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贞山,王磊,刘凡,曹敏
(1.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3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1],这要求我们必须把立德树人融入贯穿高校工作的全局,学校党群行政部门、业务部门、教学科研部门、附属机构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目标和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服务作用,必须把立德树人融入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2015 年12 月31 日,教育部修订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关键就是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履行好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的关键就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5 月2 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的讲话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3],高校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延伸,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工作必须围绕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这一重要主题深入推进,把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作为评价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根本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高校图书馆要围绕文献信息资源、文献信息供给服务、校园学术与读书文化传承、科研数据分析与学科服务支撑、社会先进文化引领等体系建设来提升服务育人质量,推进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有机结合,渗透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育人体系建设工作全过程,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学生成长、帮助老师教学科研、服务学生读书学习中教育人、引导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研究梳理图书馆工作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施馆员职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服务育人能力。围绕文献信息资源的供给服务,健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夯实服务育人的基础和载体;优化图书馆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增强服务育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升服务育人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强化服务育人的法制维度和安全维度;推进学科服务和科研查新,拓展服务育人的深度和广度。
把立德树人的原则、内涵和方法融入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全过程,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全方位,在立足各高校图书馆馆情的现实中去找切入点,在直面制约高校图书馆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上寻找突破点,在紧跟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教育现代化2035 的时代要求上把握基准点,在深入推进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创新点。在服务理念育人、服务机制引导人、以文化人、制度塑造人、学科服务激励人、岗位示范教化人、解决实际问题感化人的探索中推进图书馆服务育人的新实践。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认为“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逐步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4]。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基本遵循,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中应该坚持以师生为本、服务学科,围绕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首要问题,深入推进服务育人,在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增加师生参与度和互动性,以满足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来提升师生的获得感;以深度服务学科发展实践来吸引师生,以良好的学科与科研服务来推进学生成才、学者成功、学校成名。
共建共知共享“它的基本含义就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建设、共同了解和认知、共同利用”[5]。将共建共知共享的理念嫁接到图书馆服务育人的过程之中,引导师生参与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参与文献信息的遴选,共同建设自己心中的“读书乐园”,增强主人翁情感、协同意识和自主精神,以共建凝聚师生共识;引导师生认识图书馆、掌握图书馆,学会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以共知促进师生热爱图书馆、热爱读书、热爱求知、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引导师生共享知识信息资源、分享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师生学会分享、共同进步,培育理性和平、乐意帮助他人的社会心态,以共享理念凝聚力量、塑造人格、塑造新人。
斯普朗格理论提出“教育是文化的过程”,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为己任,通过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将文化价值逐渐内化与升华,从而“文而化之”[6]。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阵地,是美育鉴赏的重要对象,承载着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重要功能。
其一,图书馆的建筑与装饰美学是以美育人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的建筑大多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表现,其建筑文化折射出当时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往往把图书馆建筑本身看作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7]。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地标,也是师生的精神地标,承载着文化育人和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图书馆建筑与装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影响人的视觉感受与心理反应。图书馆的建筑与装饰文化所映射的是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统一,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及其蕴含的人文思想,带给人文化熏陶和美的享受,增强审美能力。
其二,以学科知识为聚合构建文献信息资源的空间服务体系。优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以学科集合为基础建立学科知识供给服务体系,以中国图书分类法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建设建立文史哲、艺术、经管法、医学、理学、工程学等学科借阅一体的大流通藏书借阅空间布局,体现以学科读者和研究者为中心,构建以学科知识为聚合的空间供给体系。
图书馆的自主借阅方式和自主学习模式促进了开放性管理制度的形成,培育了师生诚信意识和制度思维,例如,围绕“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轻声轻语、知书达理”“方便取书,书归原处”制定自主借阅、自主学习的管理制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兴趣爱好和时间空间开展自我服务。自主查询、自主阅览、自助打印、自助借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自立精神,锻造行为自觉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其一,秉持人性化的管理思想是图书馆管理育人的起点,按照便于学生借阅和学习的尺度来制定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的读书需求,体现出人性化的读书环境和制度;其二,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管理有方、管理到位、使用便利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制度意识和文明素质。其三,深化图书馆实践育人,图书馆借书、还书、上架、整理等工作技术要求不强、工作连续性要求不高、人力要求较多,较为适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培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实现岗位实践育人。
