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儿磁共振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特点

2021-01-05 03:56葛欣李迎欣周虹王照宇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误诊率脑炎病毒性

葛欣,李迎欣,周虹,王照宇

(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a.CT室;b.新生儿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数据显示,病毒性脑炎年发病患者超过10万人,病死率为10%[1]。病毒性脑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为病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实质(或脑膜)炎症,引发局部神经组织病变、神经元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小儿免疫系统、脑组织等尚未发育健全,血脑屏障较为薄弱,发病率较成人高,若未及时治疗,严重者易病死。有效治疗的前提为早期确诊,但病原学检测属于侵入性操作,患儿、家属接受程度较低。本研究选取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40例,年龄3~12岁,平均(7.28±2.1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47 h,平均(25.63±10.37)h,就诊时均伴有发热、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MRI 采用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公司),使用8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分别行SE序列(T1WI)、TSE序列(T2WI)、FIAIR序列扫描。T1WI参数设置:回波时间220 ms,层厚3.0 mm,重复时间9.0 ms,层间距0.6 mm,视野180 mm,矩阵320 cm×228 cm。T2WI参数设置:回波时间3 500 ms,层厚3.0 mm,重复时间117 ms,层间距0.6 mm,视野180 mm,矩阵320 cm×256 cm。FIAIR序列参数设置:回波时间5 200 ms,层厚3.0 mm,重复时间96 ms,层间距0.6 mm,视野180 mm,矩阵178×172。范围为从患儿颅底至颅顶,信号采集4次,时间常数0.3 s,滤波50 Hz,记录时间30 min。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使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之后在X、Y、Z3个轴方向施加磁场梯度,将扩散灵敏梯度设定b为700 s·mm-2,矩阵为192 cm×288 cm,重复时间为92 ms,回波时间为6 000 ms,间距为1 mm,层厚为5 mm,视野范围为17 cm×17 cm~22 cm×22 cm。诊断标准:T1WI呈低信号,FLAIR、DWI呈明显高信号。

1.2.2CT 使用头颅CT扫描机(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参数设置:扫描时间4 s,矩阵512×512,层厚16 mm×1.5 mm。扫描范围以眶耳线为基线,向上横切行连续扫描。诊断标准:存在轻度脑水肿、弥漫性脑水肿、脑室受压或单个(多个分布的炎性病灶)或脑实质出现大范围坏死形成软化灶。

1.3 评估标准所得图像均由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及以上的医生阅片判断,出现分歧时,共同协商取一致结果。

1.4 观察指标(1)病灶部位检出情况。(2)病灶直径检出情况。(3)MRI、CT检查病毒性脑炎患儿结果。(4)比较MRI、CT检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诊断效能,包括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CT检查结果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病原学检查发现56例呈阳性,其余23例为阴性。MRI检查真阳54例,真阴20例,误诊(假阳)3例,漏诊(假阴)2例;CT检查真阳49例,真阴12例,误诊7例,漏诊11例。

2.2 MRI与CT检查诊断效能比较MRI检查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3.67%(74/79)、13.04%(3/23)、3.57%(2/56),CT检查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7.22%(61/79)、30.43%(7/23)、19.64%(11/56)。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0,P=0.003);MRI检查误诊率与CT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4,P=0.153);两者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9,P=0.008)。

2.3 病灶部位检出情况经MRI检查发现,多发病灶44例,单发病灶10例,共检出病灶127个,其中病灶主要累及部位:大脑半球及半卵圆中心41个(32.58%)、基底核32个(25.20%)、丘脑37个(29.13%)、脑干12个(9.45%)、小脑5个(3.94%)。经CT检查发现,多发病灶35例、单发病灶14例,共检出病灶90个,病灶主要累及部位:大脑半球及半卵圆中心28个(31.11%)、基底核24个(26.67%)、丘脑29个(32.22%)、脑干7个(7.78%)、小脑2个(2.22%)。MRI检查检出率[96.43%(54/56)]与CT检查检出率[87.50%(49/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3,P=0.164)。

2.4 病灶直径检出情况MRI用于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检出127个病灶,直径范围0.3~11.0 cm,其中68个病灶直径≤1.0 cm;CT检出90个病灶,直径范围0.8~11.0 cm,其中30个病灶直径≤1.0 cm。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具有起病急、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常见病原体种类较多,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严重损伤患儿神经系统,危害小儿身体健康[2]。根据累及部位不同,病毒性脑炎可分为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严重损伤患儿神经系统。由于病毒性脑炎是由脑组织受到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测诊断,但其耗时较长,不能明确病灶大小、位置、形态等特征,适应证、禁忌证严格,且病毒性脑炎急性发病时,若未及时得到治疗,预后效果较差。因此,有效、便捷、迅速地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影像学技术取得进步,相较于实验室检查,其操作简单、获取结果等待时间短,逐渐应用于临床。

病毒性脑炎进展过程中,病毒感染脑实质后,病变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现象,且脑组织结构会发生一定改变,因此,CT、MRI影像学检查时具有典型特征。CT检查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影,个别病灶区域呈现为高密度;MRI检查主要显示为T1WI信号低,T2WI、FLAIR信号高,增强扫描则呈现不均匀强化。但CT检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误诊率、漏诊率较高,如与正常脑组织比较,早期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组织差异较小,导致CT难以有效区分,出现漏诊,且CT检查可将小脑、丘脑部位的病灶误诊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致使CT检查病灶检出率较低,延误治疗时机[3-4]。本研究结果显示,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经MRI检查共检出病灶127个,经CT检查共检出病灶90个,也证实了这一现象。

与CT比较,MRI检查可以得到多方向的断层图像,重建成三维体图像,能更直观地显示病灶;检查时影像不会受到骨伪影、颅底复杂结构干扰,病灶检出率较高;MRI检查的T2WI对脑组织水分敏感度较高,能避免容积效应、流动性伪影干扰[5-8]。此外,MRI检查具有定位准确、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更清晰且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优势,能有效检出微小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出68个直径≤1.0 cm病灶,CT检出30个直径≤1.0 cm的病灶,可见,MRI检查可有效检出病毒性脑炎患儿微小病灶。另外,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MRI检查用于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其准确率高于CT检查,误诊率低于CT检查,两者漏诊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见,MRI检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价值更高。

综上,病毒性脑炎患儿病灶较小且多发,易累及基底核、丘脑、大脑半球及半卵圆中心,MRI检查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微小病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误诊率脑炎病毒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