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琳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宁波3150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线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根据CNNIC 的最新发布,截止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借助手机移动学习的便捷性,泛在学习触手可及。碎片化、数字化的阅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在线教育发展迅猛,不断迭代,为学习者持续完善学习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质量的质疑。如今的时代,知识信息呈裂变式增长,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各种教育形态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线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在线学习与社会应用的最终统一,通过在线学习掌握推动社会进步的相关能力[1]。在线教育如若停留在知识传递层面,缺乏学习引导的深度,将阻碍学习者获得应有知识和学习技能,丧失未来的竞争力。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者存在多任务同时处理的学习倾向,学习专注度成为在线学习无法忽视的障碍,这对在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学习资源及教学活动的立体式交互设计,将无法吸引学习者沉浸于所学内容并收获心流体验,进而导致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内驱力的缺失。在线教育已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教育形态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涵。实时与非实时融合的全过程教学,丰富着教学服务承载对象,并为在线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持。探索有效的在线教育模式,保障在线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实,值得重点关注。
知识经济的兴起促使人们对教育愈发重视,终身学习的需求使得人们对深度学习的探索永无止境。最初深度学习被认为是相对于浅层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度学习被赋予关注学习迁移,以及培养学习者适应社会发展核心关键能力的使命[2]。深度学习的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也为在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线教育通常借助互联网学习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学习者通过屏读的方式,浏览平台上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源等进行学习。随时连接的互联网为学习者拓展学习和自助搜索式补充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易引诱其采用直奔答案的快餐式学习,而忽略学习过程中最具价值的探索建构知识所带来的关键学习体验。这种浅层化的学习是互联网中知识零散且不成系统的固有弊端所导致。互联网搜索式学习对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培育的同时,也冲击着在线教育学习品质感的提升。
在线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学习者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随时随地学习。在线教育以其规模优势和便捷性,吸引着大量的学习者。但在线教育中充斥的学习孤独感和焦虑感,学习者在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释放时,容易导致自我效能感不足。这不仅影响学习的效果,还影响学习的长效性。没有持续收获学习本应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学习状况,易引发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中断,导致学习者的“离场”。
学习的本质是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这需要在线教育培育实践能力以向学习者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在线教育受制于目前虚拟技术的发展,不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仿真实验的操作场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实践作为综合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将碎片化知识进行有序的整合提升,逐步把在线学习引向深入。
在线教育作为一种主流的教学形态,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更加发展壮大。互联网时代学习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借助电子产品学习场景的不断丰富,新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方式值得关注,同时也赋予在线教育新的使命。在线教育中教师应设计引导学习者培育网络学习习惯的教学活动,不断支持学习者优化学习方法,学会在海量网络资源中高效搜索、甄别并组织信息,有效地解决问题。
适合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能力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地位。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性的判断过程,其核心是元认知的自我调节性。西方国家把培养劳动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到保持国家经济强劲和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高度[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考虑情境要素,独立思考、多维探索并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充分运用批判性思维促使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4]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提出问题开始,教学的过程需要围绕问题逐层展开。通过对问题进行递进式剖析,学习者的思维得到锻炼,对思维的思考将有深入的认知。
翻转课堂是风靡全球且具有较高认可度的有效教学模式,其注重学习者知识内化,着力于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进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而对分课堂是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其将教学过程分为传递、内化和讨论三个环节,故又被称为PAD 教学模式(Presentatio-Assilimilation-Discussion),主张学习者课前不要预习,通过教师的精讲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两种教学模式都共同注重讨论的价值,因此具有天然一致的精神内核。
传统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前,课堂上通过讨论内化知识。翻转课堂对学习者课前自主学习要求较高,学习者若在课前不能保证学习到位将严重影响知识内化的效果。对分课堂注重教师讲授,不提倡预习,但学习者如若错过教师讲授,也会影响学习质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为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扬长避短,对两种有效教学模式进行耦合(见图1),再造教学流程。配套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应对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现状,并通过单元式整合教学,帮助学习者实现深度学习,逐步引导学习者收获终身学习所需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提升在线教育的品质感和吸引力。