“作为文化化人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作用于人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化与人’互动的过程,是使人获得文化与文化再生不断循环的过程”[8]。一是图书馆是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输入口,馆藏文化博采古今,传承着中外优秀文化的基因,馆藏资源是经过精心挑选、长期积累的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文化沉淀,它体现了健康、向上、乐观、纯美的人生情趣、人生态度”[8]。通过反映主流价值体系的文献资源建设引导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形成,引领学生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构建。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献的导航与推送,引导学生读理论、读经典、读原著、悟原文,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能力,形成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国外优秀思想文化的知识体系。之所谓“书,让我们得到了智慧,心,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二是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人塑造灵魂的实践。以学习氛围涵养人,用学习环境熏陶人,以文化活动感化人。“读书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9]。图书馆的文化氛围营造不仅体现在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上,还在于图书馆的各种标识和文化体验上。读书标识和文化印记能让人感受到进入读书的殿堂,犹如看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标牌就感受到读书人的使命和担当;看到“知识就是力量”就激发起博览群书的学习精神,并转化为学习求知的动力;图书馆的文化体验活动成为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推动图书馆服务由单向向双向互动转变,通过在学生中聘任助理馆员、兼职馆员,体验图书馆的服务全流程,提出优化图书馆服务流程和内容的建议。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转变图书馆服务机制的根本依据,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服务体系与学生的学习研究需求无缝对接。创新文献信息资源遴选方法和机制,开展自主选书、主题选书、学科选书数据库,对接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研究与读书兴趣的需求;变图书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围绕学科建设,主动开展学科服务,研究编印图书馆学科服务专报,为学科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围绕学校科研团队研究的特色优势方向,开展高水平论文动态分析,让特色优势科研团队了解自己的优势特色和位次,实现服务和需求的双向互动。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电子文献和文献数据库资源,如何推广好、利用好这些电子资源和数据库资源为师生的科研服务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一方面,通过在学生中开设图书馆资源导航专题培训和文献检索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文献信息资源、用好资源数据库,提升文献检索能力;另一方面,建设专业化知识化、勇于创新的学科馆员队伍,为广大学生科研工作提供查新服务和科研定题服务,为学生课题项目和成果申报提供研究查新和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前沿、选择科研主攻方向。把提供学科科研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与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创新结合起来,大力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把立德树人融入贯穿高校图书馆工作全方位全过程,需要图书馆工作解放思想,转变惯性思维,把立德树人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首要工作,把服务育人作为图书馆工作重中之重。把立德树人融入图书馆制度建设、理念创新、文化建设、机制创新全过程;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将服务育人贯穿图书馆参考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文献资源建设、科研数据分析和学科服务各环节,确保立德树人在图书馆工作过程取得实效、落地生根。
一是在科学遴选配置文献资源上下功夫,以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政治素养培养。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聚焦特色学科发展遴选文献信息资源,聚焦优势科研方向配置文献信息资源,聚焦学生成长成才推送文献信息资源。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馆藏特区,优化文献信息资源遴选配置机制,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识形态审查力度,确保文献信息资源的政治导向性,为学生学习理论、提升政治素养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
二是在加强文化建设推进以文化人上下功夫,以校园学术与读书文化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的灵魂,它渗透在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图书馆要引领读书的好风气,大力建设校园学术与读书文化体系,营造浓厚的读书文化和学术氛围,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催化学生参与学术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及时了解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动向,向学生推广反映社会先进文化的作品,展示国内新书出版动态,构建社会先进文化引领服务体系,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供支撑体系。
三是在完善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以图书馆自助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学生“三自”意识。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法,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图书馆应该适应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资源供给方式。建设自助借还、位置预约、远程服务系统,增强师生在智慧图书馆系统的自觉性、自律性、自主性,为培养学生自主品格和自律意识提供平台。
四是在推进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下功夫,以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把立德树人融入图书馆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创新之中,让不会说话的制度也能放射出以人为本的温度和服务为上的力度,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机制创新中,不断满足学生对文献资源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在借还管理制度与借阅实践创新中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度,探索以诚信承诺制度替代图书借阅逾期罚款的机制,探索以今后校友身份回报母校的自觉承诺替代毕业期丢书加倍赔偿的机制,通过管理新机制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母校情怀,以制度和机制创新来保障立德树人落实落细。
五是在强化岗位思政与提升服务能力下功夫,以健全服务育人体系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怀。加强馆员的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培训,建立以提升服务育人能力为核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供给服务体系,提高馆员在岗位工作中的道德示范力、影响力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以精准的服务感化人,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涵育人;着力建设科研数据分析与学科服务体系,加强学科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为师生科技查新、科研数据分析和学科服务的能力,在提高服务能力的实践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实效性,以高质量服务赢得师生的认同和赞誉,以良好的服务育人辐射学生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道德觉悟。推进岗位思政与靶向服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获得感。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是图书馆形象的活动窗口,也是图书馆服务育人的主体力量。馆员通过良好的言行举止为读者提供服务,做到以身示范、言传身教,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影响。一是建设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馆员队伍,把立足岗位提供靶向服务与将解决学生在图书馆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获得感;二是建设服务能力强、身正示范的馆员队伍,把解决学生的合理诉求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幸福感。
图书馆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服务育人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业务工作要凸显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服务本科教学、学科建设的工作理念,通过解放思想、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服务育人有机融入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新模式。把服务的宗旨亮起来,把服务的深度挖出来,把服务的质量提起来,在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科研数据分析等方面服务好学科、服务好教学、服务好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