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研究

2021-01-05 21:54李姣姣杨玫游赵晗郭凯
河南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路径优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李姣姣 杨玫 游赵晗 郭凯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但是目前高等院校还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单一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不完整等问题。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合,本文通过对高校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等院校两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优化路径:第一,建立差异化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第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体系。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T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30-0142-04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uch as lack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s, shortage of teachers, a single curriculum system, in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d tw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paths from the university level: firstly, establish a differentiated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secondly, construct a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rses.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outing optimization

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时代”,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高等院校应当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之后,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到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层面。2017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有关文件提出“把创新创业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再次强调了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2019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顺应时代发展新学科的要求[2]。

政府、社会和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部分都十分重要[3],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需要增强自身的内生动力,依托政府与社会创造出来的良好氛围,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改革对新型人才培养和国家创新战略发展意义重大。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高校迫切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准确把握创新与创业的双生关系。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是:在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里,一种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和勇于开拓的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与理念,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4]。创新創业教育以创新、创业理念为基础,融入新学科互相交叉的思想。然后,用创新思想促进创业行为,再以创业实施推动创新动力,共同提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而高校作为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

2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人才培养成果。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一直在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效果显著。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出现了模式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单一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5,6]。

2.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匮乏

大部分中国高校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7]。传统教学模式的刚性属性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其教育模式存在独立性过强、系统性不足等问题。首先,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没有达到不同专业不同对待的高度,课堂内容不够系统,在方法和内容上缺少量化的标准,并且创新创业课程定位很少为主修或者必修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高等院校课程的独立性太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作为两个主体进行教学,显示了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融合度低的问题[8]。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学校举办的发明创新活动或者成立创新社团等,但是忽略了思维和理念的创新以及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这从侧面显示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方面的局限性。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重要基地,高校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转变。

2.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学科发展的速度[9]。一项基于12 313所高校的实证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在双创的教师类型中,双创教育领域这个方向的专业老师仅占16%,大部分教师从事其他学科或者学生工作,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接触过双创教育课程;在双创教师从事相关工作的年限里,“年轻”教师是指工作年限低于两年的教师,其占比为40%,这说明大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10]。

目前,各高校的师资力量都在逐步提升,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外,师资范围不够广阔也会导致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能更好地融合,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与理论知识重组的教师相结合进行授课。

2.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单一

课程作为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11]。但是,目前传统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体系缺乏对双创教育的整体认识,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存在课程设置偏理论化、评价标准体系单一化、不关注学生专业背景、教学目标不确定等问题[12]。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程体系会固化思维,忽略学生本身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此外,高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很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存在与实际社会环境脱轨的问题。在专业融合和新学科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融入专业、走进行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4 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不健全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是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实践、教学方法、评估方法体系设计和学科专业的具体融合。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健全,高校出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较低、政府支持力度欠缺和相关设施不到位等问题[13]。另外,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形势和政策了解较少,不能把握合适的机遇。这也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学科的理论层次还有所欠缺,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支撑体系,向高校学生全面貫彻创新创业教育[14]。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不同领域的力量推动,也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是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高校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不同专业学生制定不同培养方向,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成果的成功转换。

3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优化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主要由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方面支撑,分别从不同层面推进,三者相互交叉、不断循环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支撑体系。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拥有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体系。但是,高校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体系还不够完整,存在一些问题和空缺。从高等院校层面来看,如图3所示,高校应该从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两个重要部分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升路径。

3.1 建立差异化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3.1.1 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不同学科相互交叉互补的思想,建立一套不同学科多交叉多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第一,设置多门跨学科培养课程,鼓励不同学科教师组建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团体,开放面向学生的创新创业等双学位选择权。因为,每个学科本身都有其独特思维方式,不同学科的人在一起交流沟通、优势互补,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制定不同学科柔性化的专业培养模式。

第二,以举办创新创业活动或比赛的形式,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真实模拟企业环境,体验创业每个过程。通过实践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体会创新创业的过程。

第三,建立不同方面的校企合作基地,或者鼓励教师申请横向课题,让学生与真正企业接触,这不仅能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创新创业精神。

