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肇玉,李丹,孙锡芹,康欢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0021)
结核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风湿性疾病患者常伴随免疫系统障碍,且在生物制剂大范围应用的背景下,风湿性疾病患者出现活动性结核的风险与日俱增,所以临床需要加强风湿性潜伏性结核的筛检。一直以来我国都采用结核菌素皮试试验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进行病情检测,但是其检测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结核病史、卡介苗接种、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在这一医学背景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应运而生,在该试验主要是检测结核感染后T淋巴细胞分泌的INF-α,以此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情况,相较于结核菌素皮试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不易受到外界干扰,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较高[1]。本文主要以我院2019年内收录的62例疑似风湿性疾病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临床筛检价值,以供有关人士参考,现将报道数据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文病例样本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疑似风湿性疾病潜伏性感染患者,入选标准为患者符合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开展免疫制剂治疗,存在BCG接种史,在收录患者资料数据时,排除重大器质性病变、资料数据不完整、中途退出研究试验、不愿加入到此次研究项目的病例样本。62例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9~69岁,平均(44.87±2.31)岁,此次研究试验的进行获得了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本文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试剂盒的提供厂家为上海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其具体的检测流程如下,首先需要用抗凝管采集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液,抗凝试剂主要为肝素,之后开展密度梯度离心操作,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施分离,在被抗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干扰素的抗体中将阳性对照物血凝素加入到微量板的孔内,其中将细胞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2]。其次,在孔内滴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浓度主要为2×105,将其放在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孵育,培养箱的温度数值维持在37℃,孵育时间维持在16~20 h。再次,临床需要开展PBS的洗脱处理,之后向其内部加入碱性磷酸酶,作用于抗γ干扰素抗体中予以标记,这时应该将培养箱的温度调整至4℃,孵育时间为2 h,在PBS显色后洗脱终止。在判定结果阴阳性时,需要借助人工放大型来检查孔内的斑点数,在阴性对照孔内斑点生成的细胞数量在6个以下,而检测孔内细胞数量>6个,可说明最终检测的标本为阳性,如果阴性对照组孔内斑点生成的细胞≥6个,检测孔内形成的细胞数量是对照孔的2倍,则说明所测标本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将本文所示的资料数据输入到SPSS.23中进行处理,此次指标在临床上计数资料表示,开展卡方检验,结果表现为百分比,组间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以P值予以判定,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1 两组最终检测结果对比。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38例,阳性率为61.29%,结核菌素皮试试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20例,阳性率为32.25%,最终经病理诊断,患有结核病患者一共为40例,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最终检测的阳性率与金标准相似,组间数据以P>0.05显示。在敏感性、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中,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8%、95%、75.2%。
2.2 BCG接种对两组检测结果的影响。选取无接种史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接受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患者,接种BCG的阳性率为61.29%,未接种BCG阳性率为35/62(56.45%),接种BCG患者与未接种BCG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2.3 免疫抑制治疗对两组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未接受免疫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不易受到免疫抑制治疗的影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与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两组受检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潜伏性结核一直以来是临床诊治难点,该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体内存在结核杆菌,但是在临床上尚未出现特异性症状。结核病人的痰液中常检测出结核病菌,通过打喷嚏、咳嗽会将结核杆菌排出体外,使得一些密切接触者出现感染,而潜伏期感染由于痰液中通常不会带有结核菌,且不具有临床症状,所以不会引发感染,但是潜伏性结核菌患者在持续感染下会发病,对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临床需要加强疾病的诊断,以便治疗方案的科学制定。
风湿性疾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以关节痛、畏寒作为主要临床症状,会对患者骨、关节、肌肉、筋膜、血管、神经造成影响,多数风湿病患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免疫系统异常的情况下,更易感染结核病,所以当前应将风湿性患者作为潜伏性结核重点筛检对象[3]。以往我国在进行风湿性疾病潜伏性结核筛检中主要采用结核菌素皮试试验,但是其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所以当前提倡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该试验中是以结核特异的混合抗原A、抗原B刺激结核杆菌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内的结核特异性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之后采用ELISPOT方法开展检测,通过统计结核杆菌反应效应中的T细胞数量,辅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结核杆菌感染,相较于结核菌素皮试试验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但是要注意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不属于金标准,其属于定性检测,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数值分别分布在95.3%~98.8%、94.1%~100%[4],虽然的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实验的特异性较高,但是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具有较高的成本,所以我国为了进一步推广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需要适当降低其筛检成本。
依据检测结果,针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其中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临床一线采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等[5],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清除患者机体内的结核杆菌,为了起到疾病治愈的效果,需要在病情确诊后进行及时用药,为了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可以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治疗药物,通过药物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要详细告知患者用药方法与用药量,通过坚持治疗来达到疾病的治愈效果。除临床治疗之外,患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消化道反应、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就医,依据医生的医嘱逐渐缩减用药量[4]。除此之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正确看待结核病,快速适应自身病人的角色,以此来消除患者负面心理,主动配合患者予以治疗,平时要注意休息,在病情有所缓解后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与免疫力,在饮食方面应该进行合理膳食,确保营养的均衡性,平时最好以蛋白质食物为主,增加猪肉、牛肉、羊肉、鸡蛋的摄入量,并且要向机体内补充新鲜的果蔬与坚果,确保患者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作为供应,加快疾病的康复[6-7]。
综上所述,风湿性疾病潜伏性结核筛检中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明显较高,且不易受到BCG接种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影响,可以有效降低疾病漏诊、误诊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因此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虽然此次研究取得了预期研究结果,但是存在病例样本数少、研究时间短等缺陷,文章结果存在偶然性,所以期待在后续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开展长时间的样本研究,加大文正证明力度,凸显结合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在风湿性疾病潜伏性结核筛检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