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陶之首
——中国紫砂

2021-01-05 12:00章琳玲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制壶茶具拍卖会

章琳玲

今天的紫砂壶制作工艺,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是手工艺业的根基与精髓,有别于其他陶瓷制品的制做方式,传统紫砂制壶工艺极具独特性,这种独特不仅仅是举世稀有的,还具有不可复制性与唯一性。有别于我们常见的手拉胚陶艺制作方式,紫砂壶艺依靠手工拍打成型,并且器形的方、圆亦有不同的制作方式。在此仅以壶身这一节步骤举例,圆器的壶身是手工拍打形成,即先将泥条围成圆柱形,用拍子一下一下拍打成想要的圆形;方器的壶身是手工镶接成型,即先将泥条切成所需的片数,然后用脂泥(紫砂泥和水而成)镶接成想要的方形。这样的成型方式是鲜为人知的,因为一把壶的制做是复杂而耗时的,不仅需要正宗的宜兴紫砂泥,数十件工具的参与,数百个步骤、数天的劳作,对人为的泥性的掌握、心性的控制,对空气的干湿度、灯光的明暗等环境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得紫砂壶不是可以随地而做、随时而做的,所以传统紫砂制作工艺鲜见而神秘。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赫然在列,成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予以保护,并且近年来正在向联合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的紫砂壶器,是中国茶具的百具之首。紫砂壶艺从六百年前走到今天,从最初被供养在文人雅士的书桌上发展到今天普及在寻常百姓家的茶桌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们的养生意识逐渐增强,有了喝茶养生的观念,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茶具受到人们的青睐;另一方面,生活的富足与社会的压力,唤醒了人们对精神愉悦与心灵禅修的追求,“禅茶一味”的修心养性意识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纵观世界陶瓷史,论功用,紫砂器的唯一原材料紫砂泥,自身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与茶水的融合中,更是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自古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美誉。紫砂泥本身还有透气性强、吸附性强等优点。在教育水平的提高、媒介的推广下,使用紫砂壶的益处,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识,他们纷纷将茶具换成了紫砂材质;论造型,紫砂器造型的丰富性极具特色,素器典雅质朴、花器多姿多彩、筋纹器精细韵致,各有千秋;论素材,海纳百川,应有尽有,自然、神话、生活等等,紫砂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各种元素而自成一体;论文化底蕴,自从陈曼生开创了紫砂器与文人书画结合的文人壶,“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流行至今,紫砂器成为承载其他艺术的载体,紫砂器给了其他文化厚重的底气,而其他文化增加了紫砂文化的底蕴,彼此成就,互相升华。紫砂茶具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茶具百具之首。

今天的紫砂壶艺上品不仅被收藏在博物馆里,也走进了拍卖会上。近年来,多家拍卖会不仅推出了紫砂作品,并设置了紫砂拍卖专场,千万级别的紫砂壶艺作品频频落锤,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2015年,东正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顾景舟所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以9200万的拍卖价格成交;当代紫砂制壶大师何道洪所制“岁寒三友壶”以534万的价格成交;当代紫砂制壶大师徐汉棠所制“紫砂提梁壶”以275万的价格成交等等。近亿元一套的紫砂壶艺作品虽是个例,千百万的壶艺作品却是常见,紫砂作品走进拍卖会,是其市场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等多方面价值的肯定,是紫砂收藏市场的缩影,是当代紫砂壶艺繁盛的见证。

总结:六百年,相较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浩瀚,相较于七千年陶瓷艺苑的悠久,六百年不算久远,却正是在这六百年间,堪比珠玉的紫砂土在代代传承的制壶工艺的拍打下,成长为中国茶具的百具之首,在中国陶文化的斑斓中熠熠生辉,谱写那最璀璨的篇章。

猜你喜欢
制壶茶具拍卖会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品雅茶具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北京荣宝2020春季拍卖会公开征集
家有谢天谢地
2019福建慈善拍卖会暖心举行
疯狂编辑部之拍卖会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