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玉祥,张 娜
(黄淮学院 a.马克思主义学院;b.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杨靖宇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将领及抗日英雄。他曾先后担任国民革命政府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委员、豫南工农红军游击队总指挥、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南满特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1940年2月23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年仅35岁的杨靖宇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与日寇作战中以身殉国。国内外有关杨靖宇的革命活动研究大多集中于抗战时期,而对他早期在河南尤其是驻马店地区的革命活动研究较少,甚至将其在该时期的革命活动作为抗战活动的一部分或者背景加以论述,这显然与其地位是不相匹配的。此外,虽然有些论著对杨靖宇在驻马店地区的革命活动有所涉及①,但大多侧重于历史史实的梳理,对他在驻马店地区革命活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挖掘的不够、不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1) 杨靖宇虽然是河南驻马店人,但其早期革命活动的轨迹频繁变动,并没有留下较多的革命活动文书、档案等。(2) 时人虽然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杨靖宇的革命事迹,但大多侧重于其呈现出来的教育意义,而对杨靖宇在河南尤其是驻马店地区革命活动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挖掘不充分。只有了解先烈们参加革命活动的背景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所做出的奋斗与牺牲。基于此,笔者拟对杨靖宇在驻马店地区革命活动的背景、历史过程及现实意义等加以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在没有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前,杨靖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还不成熟,所参与的革命活动一般是基于正义感,而非带有阶级观念的革命斗争。随着阅历的增加及进步老师的指引,杨靖宇开始运用马列主义思考现实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杨靖宇在开封求学期间参加革命活动时接触到了马列主义,这一经历为其在驻马店地区的革命活动及东北的抗日活动奠定了革命基础。因此,其在开封的求学经历及革命活动轨迹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又名顺清,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现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世代以种地为生的贫苦农民家庭。在杨靖宇5岁那年,其父因劳累过度,患上重疾,不幸去世,母亲不得不领着杨靖宇和妹妹依靠其叔父生活[1]。幼年丧父,对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来说是极为不幸的。受世态炎凉、国家贫弱、地主剥削、农民贫困等的影响,杨靖宇从小就对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产生了不满。当然这种不满也表现在行动上。按照惯例,逢年过节,农民都要给地主家送礼,否则就会有不必要的麻烦。李湾村有一个姓王的恶霸地主,其平常不仅放高利贷剥削农民,而且规定当地农民逢年过节都要送礼。对像杨靖宇这样的农民家庭来说,月饼也是奢侈品,但即便如此,他们借钱也要给地主送。有一年中秋节,杨靖宇的叔叔生病,不能亲自为这个地主家送月饼,于是便叫杨靖宇给地主送去,还再三叮嘱杨靖宇要守规矩,见了地主要叫王老爷。这引起了杨靖宇心中的不满与疑惑:“咱们不吃他不穿他,为什么送礼给他?又不是同姓,凭啥叫他老爷?”“我不去!”[2]杨靖宇最后赌气跑了出去。虽然后来母亲也就此事教训了杨靖宇,但杨靖宇始终不愿向地主弯腰,一颗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对现实社会的疑惑与不满。疑惑的是为什么地主老财可以大鱼大肉,而贫苦百姓辛苦一年却一无所获;不满的是地主对农民的剥削。随着年龄的增长,至杨靖宇8岁那年,母亲将其送到李湾村的一所私塾里读书,由此开启了杨靖宇的学生时代。
杨靖宇的幼年是不幸的,但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挤垮杨靖宇,相反,正是由于国家的内忧外患,加之母亲从小对杨靖宇的教导,杨靖宇从小就非常懂事,孝顺体贴,并懂得什么是舍生取义和杀富济贫,这为其学生时代见义勇为及乐善好施奠定了基础。
杨靖宇的学生时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私塾时期、确山县高小时期以及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时期。随着阅历和学识的增加以及进步老师在革命道路上的指引,杨靖宇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对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有了科学的认知,开始参加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并投身于拯救中国劳苦大众的革命洪流。可以说,学生时代是杨靖宇学识与思想蜕变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在此时期,他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为后来他组织和参加确山暴动及刘店起义奠定了基础。
杨靖宇就读私塾的教书先生是前清落第秀才刘景臣,他见杨靖宇的原名为顺清,认为顺清不符合民国共和的时代潮流,于是便依照杨靖宇家的家谱,并根据“崇尚美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思,为杨靖宇取名“马尚德”,定字“骥生”[3]。杨靖宇就读的私塾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四书五经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课程,唯一的区别是刘景臣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杨靖宇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而且放学后他也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深得大家的赞赏。
