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021-01-05 01:22:30陈春节朱长松张艳金蓉郭媛
淮海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毒素病原菌敏感性

陈春节,朱长松,张艳,金蓉,郭媛

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有G+、G-、支原体和病毒等,不同的病原菌感染体征和临床症状存在显著区别,轻者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病情严重可出现休克、脓血症等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临床治疗经验选择合适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期完善检查后依据其药敏试验、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类型和剂量,给予针对性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相关研究[1]发现,在治疗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在60%~80%,耐药性发生率在10%~30%,5%~15%出现耐药性的患者可加重病情,降低预后效果,因此,采取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相关研究[2-3]指出,早期合理选择炎症标志物进行诊断,可提升下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精准判断,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性意见,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炎性标志物有细菌内毒素、PCT、CRP,有研究[4-5]指出,三个指标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高于单一诊断。基于此,本文就细菌内毒素、PCT、CRP联合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均接受细菌培养且明确病原菌种类;(3)研究前未接受抗生素治疗;(4)临床资料齐全的患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近3个月有重大外科手术的患者;(2)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3)合并其他类型感染性疾病的患者;(4)曾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患者;(5)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或疾病的患者。120例患者均接受细菌培养,依据培养结果进行分组,其中G+组50例,G-组40例,非细菌感染组30例。G+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80(62.4±13.5)岁,病程3~10(5.4±1.6)d,25例肺炎链球菌,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表皮葡萄球菌;G-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7~82(63.6±15.4)岁,病程5~12(6.2±1.9)d,4例鲍曼不动杆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10例大肠埃希菌,1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非细菌感染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7(61.5±12.7)岁,病程4~9(5.1±1.5)d,支原体肺炎26例,衣原体肺炎2例,病毒性肺炎2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前进行血样采集,患者空腹情况下抽取6~8 mL静脉血并将其置入抗凝管中,其中2 mL加入含1 mL1号处理液的去热原无菌试管中,离心分离血浆,采用BET-24A细菌内毒素分析仪,鲎试验动态比浊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试剂盒购自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另取2 mL离心分离血浆,采用Omlipo特定蛋白分析仪,动态浊度法测定血浆CRP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另取2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LIA-12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PCT水平,试剂盒购自成都爱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内毒素水平≥0.35 EU/mL,CRP≥5 mg/L,PCT≥0.5 μg/L为阳性。细菌培养选用全自动血培养仪(珠海美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BC64)进行检测,病原菌菌种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青岛聚创世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JC-W21)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检测各组的内毒素、PCT、CRP水平,比较各组阳性率,同时对在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鉴别中应用内毒素、PCT和CRP的临床价值,对其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观察,并对联合诊断的价值进行ROC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

2 结果

2.1 3组患者内毒素、PCT、CRP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G-组内毒素、PCT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G+组,非细菌感染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和G+组CRP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但G-组和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内毒素、PCT、CRP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2.2 内毒素、PCT及CRP分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价值 内毒素与PCT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RP比较,内毒素和PCT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内毒素、PCT和CRP分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价值 %

2.3 ROC分析联合诊断的价值 经ROC分析发现,3项指标联合诊断准确性为89.6%,敏感性为95.6%,特异度为93.7%。cut-off值内毒素为0.55 EU/mL,PCT为0.82 μg/L,CRP为10.5 mg/L;以G-为诊断结果得出: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7.6%,准确性为0.833,cut-off值内毒素为1.23 U/mL,PCT为1.56 μg/L,CRP为17.3 mg/L。见图1。

图1 ROC分析联合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G-的价值

3 讨论

通过该资料得出:G-组内毒素和PCT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G+组,非细菌感染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非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和CRP水平相比,G+组和G-组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毒素指的是病原菌菌体内的毒性物质,该物质是G-细胞壁分泌的一种脂多糖,当机体受到病原菌侵犯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并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中,因而感染早期可检测到患者机体内内毒素异常升高,且峰值水平越高表示患者的感染越严重[6]。内毒素具有炎症诱导性和致热原性,该指标是影响炎症紊乱的主要因子,是促进其反应的核心活性因子,其水平提升会使得患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严重者还可合并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情况,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7]。PCT的释放与G-细胞密切相关,在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双重作用下可诱导G-增加PCT的释放量。PCT是临床常应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指标,在细菌性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其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在感染初期其水平显著上升。但PCT表达需要IL-6、细菌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因子诱导,其中细菌内毒素是诱导PCT的释放和表达较为强的因子[9]。CRP是临床常用的感染性辅助诊断指标,不仅可在细菌性感染中异常表达,还可在非细菌感染中异常表达[10-11],如心脑血管、病毒性感染等,是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的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且在早期识别炎症反应中的敏感性良好,但诊断特异性较差。

本资料结果显示,在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鉴别中,与CRP相比,内毒素和PCT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CRP相比,内毒素和PCT诊断细菌性感染的应用价值较优。通过ROC分析发现,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G-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较优于三项指标单一诊断,且通过计算cut-off值发现,数据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细菌内毒素、PCT、CRP联合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发现,联合检测对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鉴别病原菌种类。

猜你喜欢
内毒素病原菌敏感性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6:18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焊接(2016年1期)2016-02-27 12:55:37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应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