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格
[摘 要]公安高等院校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大学生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这是一种高效的校园治理手段。然而,校园生活实际上也是现代社会固有的内在紧张性具体而微的缩影,高度强调集体秩序责任会反向滋生个体对自由意志的渴望。在全国政法队伍的教育整顿中出现的违规案例中部分干警的身份认识缺失、价值观偏离,究其根本是由于平时缺乏自我修炼的精神,导致其在面对诱惑时无法自持。这些案例对公安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一种警策,正本需要清源,公安高等教育在强调纪律作风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大学生自我观的培养。
[关键词]社群主义;心理;公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2-0020-04
“社群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基于社会成员和某种共同需要,以契约方式联合起来或者通过统一的意志结合起来,使他们能相互依存又分工合作地从事社会活动。”无论是“契约”还是“统一的意志”都说明了社群最核心的特征是具有共识,这个共识涵盖行为规范、心理特征、归属感和认同感等。公安机关以共同维护国家安全为实践目标,以党的领导为群体意志,各有分工地履行相关部门的行政和司法职责,根据上述定义,公安机关理论上也属于一类社群。要高效管理这样一个特殊社群,首先必须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重要决策在上传下达之后执行到位。除了借助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这样一个外力的手段,把控其内部成员思想治理其实更为重要,若每个成员在面对公共利益的时候都愿意让渡个体权利,就能真正实现公安队伍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然而,在实践活动中,公安个体在工作时所代表的公权力和国家意志与其作为公民个人所追求的自由意志,在同一个主体意识里是有着本质矛盾的。如何培养公安良好的自我观、增加其对公共事务的热忱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在概念限定词上使用社群主义而非集体主义,是由于社群主义承认个人利益于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强调集体在政治上的主导作用,而集体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应与集体利益相一致。本文立论的基础关系为公安个体与政治集体的价值矛盾,因此笔者认为在本文使用社群主义更为妥帖。
一、社群主义理论简述
(一)社群的演化
人类的实践活动往往由其在社群中的角色来决定,即他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都会以预设自己属于某个社群为前提。这样的社群概念是由来已久的,从远古时期的那种少于百人的密切社群,如部落、宗族,发展到不再是只有熟人结合而成的社群,这种社群会以国家、帝国或者教会的形式而存在,不过其成员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本质还是与血缘结构相似。例如:在古代中国,皇帝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其他人都是子民;对于中世纪的穆斯林们来说,伊斯兰教徒就是他们的兄弟姐妹,成员之间形成浑然一体的团契秩序。由于此类社群缺少像血缘这样的连接纽带来满足成员的情感需求,慢慢地就发展出了地域、民族或经济这样的概念来代替其功能。从中国的分封制到中世纪欧洲的采邑制,父权对社群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均以人身权的依附或土地的分封为基础,从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保障的制度,强有力的父权保护所有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成员则要服役于强者,承担维持这个制度持久运作的特定的义务。在工业革命之前,这样的秩序是稳定的,成员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更依赖于外部分配给他的社会角色。
(二)社群主义学说的出现
虽然人类以社群的方式生活、延续了足够多代,社群观在西方哲学思想史中也自古有之,但是社群主义理论的出现却很晚,而且其最初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出现的原因也主要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了对新自由主义做出系统的、批评性的反应,随后经由一些社群主义者进一步寻找其形而上的理论前提,受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启发,才形成了当代的社群主义。
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长期处于公民个体意识缺失的状态,在以礼制为核心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个体从经济上、人身上、思想上必须依附于君王、地主,在小农生产的经济环境下,独立个体任何为自己利益的抗争只会引起被更强大的社会力量打压或个体消亡这两种结果,封建制度成为压抑个体意识觉醒的桎梏。而西方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后,文艺复兴时期自由主义思想便开始发轫。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最后演变成资本主义向其他国家经济渗透的工具,其核心含义也变得复杂且有争议。其中,追捧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个人主义最早源自法国大革命,起初为社会契约论提供了合理的保障,即政府的权力就是个人部分权利的让渡,后经由法国托克维尔的解释,认为个人主义更强调独立的意志,最大限度地不受政府和道德准则的约束。到了十五世纪,西方兴起人文主义运动,弘扬个体价值、肯定个体利益。再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自由主义传承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后兴起,更加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和主体绝对的自由平等。一般认为,新自由主义思想包含四种主要价值的信奉:个人同等的道德价值、个人自由和权利、有限政府和私有财产。
