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联合中药药枕治疗慢性胃炎伴失眠的临床观察*

2021-01-06 06:41王碧云郑之俊梁发俊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药枕胃炎穴位

王碧云 郑之俊 梁发俊△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脾胃科,2脑病六科,合肥 230061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目前我国基于胃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约为90%[1]。临床研究[2]发现,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相比,普遍存在失眠、睡眠质量差等问题。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引起身体机能紊乱,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焦虑症、抑郁症等[3]。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具有确切疗效[4-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穴位敷贴联合中药药枕治疗慢性胃炎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慢性胃炎伴失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4.8±6.1)岁,年龄范围为35~52岁;体重(71.5±13.2)kg,体重范围为56~85 kg;身高(169.3±8.8)cm,身高范围为160~179 cm。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3.5±4.0)岁,年龄范围为36~51岁;体重(68.3±12.6)kg,体重范围为55~85 kg;身高(168.5±7.6)cm,身高范围为160~178 cm。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6]中慢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7]中失眠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文献[8]中肝郁脾虚证相关的辨证标准;年龄18~75岁,男女不限;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存在明显兼夹证或合并证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降压、降糖等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药枕治疗,方药组成为夜交藤30 g、沉香10 g、木香20 g、丁香20 g、石菖蒲40 g、合欢皮40 g、茯神50 g、生牡砺60 g等;将上述中药材研磨成粗末后装入20 cm×20 cm×3 cm棉布枕套中,每晚睡觉时,将中药药枕置于普通枕头上方,垫于后枕部正中央,连续使用4周。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取酸枣仁20 g、吴茱萸20 g、肉桂15 g等研磨制成细末,配合生姜汁制成10 mm×10 mm×2 mm的药饼,置于专用敷贴上;每晚睡觉前将药饼贴于天枢、大横、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次日晨起揭除,连续使用4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PSQI及ISI评分。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ISI总分范围为0~28分,得分越高,代表失眠症状越严重。

PSQI评分减少率=[(治疗前PSQI评分-治疗后PSQI评分)/治疗前PSQI评分]×100%。根据PSQI评分制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 75%≤PSQI评分减少≤100%;显效 50 %≤PSQI评分减少<75%;有效 25%≤PSQI评分减少<50%;无效 PSQI评分减少<2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30,例,%)

2.2 PSQI及IS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SQI及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及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PSQI及ISI评分比较(n=30,分,

3 讨论

失眠患者自觉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伴有日间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认知障碍、躯体不适等功能障碍[5]。目前临床上对于失眠的治疗主要是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等,由于存在依赖性、抑制呼吸、影响白天觉醒质量等原因,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

本病可归于中医学“不寐”范畴,《素问·逆调论》记载:“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意即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下行,则脏腑通顺;若阳明经气上逆,胃气不能循其常道而下行,则不得安卧。若胃腑不和,胃气运行失序,循经扰心,或胃虚失运,气血乏源,心神失养,可导致不寐;反之,夜卧不安,思虑过度,久之暗耗营血,气机郁结,脾胃升降运化失司,亦可引起或加重“胃不和”[9]。“胃不和则卧不安”是对由于饮食不节、肠胃受损、胃气不和的失眠病理机制作出的高度概括。本研究穴位敷贴选取胃经下合穴足三里、胃经募穴中脘、大肠经募穴天枢、脾经穴位大横,意为从脾胃论治慢性胃炎伴失眠患者。

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中药药枕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将气味芳香中药研磨成粗末填充枕芯,药枕中的挥发物质在头部的自然重压的作用下缓慢释放,通过外敷刺激局部经穴,发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等作用,常选用木香、丁香、沉香、合欢花、夜交藤、茯神等药。该疗法现多用于失眠症、高血压病、颈肩痛等,尤其关于药枕治疗失眠的报道较多、效果较好,如李文莉[10]使用芳香药枕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显著;郑舒月[11]使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为主方的药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较荞麦皮芯作为安慰剂的效果更佳;季静[12]使用中药药枕治疗脑梗死伴发焦虑失眠患者,效果显著;姜岚[13]发现中药药枕结合五音疗法与口服右佐匹克隆均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中医方法安全性更高。

穴位贴敷疗法同样作为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该法通过中药贴敷于穴位,作用于身体,既可刺激穴位产生作用,中药本身又可有相关效果。目前有较多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报道,如唐风祥[14]发现,失眠患者加用穴位敷贴疗法,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陈小敏[15]发现中药贴敷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失眠所致的不适症状。目前穴位贴敷治疗失眠多选用酸枣仁、吴茱萸、肉桂等药。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中药药枕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温运相合,中焦得衡[16],配合中药药枕可助中阳健运、调和阴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PSQI及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穴位敷贴联合中药药枕治疗慢性胃炎伴失眠患者可提高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症状,疗效确切。笔者在临床过程中发现,慢性胃炎伴失眠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治疗过程中要耐心与其沟通,缓解患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方法产生的紧张情绪;针对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耐心解读慢性胃炎与失眠的相关性;对于药枕及穴位敷贴安全方便的优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征得家属的支持配合;给予患者个体化运动指导,指导患者适量科学锻炼。

综上所述,采用穴位敷贴联合中药药枕治疗慢性胃炎伴失眠患者可提高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症状,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药枕胃炎穴位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外治疗法
——药枕疗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使用药枕要讲究什么?
使用药枕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