杨靖宇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在私塾就读期间,杨靖宇与同学李士芳要好。两人都是贫苦农家出身,都知道求学机会的来之不易,都发奋读书,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由于李士芳的父亲身体不好,加之家庭成员多且年龄又比较小,导致农忙季节家里人手不足,因而李士芳经常旷课帮家里干农活,久而久之,便落下了许多课程,并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杨靖宇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便主动承担起为李士芳补课的任务,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就去李士芳家为其补课,不久李士芳的成绩得到了提升。此外,在李士芳无钱续交学费时,杨靖宇还把母亲给的压岁钱交给李士芳,让其继续念书[4]。后来李士芳追随杨靖宇参加了革命。
1919年,杨靖宇在学完私塾全部课程后,报考了确山县高等小学。由于在私塾学习的都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语文对杨靖宇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但数学却是一门新颖的学科,毕竟他没有学过数学。因此,这一年杨靖宇没有考上确山县高等小学,但他没有灰心,并着力补齐数学上的短板。第二年,他如愿被确山县高等小学录取,由此开启了他的高等小学时代,也即其思想开始转化的一个时期[5]391。由于从小就疾恶如仇,憎恨恃强凌弱,杨靖宇在学校里先后惩治了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的孙少爷以及冤枉老李头偷衣服的兵痞和学监,并智斗了校长,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拥护。
确山县高等小学学习时期,对杨靖宇来说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发生巨变的历史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人民的情感,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益割让给日本,触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由此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不久,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潮也激荡着处于京汉铁路沿线的确山县。1921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发生二周年的纪念活动。虽然此时的杨靖宇是一年级的学生,但其学识和思想都远高于其他学生。他出于对帝国主义侵蚀中国的痛心以及对腐败无能、连年混战的军阀政府的愤恨,自觉地投入革命洪流中,其思想也由幼年时期打抱不平的正义感提升到爱国主义思想层面[6],这对杨靖宇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蜕变。在这场革命运动中,杨靖宇自觉地走上街头,和工人、学生、市民一起抵制日货,惩办私自售卖日货的奸商,劝阻穿日本长衫的同学王祖善。通过这场革命运动,杨靖宇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在不久后写的《战区灾民生还时之感想》一文,就是对这场革命关切的表达[7]。通过这场革命运动的锻炼,杨靖宇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同时他体会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要想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非依靠广大被压迫劳动人民不可。
1923年秋,杨靖宇结束了在确山县高等小学的学生生涯,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其入学考试命题作文《劳工神圣论》深受老师们的赏识。开封是当时河南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八朝古都,有岳飞的点将台等著名历史遗迹。当时,各种新思想、新文化已开始在开封传播。杨靖宇通过进步老师李清庵、贺光吾、刘梦真等的指引,获得了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杂志,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成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也是当时开封市唯一的会员[8]638。
树欲静而风不止。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引发了五卅运动。五卅运动的风潮很快波及开封,杨靖宇自觉地投入这场革命运动,积极宣传鼓动民众,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正如他说:“同胞们,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了!我们再也不能坐等帝国主义刽子手们屠杀了……英国人在上海枪杀和逮捕我们的同胞,我们祖国的土地还在遭受着野蛮的践踏……起来吧,同胞们!全中国人民都站起来,举起铁拳,拯救我们的祖国,拯救自己的命运!”[9]通过这次革命运动的锻炼,杨靖宇的革命立场更加坚定,认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解放中国的良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使劳苦大众翻身做自己的主人。1926年,杨靖宇经张耀昶、姚建宇等人的介绍,在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至此,杨靖宇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党的引领和号召下,开启了其光辉的革命生涯,直至捐躯献国,实现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杨靖宇在学校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洗礼后,立场更加坚定,思想更加成熟。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北伐战争的开始,杨靖宇接受党组织的派遣,走出学校,着手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发起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并成立了代表工人和农民利益的县级政权。随着蒋介石及汪精卫之流相继叛变革命及受陈独秀等人右倾主义错误的影响,第一次大革命惨遭失败,英勇不屈的共产党人面对白色恐怖,擦干自己身上的血迹,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彻底结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继续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把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会后,河南省委统一部署了河南的秋收暴动事宜。