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场兔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2021-01-05 17:08:42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病兔氏杆菌病原

刘 生

(通许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通许 475400)

1 养兔场兔病发生的特点

1.1 传染病疫病危害性增大

在传统饲养方式下,兔群规模小,饲养密度低,疫病传播受到一定限制,即使发生传染性疾病,只要能及时采取措施,即可较快加以控制。而在集约化的饲养场,由于规模大,群体密度高,一旦疫病侵入,就会波及全群,引起暴发性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2 细菌性传染病严重性加大

由于饲养环境的污染,细菌性疾病有所增多,除原先发现A型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外,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波氏杆菌病等也明显增多。一些养兔场,在防治疫病过程中,抗生素类药物应用颇为普遍,由于没有考虑交替用药,而使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也有的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一些菌株的抗药性。

1.3 混合性感染不容忽视

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一般多注意对一个病的防治,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混合感染。由于在疫病发生过程中,机体抵抗力低,一种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结果,可以引起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或者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混合感染。

1.4 有些病在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上出现新的变化

当前最为严重的仍属兔病毒性出血症,常见症状是体温升高,精神欠佳,食欲减退,濒死前可出现短时间的兴奋、挣扎,而前肢伏地,全身颤抖,侧卧,四肢不断作划船状,病程一般12~48 h。近年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病程明显延长,有的可维持好几天,似呈慢性型,症状表现头低下触地,多数有流涎,似瘫痪状,最终多衰竭而死。病理剖检呈现胸腺水肿、出血以及肺瘀血、出血,且以90 日龄以内幼兔居多。

1.5 饲养水平对疫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保持机体良好的免疫水平,除免疫及药物预防外,饲养管理状况甚为重要。在集约化兔场如果没有优质的全价饲料保证,没有良好清洁卫生的环境,没有科学饲养和科学管理的措施,兔的发病率则必然会上升。

2 养兔场兔病的防治

2.1 重视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勤打扫、保清洁,定期应用消毒药水对环境、笼舍、食具等进行消毒。

2.2 注意饲料及饲草的卫生和质量

在有条件的饲养场,尽量用按科学饲养配制好的全价颗粒饲料,但对许多养兔户来讲,往往还是靠自己割的草或多余蔬菜来喂养。为了防止病菌或寄生虫卵的侵害,对饲草要做适当的处理,如过脏的草应该漂洗晾干再喂。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类型兔生长发育的要求,注意饲草与饲料的合理搭配,保证家兔营养的需求。

2.3 加强健康监测,合理而适时地对兔进行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消灭或净化一种疫病,除免疫接种外,还需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这包括经常观察兔群健康状况,对疫病的发生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减少损失。

2.4 隔离

兔场一旦发生疫病,应尽快采取隔离措施,将病兔、可疑病兔与健康兔分群隔离饲养,及时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从而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2.5 治疗病兔

对患病兔及时进行治疗,既可减少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又可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治疗的前提是先确诊,搞清楚是什么病,做到对症用药,就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在治疗前如果能将分离到的细菌进行抑菌试验,在药物的选择上将会更具有针对性。治疗时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长期使用低浓度药品不但疗效差,而且还容易产生耐药性。

2.6 淘汰病兔

对那些老弱病残和久治不愈的兔应予以淘汰。因为这些带菌的病兔不但耗费饲料、药品、人工等,而且会成为病原的发源地,很难根除。

2.7 病死兔及粪便处理

病死兔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所以死亡兔不要在兔舍内解剖,应在离兔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挖坑埋掉,烧掉更好。接触过的用具要进行消毒,工作人员手及鞋都应该进行消毒,不然就会传播病菌,这是十分危险的。

对于粪便处理,也应该特别注意,某些肠道疾病是通过粪尿传播的,像球虫、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都可能通过粪尿及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等,所以应将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粪便堆积发酵产生的热量和氨气可以将球虫卵囊和多数其他微生物杀死。□

猜你喜欢
病兔氏杆菌病原
兔传染性口炎的防治方法
农村百事通(2024年6期)2024-06-12 07:50:29
家兔夏管防“三泻”
今日农业(2022年11期)2022-07-02 11:45:44
家兔夏管防“三泻”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试析兔球虫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3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