社会是道德秩序的集成,新自由主义却认为道德纯粹属于个人事务,社会关系变成了个人为达到个人目的而彼此形成的利益关涉。查尔斯·泰勒首先使用原子主义将个人主义预设了其优先于社会契约的个人权利刻画为原子式的孤立个体,极度膨胀的个人主义使归属感、“俱乐部”精神和积极参与的传统逐渐丧失。于是社群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公共利益和普遍的善的概念,无论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情感寄托在哪里,必然的与历史、传统、文化有所牵涉,个体始终是生活在某种社群里的,拥有某个相同的精神和价值目标。
(三)社群主义学说中的核心议题——“自我”
正是由于社群主義缘起于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而个人,即自我,是新自由主义最大的议题,因此讨论社群主义中的自我观对于研究整个社群主义理论全貌有着重要意义。黑格尔认为:人认识自我不可避免地依赖“文明”的发展,使个人具有了社会性,自我本身是不能超越历史经验的,理解自我应依赖对自我和某一相对方的互相识别的过程的认识,社群主义学者观借鉴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认为社群主义的自我观基础应是自我与社群的关系。自我产生的诸如道德规范、心理特征、归属感、认同感等内心活动,无非都是“文明”的伦理精神发展的某一环节或某个侧面的表现,只有找到这个内心活动在“文明”内的位置,即成为特定社群成员,才能真正找到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同时也能明确社群内秩序的结构。麦金太尔同样强调“自我认同”依赖于其所在的社群,“自我的定位”取决于某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人在认识某一事件时,只有了解其历史背景,才能辨别其本质,这样一种识别过程被麦金太尔称为“叙事”,即在人能够“叙事”之前,特定的叙事方式(历史背景)就已经存在了,叙事讲究叙述的完整性,而完整的叙述就要求叙述主体有一个完整的自我。从外部条件看,迈克尔·桑德尔认为社群中会存在一个“普遍的善”,这“普遍的善”必然是优先于个人权利的,因为个体权利得到保障是以公平正义为前提的,而公平正义又是内化在“普遍的善”里的。查尔斯·泰勒也认为,任何个人权利只有在社群或共同体里“普遍的善”的支持下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发展,其具有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充分可能性,因此追求“普遍的善”才应当是社群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当代大学生的“自我”
大学生是一类特定的群体,他们的活动场所在高等学校内,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涉及的体制、习俗和人际关系等都与学校内部的各类社会关系有关。因此,高等院校在生活和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观。现代心理学归纳自我观形成的四个定律:外部评价内化、社会(他人)比较、自我定性和生活体验意义整合。不难看出这四点都包含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我观的形成就是自我观社会化的过程,其内涵就是个体认识自我需要通过社会作为中介才能实现,即需要社会的确认。其确认形式包含了职业、财富、荣誉、名声等,个人得到社会的确认能够为他认识自我提供正面的影响,从而达到更高的自尊和自信程度。
人能够作为认识世界的主体,并具有主体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人在进行实践时会先于实践活动意识到主体存在着一个自我,然后由这个自我能动地进行着实践活动,这一过程就是主体意识的产物。人一生的形成就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而大学生活可以说是个人真正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确认大学生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就是将社会上存在着的各种性质不同的认识逐渐统一并内化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而渗透至我国年轻人的思想中,再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资本大量引入,一些私营企业急速扩张,鼓吹私有制的声音越来越多,感受到经济发展好处的人们更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二十世纪后期,政治学家罗尔斯所编著的《正义论》掀起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学术讨论,被公平正义保障的自由和权利成为各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他本人除了从公领域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的正义观,对于私领域里的研究,罗尔斯也很关注个体的自我观,他将个体的自我设定为一种情感主义的体现,即个体的行为摆脱了社会身份,完全会被情感偏好所支配。针对这一论调,社群主义学者批评指出:个人情感缺乏一个“连贯性的标准”,这会导致个体对行为的选择因没有“连贯性的标准”而同时失去行为边界。换句话说,如果个体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角色”,而“角色”内在的稳定性会要求个体行为符合某个“连贯性的标准”,那么事实上这个个体将无法成为任何角色。罗尔斯的自我观是一种完全抽象、脱离社会背景的自我观,缺失了根基的自由主义想要自己的行为不受所在社群的影响,那么就意味着由其组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内部会进行的实践活动将变得任意且无法预期,从而导致社会始终动荡不安。
现在,包括自媒体在内的许多新媒体不经考究就片面化地理解和解读新自由主义思想,大力鼓吹“所谓”的新自由主义观点,这本身就无益于大学生自我观的形成。