在此背景下,杨靖宇等人发动了刘店秋收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为革命高潮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局势的进一步明朗,推翻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成为时代的潮流。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以摧枯拉朽之势摧翻了北洋军阀在南方的统治,并于10月攻克武汉三镇,直逼湖北、河南交界的武胜关。北洋军阀为了阻止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急调大批军队集结于郑州和开封一带,并直达遂平和确山。当时确山在魏益三的统治之下,魏益三与确山的官府及劣绅狼狈为奸,横征暴敛,使得当地民不聊生,确山各地纷纷成立红枪会、黄枪会等民间组织加以对抗[5]394。为了响应国民革命军进军河南以及加强对确山等地农民运动的领导,党组织派遣杨靖宇、张耀昶等人回到确山,领导农民运动。杨靖宇等人回到确山以后,先是赢得了张立山、欧阳炳炎等人的支持,随后于1927年2月16日在确山东北的玉皇庙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杨靖宇以非凡的工作能力及突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家的一致信赖,被选举为农民协会的委员长。当天大会确定了以下基本任务: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推翻黑暗的军阀统治,打倒土豪劣绅;积极支援北伐军的北上[11]4。随着确山县农民协会的成立,农民运动开始有了先进的阶级领导,农民开始认识到压迫在自己身上的并非仅仅是苛捐杂税,还有这万恶封建的吃人社会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敲诈勒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代表农民利益的,坚定了他们追随共产党闹革命的决心。农民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确山县农民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确山县乃至豫南的革命运动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得知北伐军即将进军河南的确切消息后,1927年3月15日,杨靖宇、张家铎、张耀昶等人举行会议,确定于4月4日在县城的东北东关大操场举行“亮牌”运动(即示威运动),并确立了斗争的直接目标,即四大劣绅魏承典、楚本固、何鸣一和田裴卿[12]。会后,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农民示威运动于4月4日准时举行,杨靖宇代表广大农民历数了四大劣绅的罪行,向被迫来到现场的时任确山县县长的王少渠提出了交出四大劣绅、清算账目、废除苛捐杂税、释放被关押的穷苦农民等要求[13]。迫于农民协会的压力,王少渠假意同意了杨靖宇提出的要求,但老奸巨猾的他回到县城后,不仅放跑了四大劣绅,而且关闭城门,严密布防。面对王少渠等人的倒行逆施,杨靖宇下达了攻打县城的命令。4月9日,农民革命军攻下了县城,活捉了县长王少渠,一面鲜艳的犁头大旗插在了确山县城,确山暴动赢得了初步胜利[14]99。
确山暴动是在党的领导下河南省最先发动的一次农民暴动,沉重地打击了确山的北洋军阀及封建势力,为北伐军进军河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次暴动为在中国最早成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县级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创造了阶级基础和有利的外部条件。这次农民协会领导的示威运动及攻打县城的行动,极大地锻炼了杨靖宇的政治及军事领导能力,也是杨靖宇军事生涯的开端。
确山暴动成功后,杨靖宇立即派人迎接北伐军到确山县城。武汉国民政府特派员于树德接见了确山县的代表,并代表武汉国民政府授予确山“革命先锋”红缎锦旗一面,这既是对确山县革命运动的嘉奖,也是对其领导者杨靖宇等人的肯定[5]396。1927年4月底,由7人组成的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经选举产生。在当时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虽然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吸收了国民党人郑震宇为主任委员,但他一直未到任,因此杨靖宇实际担任了主任委员一职,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实际上成了共产党在确山县的公开办事机构[14]99。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成立之后,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内政上的改革,并释放了在押的穷苦农民,审判了县长王少渠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巩固了党在确山县的统治。但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相继叛变革命,以及受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主义错误的影响,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以何鸣一为首的反革命分子开始反攻倒算,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杨靖宇等人最后不得不撤出县城,继续坚持斗争。
1927年八七会议的召开,不仅为全党指明了革命方向,也凸显出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勇于反抗的精神。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委调派王克新等人来驻马店主持工作,并在确山县成立了中共豫南特委确山办事处,杨靖宇为委员[8]640。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确山县成立了由杨靖宇、李鸣歧、张家铎等人组成的起义指挥部,决定以经过大革命洗礼、群众基础较好的刘店为中心,举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24日,起义指挥部在刘店召开了起义预备会议,会议确定了打击以李广化为首的反动集团的任务。11月1日凌晨,起义准时发起,杨靖宇身先士卒,利用各种战术,粉碎了李广化在刘店的统治[5]396。起义的首战告捷,鼓舞了广大的革命群众。这次革命向驻马店乃至河南的反动派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白色恐怕吓倒,反而给反动派造成了一种“赤色恐怖”。同时,起义还宣传了党的政策,赢得了当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豫南的革命形势进一步高涨起来。面对重新高涨的革命形势,中共驻马店办事处决定召开农民代表大会,建立革命政权。11月3日,农民代表大会在刘店召开,成立了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及农民革命军,并决定将农民革命军编为一个大队和三个中队,委任杨靖宇为总指挥[11]27。