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珍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融水)
糖尿病是因为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出现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而糖尿病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其中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具有代表性[1]。在当前的临床研究过程中,认为患者的年龄、病程、各项生化指标等都会对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起到诱导发病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手段进行综述。
根据目前的研究可知,病程因素是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越长,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越高。从目前的研究可以得出,病程在5年内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仅为15%,但随着病程增加,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也在不断提升,在患者病程达到10年左右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提升到50%以上[2]。因此认定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会对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起到正相关作用,病程越长,发病几率越高。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需要医生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检查。
有研究表明,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与患者的年龄因素有关。随着患者的年龄不断上升,身体机能下降,会提升患者的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在张露露等[3]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确定,年龄因素和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有促进,患者年龄越大,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越高。
血糖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在刘红梅等[4]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大鼠施加诱导剂的方式进行对比试验。他们认为血糖波动会加重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病情,而其原理可能与增加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因子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联。血糖波动较高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会严重于血糖波动较缓的患者。因此,患者为了降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几率,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血糖控制能力,确保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控制血糖波动。
在目前的部分研究过程中认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情况会导致血浆中的脂蛋白数量改变,同时会对脂蛋白亚型和糖基化修饰情况进行改变,因此认为血脂情况的改变也会对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会起到影响。但是在另外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过程中认为,血脂与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关系。因此关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血脂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更深度的研究,以探究血脂是否在其中参与作用。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在过去受到临床检验技术的水平,尚不能证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周围神经病症的发生有明显关系。但是随着临床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晏丕军等[5]的研究中,通过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方式,可以得出明显结论,认为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明显提升,且认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中可能也有所参与。
在研究中表明,C肽水平降低是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C肽水平的降低会造成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上升。并且对于合并C肽水平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更加注意出现无明显症状表现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但是目前暂无研究症状表明空腹C肽和餐后C肽对于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程度对比。
血糖控制是最基础的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手段,通过血糖控制能够降低患者的神经传递速度,从而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特别是在患者夜间休息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夜间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同时,为了保证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还需要护理人员针对于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护理。在崔塬苑等[7]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乌梅枣仁汤对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进行护理,得出结论,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保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大的血糖波动情况,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睡眠护理方向。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是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过程中既要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还需要针对于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在饮食结构方面,一方面需要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够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控制患者的糖分摄取量,保证患者能够有比较良好生活质量的同时,避免对患者的血糖波动造成影响。在罗晓琴等[8]研究过程中对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整进行了专项健康研究,他们认为通过专项的健康饮食计划,保持患者的低脂低糖食物摄入能够让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大幅度上升。经过6个月的随访,坚持饮食计划患者的血清HbA1c水平有明显降低。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避免暴饮暴食增强患者的血糖波动,在降低患者消化系统负担的同时让患者能够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充分吸收。不过从目前的临床研究和患者病例上来看,大部分患者虽然有健康饮食意识,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能做到彻底的坚持。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生活饮食和习惯护理,让患者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科学化的指导让患者能够不断提升依从性,配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糖尿病足情况。而糖尿病足在早期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患者对损伤和感染的敏感性降低,患者常常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就发生感染情况。而到了晚期,患者运动神经受损,已经不能支持足感神经,从而导致相关的感知能力减弱甚至是消失[9]。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足部护理,让患者的足部神经的传导速度提升,延缓患者神经感知能力减退时间。在郑欣、刘秀丽[10]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使用中药足浴的方式配合足部护理对患者进行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进行探究,发现在经过中药足浴和足部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普通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而贝鹏剑、李晓华、张宏利等[11]通过穴位注射的方式,联合中频脉冲对患者的足三里和三阴交两个穴位进行护理,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两项研究都证实了,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着重进行足部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减退,使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有所改善。
心理护理是为了让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发挥自我积极性,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去。在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程长、病情较重、治愈难度大。因此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抵抗治疗的行为。而心理因素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情况有十分大的影响。魏敏[12]通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针对于患者的不同心理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在她的研究过程中认为,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情绪的出现与患者的生活幸福感有关。患者越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就越不会产生过度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因此,这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幸福感的营造。一方面是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来排解患者的抑郁和交流情绪,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医院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协助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心理环境一般通过对家属进行讲解的方式,协助家属建立温馨的家庭环境,从而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属所带来的幸福感。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生活环境的营造,让患者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感。通过多种方式来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抑郁和焦虑甚至是恐惧等情绪,让患者能够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充分发挥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保证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患者能够得到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完成整体的治疗。
健康知识宣导是树立糖尿病患者治疗信心的重要一环,也是患者重建心理的重要一个环节。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导。进行知识健康知识宣导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帮助周围神经坏死患者建立起关于疾病的基础知识,对疾病的治疗过程有基本的了解,确保患者能够有完善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过程。而另一方面,健康知识宣导能够让患者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加强对于自身情况的掌握,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做出了提升血糖波动的行为。无论是行为还是饮食等各方面都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对患者进行深化交流和沟通,让患者能够在这过程中养成下意识的习惯,帮助患者能够规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糖尿病风险。在王静[13]的研究过程中对于健康教育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针对于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患者。通过研究表明,采用了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充分证明了对患者施加健康教育,能够保证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够尽量对危险因素进行规避,保证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有比较良好的生活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病理情况的不同,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口头宣讲、小组讨论、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完成对患者健康知识的宣导。同时在患者居家休养阶段,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形式来对患者健康计划的实施进行协助,让患者能够在健康计划的帮助下,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
对于周围神经病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添加一部分的运动康复程序,让患者能够通过日常的运动提升身体机能,增快足部神经传导速度,延缓神经病死情况。在黄雅芳等[14]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中药讯息配合康护运动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明显对比观察出,观察组患者的腓总运动神经的远端传导速度和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证明了在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运动康复,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传递能力,使患者的周围神经坏死情况能够有所缓解,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对周围神经坏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能够引起患者发生意外情况的危险因素,要对这些危险因素中能够认为控制的部分进行人为的控制,从而降低患者发病的几率。同时,在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日常护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患者的各方面情况,不论是患者的心理情况还是日常的健康知识教育等各方面内容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治疗期间使患者能够有比较良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让患者的病情也能够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