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培养幼儿双性人格的理论与实践

2021-01-04 20:41徐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1期
关键词:角色人格

徐美

内容摘要:双性化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的人格。双性化人格与性别认同并不矛盾,既不是两性的混乱错位,也不是异性癖,而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一种兼有传统意义上男女两性人格优点和长处的人格类型。家长以身作则,采取合适的方式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双性化人格,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双性化人格 人格 性别 角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双性化” 是希腊语Androgyny的词根andro(男)和gyny(女)的结合,意思是指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混合和平衡。雙性化人格的最原始意义源自“双性同体”,又称“双性共体”、“雌雄共体”和“雌雄同体”等,一般用于表述动植物的雌雄同株或一些罕见的生理畸形者。在伴随人类追求性别意识真理性和理想人格模式的过程中,“双性同体”的蕴涵也不断发展变化,并在现代回归中成为诸多学者重视和探讨的对象,除涉及哲学、宗教学、民俗学、文学等不同领域,也涉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范畴。

最早关于男女角色可塑性的报道,是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于1935 年对三个邻近的新几内亚部落的研究,他发现人精神上的双性化比生理上更明显。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S.Freud)首先提出过“潜意识双性化”的概念。荣格(K.G.Jung)在集体潜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原型,阿尼玛是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意象,阿尼姆斯是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意象。说明人类先天具有的双性化生理和心理特点 。双性化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双性化人格呢?

1.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对性别的印象

自古以来,人们对男性的认识以及评价中都会使用勇敢、担当以及坚强等词,而对女性的认识和评价则是温柔、细心以及善良等,正是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孩子正在努力强化自己所属的性别特征。其实,在当前的社会中,双性化的人格更受到欢迎,也被认为是更理想化的人格教育模式。家长要解放思想,端正对双性化的认识,摆脱传统观念中男性在家庭占主导地位、女性从属于男性的错误认识,在加强对男孩自由、宽容、勇敢、坚强教育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细心教育,在对女孩呵护的同时也输入勇敢、果断以及坚强等教育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既独立又合作、既果断又沉着、既敏感又豁达、既自信又谨慎、既热情又成熟。

2.密切关注——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

家长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以及理解性别角色中的优点,促进孩子在人格形成中不断走向健全的方向。比如,夫妻双方都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孩子,可以使孩子在和谐的两性相处中学习到异性所具有的优点,学会男女平等互助,扬长补短。

3.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家庭是孩子双性化教育最直接且针对性最强的环节,家长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比如,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认识到母亲并不是专职的家庭妇女,也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和自己的事业理想,父亲也应该分担一定的家务劳动等,为孩子双性化人格奠定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不同性别的活动,比如,让男孩子学会自己洗衣服,让女孩子修理自己的小自行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进孩子人格不断完善。

4.游戏活动——找寻双性化人格培养的契机

游戏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形式。家长要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尝试更多的生活经验,既要发挥孩子的性别优势,又要减少在游戏活动中的性别差异。比如,鼓励男孩子在游戏中选择布娃娃,女孩子选择手枪等玩具,让男孩子扮演“护士”、“妈咪”等角色,让女孩子扮演“警察”、“ 猎人”等角色。这样帮助孩子获得不同性别角色的情感体验,可以有效消除孩子的性别偏见。

5.精挑细选——选择适合双性化教育的读物

幼儿读物中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各种角色的期望,书中所赞扬的就是社会所推崇的人物形象,这种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榜样,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而且可以为孩子提供了一套性别角色行为模式。在选择幼儿读物时,家长一方面要考虑突破传统性别观念,选择双性化榜样人物。比如,坚强、睿智的女企业家,勇敢、正直的女警察,细心、温柔的男服务员等,另一方面要进行积极引导,有意识地让孩子从读物中接受双性化教育,纠正孩子性别角色刻板化认识。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兼有男女两性人格优点的综合的人格类型。双性化人格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个体的性格特征是丰富的,男性和女性不是相对的两极,而是我们可以分割的相对的两个维度。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最适合的性别角色模式是双性化的,而不是单一化的。即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双性化人格的特征是:既独立又合作,既果断又沉稳,既敏感又豁达,既自信又谨慎,既热情又成熟。“双性化”是在保留本性别固有特征基础上,糅合异性优秀特征的发展。即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它是社会中的个体以天赋的生理性别为基础,同时吸收、表现、表达出相关性别的个性特点。家长对孩子进行双性化教育时既要把握好分寸,要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性别角色发展现状,防止孩子出现性别认同障碍,又要端正好认识。双性化教育的目的并非是简单地扩大或缩小性别差异,而是为了能更好地促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美人之美、美已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陈建强.独生子的人格双性化J.当代青年研究

2.冷东.“双性同体”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蕴涵J.文艺争鸣

3.钱铭怡.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J.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

4.李西彩.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5.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韩爱晶.双性化教育——一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猜你喜欢
角色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测验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成年后还能人格再造吗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