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真凤,张玲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带状疱疹和相关问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终生患病率为30%[1]。其中极端的障碍是急性和持续性疼痛,可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s neuralgia,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顽固性剧烈疼痛,也是最常见的感染后神经痛类型,属临床难治疾患。目前所有疗法都基于抗病毒、局部和镇痛三种方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可能会经历各种感觉症状和疼痛症状[2]。
王炼、袁斌认为毒邪未清、气血瘀滞、经络阻滞为本病病机,治以清理毒素、活血化瘀、通络理气为主。故选用活血散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50 例,结果显示使用活血散瘀汤,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还可以降低疾病复发率。毛春能、宋秋云采用疏肝理脾,活血化瘀的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方,同时予0.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甲钴胺注射液三者混合后进行神经阻滞,4 周内治疗 1 次,外加普瑞巴林口服,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李秀英等在西医常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止痛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1 例,结果发现中药加减联合奥卡西平对 PHN 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曾清泉将150 例PHN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 例)和对照组(75 例),两组均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组联合使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疗程4 周。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陈桂生等根据PHN 中后期肌肤脉络损伤未复,瘀血阻滞所致的特点,以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大法,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愈显率达80%。“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祝波等[3]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症期患者因年老体弱、气血亏虚无力祛除余邪,虚瘀毒三者结合为本病发病病机。以自拟四虫益气养血汤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结果:痊愈32 例,显效4 例,有效2 例,总有效率95%。
周晓宇、谢艳秋认为毒火郁结血分,发为红斑,湿热困脾,发为水疱,气血阻滞经络,则疼痛尤甚,临床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冯永增认为带状疱疹患者多为“阳旺之体”,所以后期多以气阴两虚为多见,遂用加味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 例,总有效率为90%。邓田睿等在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的基础上,加用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并根据不同病位,加用不同的引经药,如头面部配伍白芷,胸腹部配伍柴胡,上肢者加入桂枝,下肢者辅助牛膝。许经纶等[4]认为本病的治疗应从太阴、少阴入手,健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止痛。而《金匮要略》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入太阴健脾益气,可入少阴养血活血;瓜红散于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旨绪余》中有云: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一剂而愈……”,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瓜红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 例,痊愈6 例,显效31 例,有效4 例,总有效率84.1%。叶建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两型进行论治。气滞血瘀兼郁证,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阴虚血瘀兼郁证,方以一贯煎加减。
王莉在基础治疗(肌内注射维生素B1、腺苷钴胺联合针刺治疗,TPD 灯照射、脉冲激光)后使用当归红花粉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许璧瑜等采用去除轻粉成分的改良生肌玉红膏治疗老年带状疱疹30 例,每晚1 次,治疗10d。在治疗后 1d、3d、5d、7d、10d 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01)。付张艳红等在针灸围刺的基础上给予青雄散外敷,1 日2 次,每次3h,10 日为1 疗程。3 个疗程后,发现治疗组在VAS 评分及临床疗效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李文朋据此观点,选择中医针灸治疗PHN患者42 例,周期15d,总有效率85.71%。说明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且可较好改善疼痛情况,促进患者恢复。蔡耐心、毛小良从《灵枢·官针》载有“悴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角度入手,自拟丹栀逍遥丸加减方联合火针点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运通气血,驱毒外散,疼痛可止,疗效满意。陈颖等认为火针具有“借火助痛”和“开门祛邪”的作用,能使瘀血、水湿、痰浊等实邪排出体外。《针灸聚英》有云:“盖火针者,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即是此理。第三方面可能是火针具有“以热引热”的作用,祛除体内淤积的热毒。据此给予观察组34 名PHN 患者火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总有效率9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娜等采取火针联合刺络拔罐的方式,即起到泄毒排毒、清除瘀血的作用,同时还刺激疱疹周边部位,加强疏通经络之功,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对于PHN 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此法遵循《灵枢·官针》中提到的“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的原则。
王清芳、熊露采取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配以针对性的护理,显著改善疱疹疼痛区域血液循环,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总有效率95.56%。揿针作为一种皮内针,操作简单,无痛,多运用于临床各种疾病治疗,刘艳将PHN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则选择揿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参照组(75.00%),治疗后VAS 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郭慧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采用穴位注射利多卡因联合小针刀的治疗方法治疗PHN 患者32 例,松解局部粘连的组织、消除瘢痕性硬结条索、减轻病变组织压力、改善病变周围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达到消炎镇痛、祛除麻木、恢复功能。刘明强等采用围针联合热敏灸不间断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周,既能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又可调节气血运行,活血止痛。方法简单便捷,无明显副作用。
项倩彤等[5]认为红光照射疗法联合新癀片能够穿透表皮层和真皮层,增加表皮细胞线粒体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病变部位炎症的吸收和创面的愈合;能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中5-羟色胺的含量降低,降低神经的敏感性,修复受损的神经,缓解疼痛。二者协同,降低复发率[6-8]。
龚少智等利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 例,结果发现治疗后 2、4、6、8 周的 VAS 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普瑞巴林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普瑞巴林。龙浩等认为单一口服药物治疗往往欠佳,不良反应多,故临床上联合5%利多卡因的皮贴剂治疗中度或重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10]。
韩颜华、李良玉将所选75 例PHN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 例和对照组37 例。治疗组给予毫针常规针刺及受累区围刺和集束点刺、手法按摩、微波热疗等中医外治疗法,配合心理护理干预综合治疗; 对照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5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 及临床疗效。结果:中医外治疗法配合心理护理干预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明显优于对照组。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重新激活所引起,细胞介导的免疫在这种激活中起作用。发疹之前,发烧、疼痛和发痒是常见症状,疱疹后神经痛则是与带状疱疹有关的最常见并发症。可影响任何年龄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老龄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现象,免疫反应减弱,并且对传染病的敏感性更高。结合近年来文献可知,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可提高疗效,特别是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更具优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