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园,陈昊洋,吴炀杨,顾艳媚,沈碧玉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226000;2.南通大学;3.苏州大学
烧伤造成病人功能受限、瘢痕、畸形、慢性疼痛、创伤应激障碍及身体形象障碍,严重影响其生理、心理状况[1]。有研究显示,身体形象障碍对烧伤病人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活动、情绪等多方面均会造成影响[2],显著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烧伤病人身体形象障碍的研究,可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最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综述烧伤病人身体形象障碍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1 身体形象障碍的概念 身体形象是指一个人对自我外观形成的内在评价和感知[3]。这种感知由生理、心理和社会3部分组成。身体形象受到认知与感觉的影响,会因社会发展和公众观念变化而发生改变。身体形象是个体后天通过不断学习、实践逐渐形成的,与文化环境、审美观、家庭、媒体及接受的教育等相关。拥有良好身体形象的人群,倾向于自我肯定、自我接纳。反之,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身体形象由两部分内容构成:①如何评价自己的身体;②对身体的感觉[4]。若这两方面出现异常情况,就会发生身体形象障碍,致使个体出现强烈的自我否定、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有身体形象障碍的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的概率显著增高,甚至有可能发生自杀[5]。对儿童肥胖的研究发现,身体形象障碍会增加抑郁以及饮食失调的风险,并与自尊相互影响[6]。对乳腺癌的研究发现,身体形象是乳腺癌病人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7]。在头颈部肿瘤病人中,身体形象障碍是病人发生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8]。上述研究结果均表明,身体形象不仅决定心理功能和界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格结构[9]。因此,及早识别身体形象障碍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1.2 身体形象障碍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是评估烧伤病人身体形象障碍程度简单、可行的方法,临床常用评估工具包括以下几种:①Cash[10]研制的多维自我身体关系问卷(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MBSRQ),用于评价自我身体关系;②身体形象理想问卷(Body-Image Ideals Questionnaire,BIQ),用于评价自我感知[11];③身体图像接受和行动问卷(Body Image-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BI-AAQ),用来测量当身体形象改变时心理调节的灵活性[12]。另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特异性量表,如孕妇身体意象量表(Body Image in Pregnancy Scale,BIPS)[13],用于孕妇自身身体意象的评价;性行为期间身体暴露量表(Body Exposure During Sexu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BESAQ),用来评估15~55岁女性在性体验中的体象[14],中文版身体形象障碍量表Body Image Disturbance Questionnaire,BIDQ)由沈碧玉等[15]修订,通过检验,发现BID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烧伤病人。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被烧伤,我国每年有500万~1000万人不同程度被烧伤。火焰、热液、电及化学制剂等是主要的致伤因素。烧伤程度因温度、作用时间不同而异[16]。深Ⅱ度和Ⅲ度烧伤皮肤愈合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17]。从瘢痕的形成机制来看,纤维细胞增殖是重要成因。病人创面愈合过程中会发生胶原纤维增生,胶原纤维分解速度变慢会导致沉积作用,形成顽固性瘢痕[18]。瘢痕在刺激因素作用下会造成纤维细胞收缩,严重情况下会引发瘢痕挛缩畸形,瘢痕增生影响病人的皮肤外观,出现身体形象障碍,促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19]。烧伤常发生于头颈部和四肢等暴露部位[20]。人体在遭遇伤害时,本能的习惯用手来保护自己,因此手部烧伤的发生率较高,约占74%[21]。有研究表明,面部深度烧伤病人产生瘢痕后,不易消失[22]。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面部创伤病人更易发生身体形象障碍,认为自己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出现自卑、焦虑、抑郁情绪,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我认同感降低,导致离婚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23]。烧伤不仅改变了人的身体形象,还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有研究指出,面部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身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面部烧伤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变化。人体2/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沟通,依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1]。烧伤的后果表现在身体、功能限制以及心理影响等方面,影响病人的自尊和身体形象。因此,关注烧伤病人的身体形象尤为重要。
3.1 社会人口学因素 烧伤后,女性病人在身体外观上感到羞耻的比例高于男性[24],女性的自尊更多地建立在她们的美貌和性格特征以及吸引力上[25]。
3.2 抑郁 瘢痕、截肢、身体感觉不适是烧伤病人常遇到的问题。病人害怕失去身体的功能部分,如手和足,使他们认为可能会经历更糟糕的事情并导致他们出现抑郁、内疚,与朋友失去联系[26],负面的社会效应会给病人带来负面的身体形象[27]。
3.3 自尊 自尊是自我情感的一部分,意味着个人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珍惜自己[27]。烧伤或疾病会影响个人对疾病的生理或心理反应,个人的自尊一方面会使人适应疾病,另一方面由于与自我的冲突产生负面影响[28]。自尊和身体形象之间有很强的联系。烧伤导致个人生理功能和自尊的变化也会影响个人的身体形象[29-30]。