在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及农民革命军的领导下,确山县工农群众立即开展了分田地的运动,沉重打击了确山县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革命委员会及农民革命军的成立,为确山县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又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革命运动,激发了当地工农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刘店起义的成功及革命队伍的壮大,使驻马店地区的反革命分子又惊又怕。11月6日,张德枢、高子元纠集军队数百人对杨靖宇领导的农民革命军进行了镇压。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势,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在让敌人付出沉重代价的情形下,农民革命军主动撤离了刘店。反动派到达刘店后,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后因害怕农民革命军的袭击,仓皇逃离了刘店。
在杨靖宇的指挥下,农民革命军撤离刘店后,转战汝南、确山、信阳等地,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革命形势十分高涨,当地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豫南革命形势的高涨,引起了中共豫南特委的重视。在打击张板桥的反动派张天真后,为了进一步发展豫南的革命形势,豫南特委书记王克新主持召开了张板桥会议,会议决议成立中共确山县委,任命李鸣歧为书记。
张板桥会议进一步总结了刘店秋收起义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不能单靠几个精英分子发动起义,否则会造成革命力量的薄弱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危险,因此应当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革命运动中来;确山的革命斗争应在“各地形成骚动,使敌人在这骚动之中灭迹”;“发展游击战争”,从明面或暗地打击土豪劣绅,进而没收其土地和财产分给农民,建立“农协在乡村的政权”[8]7。难能可贵的是,杨靖宇等人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提出“必须找一形势甚佳,可战可守之根据地点,作为经常争斗之中心”[8]8。张板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豫南的革命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该会议,杨靖宇等人还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如此不能打击豫南的反革命分子,不如此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进而保障革命的深入发展;建立根据地与游击战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坚持游击战争,同时又要有所依靠,是党在坚持革命斗争时期的集体智慧结晶,这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不谋而合。张板桥会议的召开及对农民革命军的整顿,大大增强了农民革命军的战斗力。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农民革命军相继打击了豫南李文相、戴文甫等反动革命势力。
农民革命军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引起了反动革命势力的仇视。1927年11月28日,张德枢、高子元亲自率正规军队和当地民团一千余人在王楼对革命势力进行了围剿。由于敌众我寡及指挥不当等原因,农民革命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杨靖宇及张家铎受伤,王克新受重伤后牺牲,革命力量大为削弱,反革命力量再度膨胀[15]。农民革命军在李鸣歧等人的领导下,进入信阳,与王伯鲁领导的革命力量汇合,开启了革命斗争新局面。伤情基本好转的杨靖宇,在确山县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又投入了新的战斗,重新点燃起了确山等地的革命烽火。由于杨靖宇在驻马店地区乃至整个豫南和河南地区的知名度比较大,反动派对其的迫害也日益增加,考党组织决定调派杨靖宇做地下工作,直至最后将其调派到东北开展工作,开启了杨靖宇新的革命生涯。
1928年,根据斗争和革命形势的需要,年仅23岁的杨靖宇离开了驻马店。他从小就疾恶如仇、乐于助人、抱打不平,充满正义感,入学后经过一系列革命的洗礼,其思想上升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高度。上学期间,杨靖宇参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经受住了党组织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工作后,他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相继发动了确山暴动和刘店起义等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活动,沉重地打击了驻马店地区的反革命势力,为当地人民军队的建立、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驻马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孕育有盘古、嫘祖、梁祝等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杨靖宇走上了革命的征程,启迪了该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思想,促进了本地革命形势的发展。对杨靖宇在驻马店地区革命事迹及革命历程进行挖掘,有助于本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笔者认为,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杨靖宇精神的挖掘及建立各种革命纪念馆、纪念公园等实地建筑的教育作用,而且要注重对杨靖宇等革命先烈在本地区参加革命事迹的挖掘,让青少年学生了解这一段革命历史以及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美丽和谐的驻马店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 该方面的成果主要见于张群良、潘玉清和赵运红编著《民族英雄——杨靖宇传记》(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杨靖宇传》编委会著《杨靖宇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版),李兴濂著《衍水文化系列丛书:本溪县抗战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原国魂:23位河南籍抗战英烈谱》(大象出版社2015年版),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11册(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