行人为的分类和整合。同时在课件中插入动态的书法写作短视频教学,展示横、竖、撇、捺、点、折、勾等的书写轨迹和要点。学生就不用仅凭肉眼观感而盲目练习,就能够借助课件的模拟和演示,快速掌握书法练习要领。

3.开展多元化的校园书法竞赛

开展校园书法竞赛及相关活动,能让面临巨大学习压力的中学生有一个可以劳逸结合调节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良好平台。而且从教室内的书法学习转移到整个校园大环境下的活动竞赛,能让学生对书法练习引起重视,并通过参与活动更好地展示自己,在书法上建立自信,进而推动学生在学习心态和质量上的转变与提高。比如可以按照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对活动进行分类,还可以进行细化,比如硬笔书法中,分为汉字和英文比赛,软笔书法则包括楷书、行书、隶书等较为常见的书法类型。书法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由学校提供一些参考,比如“讲中国故事”手抄报、“某学科经验分享小短文”、图文结合的书画作品展,等等。通过多元素的结合,让书法不单单是书法,而是融入了生活现实、社会发展、学生思想和情感等内容,使书法练习能够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习内容,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书法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正确的书法文化对他们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实效。

4.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法理念

书法理念的形成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让中学生从内在层面出发对书法形成一个具体的、深刻的认知,要能够明白书法练习的重要价值。首先,教师要从书法的历史价值着手让学生去认知,明确中国书法的历史地位,以及书法中所渗透的美学、文化底蕴等,以此延伸至民族文化,让学生能够对中国汉字形成独特的审美感悟。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尽可能地实现书法里艺术与情感的完美融合,要让学生在练习实践中感悟书法艺术,凸显点画、骨骼及线条,展现学生独特的书写风格,达到“字如其人”的目的。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借助书法来提升自己,要借助书法练习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将书法当成是一门技艺,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升级,丰富自己的感知与理念,让自己能够成为中华书法传承与传播的文明使者,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理论理念的优化与创新,要让学生形成更为正确的书法理念,明白书法练习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领悟新的书法技艺,创新认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动性。

书法中凝聚着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核。中国汉字是方块字,体现着中国人的方正、中正、大气、中庸、博大……在中学开展书法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和审美素养,提升个人修养,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自信的力量,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更有助于书香校园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正向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隆凤华《中学书法二六二多素养教学模式研究》,重庆三峡学院2019年硕士论文。

[2] 刘福桥《论中学书法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名师在线》2019年第33期。

猜你喜欢
课标中学生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书法欣赏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