第四,根据不同学科搭建不同平台,文科类可以把卓越工程师作为重点,开设TRIZ等创新方法课程和实训。

3.1.2 制订多元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针对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往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全面评价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持创新创业的正常发展,教育评价体系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激励性。教育模式的评价主要从基础性和强化提高两方面展开。一是基础性,在对高校学生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以知识的传授程度为基础,通过学生考试以及答辩成绩为考核标准。二是强化提高,在学生把知识吸收完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以及学生本身在进行实践操作时体现的个性化,通过教师主观性评估和学生客观参加比赛、参与项目等实际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与考核依据多方面表现,用科学的加权数进行综合评价。

3.1.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中最宝贵的资源。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中,高校师资力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资源。创新创业课程开设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提高双师比重。

第一,对高校教师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聘请各类企业家、创业者和学者等社会中各类专家为校外导师开展线下培训,促进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师再学习,将创业中要重视和避免的问题讲出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和学习。创新创业课程逐渐信息化并不断更新建设,教师可以通过慕课、优客联盟等精品公开课学习创新课程。同时开展实践环节,鼓励高校教师到各行业的大企业体验企业的运行,进行实地学习,积累实战经验,提高本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与学生交流时,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最好的指导。

第二,扩大师资范围、引进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是一门开放式的实践教育,高校教师大多理论丰富但实践经验欠缺,还需要社会精英人士的配合与指导。社会精英人士在创业和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的管理、项目的运营以及创新创业教育都有自己的方法,对于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风险很敏锐。因此,高校应该聘请社会精英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双师比重,结合社会各界的资源建设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本路径之一,逐步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是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发展的关键。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以解决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内容理论化和缺少完整课程架构等问题。

3.2.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体系之理论课程。

第一,高校要对现有碎片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将分段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多学科互融、内在链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理念贯彻到高校学生展开学习的每个阶段和教师培养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

第二,对工学、理学、文学、农学以及管理学等12门学科的专业教育进行整理。不同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具备各学科的特性。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备层次化、跨学科的特点,构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紧密契合的创新创业课程融合体系。

第三,课程的设置需要依托专业背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的精神、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入高校学生的专业教育课程计划和通识教育计划里,再通过知识点、知识群、知识域等相关整合,形成专业性创新创业概论。

3.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体系之实践课程。

第一,实践课程分配更多教学时间。现有的课时无法满足实践的教学内容,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展开学习,并构建一套满足课堂与课外融合的实践融合体系。

第二,高校需要以跨学科交流、多学科融合为目标,整合高校各学科专业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以实践课程为手段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新兴人才。通过实践课程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理论课程知识为基础更好地理解实践课程学习内容。

第三,提供多种类型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和企业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将高校实验室、图书馆和办公室按时间开放,给学生提供实验室、公共场所等咨询服务。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形成学科性创新创业教育、校内的众创空间孵化和社会科技园区共同成长的创新创业教育进阶式价值链提升体系。

4 结语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单一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不完整等问题,从高校层面提出了两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优化路径,具体为:完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组建具有充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教师团队、构造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培养与评估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实力、推动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

参考文献:

[1] 康晓玲,李朝陽,刘京,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双一流”A类高校为例[J].软科学,2021:1-12.

[2] 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3):56-63.

[3] 梅伟惠,孟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8):9-15.

[4] 胡金焱.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与平台[J].中国高教研究,2018(7):7-11.

[5] 石丽,李吉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2):100-104.

[6] 王鑫.创客文化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内涵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21(2):106-111.

[7] 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8] 赵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理论与实践角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20(6):83-88.

[9] 陈春晓.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机制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70-173.

[10] 郭丽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12596名教师样本[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3-62.

[11] 顾美霞,欧阳倩兰.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71-72.

[12] 刘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况调查及分析:基于全国938所高校样本[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8(4):67-76.

[13] 杨冬,孙士茹.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审视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7):96-102.

[14] 陈元媛.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4):94-96.

猜你喜欢
路径优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