3.4 社会家庭支持Bergamasco等[31]对出院超过15年的35例烧伤后遗症病人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所有病人的报告都反映了身体外貌、结构或功能缺失对个人的影响,其中21例病人描述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对身体的负面感觉;11例病人关注过去的外观、功能或力量,烧伤病人的家庭对他/她的身体形象的态度非常重要,病人通过被赞扬或被贬低的评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5 饮食 研究显示,饮食中的某些成分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抑制瘢痕再生。王爱琴等[32]通过对深Ⅱ度烧伤及手术切口伤共1090例病人伤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3个时点的瘢痕增生程度进行定量测定、相关性分析发现,嗜酒及辛辣饮食与瘢痕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3.6 其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在性、身体形象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越来越大,可能影响烧伤后的生活质量。无论身体机能是否得到改善,心理、社会因素都会恶化。因此,康复服务需要意识到这些方面的潜在影响,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有效评估和应对这些变化。
虽然深Ⅱ度及Ⅲ度烧伤病人出现瘢痕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去改善其外观。身体形象障碍干预包括烧伤创面治疗和心理治疗。
4.1 手术治疗 削痂植皮术是临床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早期的削痂植皮治疗可有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减少毒素吸收和体液流失,降低感染发生率,有效改善病人烧伤创面的瘢痕外观,加快创面愈合速度[33-34]。植皮类型包括自体皮移植、微粒皮移植、MEEK皮片移植等,不同类型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病人的经济水平以及创面情况选择。随着工程皮肤研究的兴起,将工程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是未来研究方向,以提高组织工程皮肤与人体正常皮肤的相似度,减少排异反应[35]。
4.2 创面干预
4.2.1 负压疗法 将负压材料覆盖于创面,给予适合的压力吸引,形成密闭无菌屏障,起到保护隔离作用,广泛用于感染创面,促进创面修复,尤其对创面血管、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36]。
4.2.2 局部治疗 湿润烧伤膏是治疗烧伤皮肤缺损的有效药物[37],可减少瘢痕形成。湿润烧伤膏涂抹后产生的潮湿环境可隔绝空气,使创面免受外界刺激。复春散1号、2号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缓解疼痛,创面分泌物和渗出较少,确保创面干燥薄痂的形成,利于痂下愈合[22];藏红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藏红花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循环等作用,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具有积极意义[38]。
4.2.3 烧伤创面敷料选择 敷料的选择对治疗成功起关键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敷料分为传统敷料和生物合成敷料两大类。传统敷料(如无菌纱布)可紧密粘贴创面,但有可能造成创面延迟愈合,敷料一旦被浸湿,成为细菌天然的培养皿,易引起继发感染,需要频繁换药。生物合成敷料包括异体皮、银离子敷料等,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敷料,缺点是成本高,不能充分吸收渗液。
4.2.4 其他 烧伤创面还可采用激光照射、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工程皮肤及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4.3 药物治疗 深Ⅱ度及以上烧伤病人在康复后期会不同程度地留下瘢痕。常用的烧伤后瘢痕防治药物包括激素类、硅酮类、5-氟尿嘧啶、γ-干扰素等,临床医师常采用联合干预方法[39]。类固醇属于激素类药物,可预防皮肤及其组织萎缩,抑制成纤维细胞生成,防止组织纤维化,但可能出现库欣综合征、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故需严格控制药量,临床首选曲安奈德[40]。
4.4 饮食治疗 有研究显示,辛辣食物会加速瘢痕产生。王爱琴等[32]通过对1090例深Ⅱ度烧伤及手术切口病人伤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瘢痕增生程度定量测定分析发现,嗜酒及辛辣饮食与瘢痕增生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康复期病人应忌酒,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如鱼、虾、牛肉、鸡蛋以及新鲜果蔬。良好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
4.5 运动治疗 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降低手术后关节畸形的概率,Tenenhaus等[41]指出瑜伽可以帮助烧伤病人重获独立。Conn等[42]研究显示,儿童烧伤病人进行瑜伽练习,可以减少身体形象障碍和认知焦虑。一项横断面调查发现,瑜伽可以提高烧伤病人自尊,改善身体形象障碍[43]。该研究还显示,参加护士举办的短期课程训练有助于改善烧伤病人的身体形象[43]。
4.6 心理干预 包括认知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支持疗法等[44]。
4.6.1 增加客观支持力量 研究发现,与缺乏同伴支持的病人比较,那些认为自己有更多社会支持的人(尤其是朋友的支持,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更少的抑郁[45]。护理人员的支持有利于烧伤病人重返社会,发现自身价值。护理人员通过加强沟通与病人的沟通、给予病人更多的生活支持,鼓励病人倾诉等方式让病人获得客观支持力量。
4.6.2 鼓励病人积极面对 瘢痕很难完全去除,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安抚病人情绪,了解病人需求,寻找相应的应激源,鼓励病人走出负面情绪[46],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增加病人的信心,采用心理暗示、倾听交谈、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激发病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勇气。
身体形象障碍在烧伤病人中很常见,降低了个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对烧伤病人身体形象障碍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够充分,对其干预管理研究较少,应更多地关注烧伤病人的身体形象障碍,借鉴国外研究工具和方法,深入探讨烧伤病人身体形象障碍以及瘢痕形成的机制,掌握其变化特点,挖掘其相关因素,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病人的干预措施,最终改善病人身体形象障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