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1-01-05 08:17王钰
考试周刊 2021年96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问题情境高中地理

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期望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分析,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而探究活动往往与问题并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深度融入课堂,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深度融入课堂,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为此,广大教师想方设法在盘活课堂上下功夫。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融入课堂无疑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主动以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托,为学生设定多样化的问题,推动课堂学习情境的形成,以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灵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而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地理知识,真正地落实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一、 借助衔接性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在进行教案的编写时,教师总是将简单的内容安排在前面,将复杂的内容安排在后面,形成一定的逻辑性,促使学生在掌握简单知识后,深入探索知识,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在为学生教授新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经验,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出发,为学生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打造问题情境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新课。

以高中地理“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先前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先提出:“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让学生的思绪回到上节课,回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在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继续进行引导:“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原则,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那你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是否适合我国呢?”促使学生结合我国的国情做出肯定的回复。伴随学生的回答,教师再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教材上的动画,并为学生设计“面对环境问题,我们应当担负怎样的责任呢”的问题,引入新课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从之前学习的内容出发,步步深入新课,萌生学习新课知识的积极性。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围绕先前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从自身的知识经验出发,步步走进新课,产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为新知教学的顺畅开展奠定基础。

二、 巧借趣味性问题情境,调动兴趣

兴趣是支持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精神动力,也是促进课堂教育活动顺利实施的必备要件,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平时学习压力大,很少有放松身心的时刻,倘若教师引入趣味性的元素,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并积极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对此,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主动地围绕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托,为学生创建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促使学生基于高涨的情绪,积极地建构地理知识。

例如,在“人口迁移”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趣味性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先提出:“大家的籍贯都是哪里呢?”“有不是本地的学生吗?”促使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在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后,教师继续提出:“我们能够看到,有些学生的家乡在外地,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来到这里呢?”并挑选一些外地来的学生进行回答,如有的学生说“因为父母工作的调动”等。紧接着,教师对学生讲述:“同学们从外地来到这里定居,实际上是一种人口迁移的现象,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人口迁移的原因呢?让我们看看谁说出的原因又准又多吧!”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以便学生在积极探究中,逐步增强对人口迁移概念、原因等知识的认识。

趣味性课堂最受学生的钟爱,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角度提出问题,并采用趣味性的语言,优化问题情境的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索,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创建直观性问题情境,丰富形式

地理的教学会涉及许多图表,这些图表上的内容,能够以直观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地理现象,辅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而在创建问题情境下开展地理课程的教育活动时,教师也应当围绕教学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直观的数据、图表等,并基于此向学生提出问题,丰富问题的提出形式,以便学生可以沿着问题的提出方向,对地图、數据图表等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在回答问题中,充分掌握隐藏在背后的地理知识,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以“交通运输布局”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图表,并设定直观性的问题情境。在组织学生学习“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时,教师可以呈现“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网分布图”,并提出“我国什么地区的交通最落后呢”,引导学生在观察上图后进行作答。之后,为了引导学生分析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教师为学生展示“进藏的铁路路径和走向图”,并设定“目前西藏的现代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呢”“其中哪一条线路经过盆地呢”“这些方案中哪一个方案最佳呢”等问题,以便学生在逐一解决上述问题中,对西藏的现代运输形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对于“城市交通网”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提供“城市交通网”“城市道路网模式”等地图,并提出“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什么呢”“城市道路网模式是怎样的呢”等问题,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后,对我国城市交通网的特点和模式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巧妙地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学生呈现直观的画面,再基于此为学生设定多样化的问题,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识图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有序解决问题中获取地理知识。

四、 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强化应用

生活与地理课程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学生基于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上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自然环境等。因此,脱离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是肤浅、没有实践价值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当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也可以对真实案例进行加工处理,为学生打造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有效解决问题中,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这样,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问题时,也可以基于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识,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透过生活化问题的提出,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内容后,教师设计“为什么多云天气时,晚上的温度要比晴天时晚上的温度高”“在一些农村,为什么农民会选择使用烟雾弹来驱赶寒气呢?这样做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随后,学生从掌握的地理知识出发,对上述生活化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在解答问题中,真正地完成对知识的应用。

生活化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应用地理知识提供了有效路径,能够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便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中面对气温变化等地理现象时,可以进行科学的解释。

五、 设立合作性问题情境,明确方向

合作活动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学习活动之一,期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余,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探索,真正地彰显自身的主体地位。但是,在以往的地理课堂中,当教师直接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活动后,学生很难在小组中展开针对性的讨论,有效把握地理知识。究其根本是学生的地理素养仍旧处于发展阶段,在没有明确的学习导向时,学生的合作也会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对此,教师可以发挥问题情境的优势,利用问题为学生指明合作学习的方向。

比如,在教学“认识区域”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情境的创建,引发学生的合作探讨。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区域的特征,并利用海南岛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以便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保持组内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合作问题“我们学习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呢”,指明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向。紧接着,教师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先前所学,梳理自己的答案。在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阐述,从而让学生在相互交换彼此的想法中,不断打开自己的视野,从相对全面的角度,总结出区域特征的实践意义。

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再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为学生创建合作互动的小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集中集体的力量解决合作化的问题情境,以便学生在有效合作中深入掌握地理知识。

六、 使用总结性问题情境,优化评价

教育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透过评价的方式,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以及自己对哪些知识还存在疑惑,从而及时地进行知识的补充。然而,在传统地理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会直接点评学生整节课的表现,较少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以至于很难针对学生的实况,进行地理知识的补充。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总结性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透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直接判断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从而精准补充地理知识。

例如,在“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检验整体教育成效。透过对教材的解读,教师能够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育重点,在指导学生掌握了上述内容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地球为什么会是生命的摇篮呢?”“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呢?”随后,学生结合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在学生作答完毕后,教师围绕学生的解答情况,判断学生对“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精准补充。

在指导学生学习了地理知识后,教师为学生设计总结性的问题,能够有效改良学生的评价形式,促使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精准补充,从而帮助学生健全地理知识体系。

七、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等,为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打造问题情境,以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真正地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建构,不断实现地理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屹莉.基于情境创设的问题式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9(6).

[2]张坤.设置问题情境,让地理课堂探究更深刻[J].中国校外教育,2017(8).

[3]赵凯.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巧設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J].中学课程辅导,2016(26).

[4]施鲁.浅谈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J].地理教学,2015(8).

作者简介:

王钰,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镇江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问题情境高中地理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