对分课堂注重教师的讲授。教师从学习者的视角审视学习,思考学习者熟悉和精通新知识的过程、建构认知和理解概念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直接讲授将对学业成就产生重大影响。[5]学习者在开启新的学习单元时,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应用场景、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其树立自主探究阶段的学习信心。在每次直播的最后环节安排直接讲授(P0),通过对新学习单元内容的宣传片式讲解,激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步设计学习任务清单和学习路径向导,促使学习者充分认识到视频和文本资源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借助学习平台的学习跟踪及数据采集功能,督促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
网络学习平台具有丰富的交互功能,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文本、视频、图片等资源供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选择使用。自主探究阶段,学习者首先需要学习教师录制的重难点知识微视频(P1),学习过程中可自定步调反复学习。学习者结合文本学习资源着力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以康奈尔笔记方式做好学习记录(A0)。随后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测试及反馈功能,发现学习理解中的盲点,并在课程开课前已组建的学习小组中进行分享交流(D0)。由于学习者学习经历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分享观点可以实现彼此多维度思考,互相启发使理解逐步深入,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与学习小组一起可以完成知识浅层次的学习,并能找到自己理解过程中的盲点,借助团队力量解决部分问题,无法解决的疑惑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交,借以动态生成直播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师以模块化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以在线学习幕后导师的角色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这一阶段为后续由多模块组成的学习单元直播做充分准备。
学习者在自主探究阶段经过多个模块的自主学习后,对一个学习单元的相关知识具备了浅层认知,此时教师从幕后走向幕前,对全体学习者进行一次直播讲授(P1’)以推动学习更加深入。直播教学中教师的真人出镜有助于增强学习的教学临场感,提升学习者的互动意识。加之教师启发式的串讲,将学习者自主探究阶段的疑惑融入讲解,搭建认知临场感引导学习者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对难点的多角度拓展点拨,有利于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配套组织的讨论和小组协作所营造的社会临场感吸引学习者深度探究知识。在直播环节设置高难度练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挑战欲,激发知识深度内化(A1)。随后安排练习题的讨论交互活动,引导学习者讨论,总结讨论的结果进一步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一道共同感知讨论的价值(D1)。直播阶段的学习单元教学可以有很多变式。循环式的讲解、学习单元的交错组合都有助于实现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灵活引发其深度学习。
在线学习全程通过虚拟环境进行,为缓解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教师组建基于不同学习风格、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的3—4 人学习小组,这是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形式。[6]再将3—4 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以此类推,形成一个相对固定、层次分明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内部各个层级通过学习平台的群聊功能可对学习的疑惑进行深度沟通。同时网络学习平台的论坛功能可实施社群聊天。这种自发式的无组织聊天,打破了学习共同体内部的层级,鼓励学习小组的跨边界互动交流,创设多元交互的学习情境,为深度学习所需的情感提供培养的机会以增强学习黏度。
在线学习平台中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知识组合模块,并为诊断性教学提供了可能。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碎片化趋势明显,为了将知识逐步系统化,模块化设计知识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在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好逻辑关系后,再通过对比、类比方式将其整合为若干模块,方便学习者对知识点进行全视角学习。模块式的知识还可为新学习单元的教学提供学习素材。
在线对分翻转教学模式为创新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空间,该模式的讲授和讨论是两大主要的教学方法。为了学习者深度学习,教师可在网络学习平台开辟辅导专区进行诊断性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帮助不同基础的学习者提升学习力。面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薄弱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配套使用支架式教学方法;而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者,可以选择随机进入教学法;如果针对的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均较强的学习者,那么抛锚式教学法更值得推荐。这些方法可结合平台的交互功能深化教学细节设计,以期营造平等、互助、包容的网络学习氛围,促成学习者主动学习。
即时反馈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自信心,启发学习者审慎对待学习存在的困难,并驱动学习者持续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客观题测试版块,可以轻松实现即时反馈,学习者不仅可在第一时间知晓完成练习的成绩,还可结合答案解析进行自助反思性学习,自行诊断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反思学习方法和成绩归因,推动学习的持续改进、良性循环。
在线对分翻转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在准备阶段、自主探索阶段和直播教学阶段都需要出现,教师讲解的方式对学习者学习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对知识的应用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故事方式的讲解为学习者创设了更加立体的场景想象,具有情境性、整体性、娱乐性、可记忆性等特征[1]。通过故事营造的丰富场景,为学习者实践能力培养提供预设空间,教师有机整合课程的知识点,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一呈现,将有助于学习者深度理解所学知识。
总结
在线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在面对网络学习平台带来教学便捷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孤独感和交互的不充分带来的学习的低效。构建在线对分翻转教学模式,将对分课堂中教授、内化和讨论有序的教学节奏与翻转课堂中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环节进行耦合,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功能,以模块化方式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单元的直播教学增进学习者多元互动,引发深度学习的发生,更好地应对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的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