原因有二,其一:学生认识自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自我分析,这是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必要前提,高度的自我认识可以促进个人更多的“反思”,个体认识自我时主要借由的个体与内心对话的方式就是“反思”。个体与环境的信息交流越是积极频繁,那么其自我对话的表现就会越弱。现在的大学生每天忙于接受大量的未经筛选的外界信息,有限的精力被消磨后势必导致学生进行与反思相关的内心活动减少,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自我观的形成。良好的自我观要求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这个“恰如其分”的标准有三点:对自我的评价和描述能真实地反映出其客观特性;个体正确的了解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恰当地评价自己解决某项问题的能力。社会生活充满失败和挫折,学生往往为了能够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认识自己时在个人价值或自我分析的选择上会本能地、有区别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评价,这样的价值取向是偏离“恰如其分”的。其二,由资产阶级宣扬的资本主义表面上是宣传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实际上是把个人价值等同于财富和金钱,以金钱的多寡来确定社会地位和分配权力,导致个人价值的异化。自然法学派的天赋人权被过度解读成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自由主义盛行,每个人都秉持着彼此不同的信仰,也不承认任何公共价值对其作出高低对错的裁决,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我国大学生的认知,削弱了民族认同感,有的过度追捧市场经济、私有化,有的个人本位、功利化的倾向严重,导致一些学生漠视集体、理想信念淡泊、精神世界空虚、消费观等自我观的缺失。
三、社群主义在公安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社群主义强调的自我理论研究是结合了现代心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成果。原本在现代社会中宣扬社群主义犹如逆水行舟,个人越来越适应原子式的生活方式,追求自我理性价值,只扫自己门前雪。但自由的过度放纵会导致集体制度的松散,导致危机来临时没有抗风险能力。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美国为例,疫情蔓延后人心惶惶,教会、商会和社会团体等各自为营进行防疫,由于国家缺少公务员无私奉献抗击疫情,各州政府又无力解决医疗资源枯竭和人流到处逃亡的混乱局面,导致美国感染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国家管控一度瘫痪。而在我国,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各地人民团结一心,自觉自发地居家隔离,国民都为了国家安全和集体利益自愿地牺牲了自由,全国上下迅速地控制住了疫情,没有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这样的现实对比将人们的价值倾向又推向了集体主义或社群主义。
一般大学对于大学生的自我观培养更着重个人意识,其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在认识外部环境的过程中,个体常常为了遵循某些社会规范而做出与其内心更多出于直觉性的理想和道德规范不相符的行为,这在个体塑造自我形象时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分裂感和矛盾感,而拥有良好自我观(擅长反思)的个体在面对这种随着经验增多愈发强烈、愈发频繁的冲突时,为了消除自身的不适应感,能够通过分析弄清矛盾的本质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内心的价值取向,又控制在个人能接受的公共准则范围内(如忠诚、诚信、文明这样的社会公德),这样的调整行为有助于达到个人行为与内心的一致性,进一步促进完整人格的形成。这样的理论放在一般大学的语境下是合理的,一般大学开设的学科多,学生的职业发展可谓百花齐放,校园生活非常多元化,学风自由、校风开放,更强调个人意志,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各类活动,其自我观的培养和形成确实更依赖于个体的自我反省和内心对话。对于公安院校这类特殊高校来说,其教育理念是要求集体主义意识消融个人主义意识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同时,还要注意培育其国家利益價值观。公安教育理念与主流教育理念的殊途,再结合时代背景,迫使教育者转向强调集体主义的社群主义理论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具体方法论可以从社群主义的自我理论出发,结合公安院校的特殊校情,顺应课堂思政的改革要求,运用心理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将社群主义培植在学生的思想中。
政治属性是公安的第一属性,这就要求学警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以此来抵御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毒瘤。因此,公安院校应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程的教授。政治建警除了要求理论学习,还需配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公安学警的考核评价机制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利用好公安院校里活跃的团组织和党组织,增加学警的组织生活评价比重,让主动入团和入党、积极参与组织工作事务的学警得到及时、正面的反馈,或许一些学警的课业成绩不突出,但若其价值能够得到组织上的肯定,就同样能够帮助其建立自尊和自信,同时还增强了学警们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提高了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培养了每一位学警的爱国精神。
传统来说,对于学警们的校外表现,惯常以实习单位统一填写的评价表内容来评估。即使这样的外部评价能够做到尽量公允和客观,但是始终无法代替自我评价的作用。因此,把学警的实习小结纳入考核范畴是一种迫使其进行反思、自我批评和评价的外力手段。有了考核作为动力,学警们往往愿意去深入地参与实习工作,主动了解公安这个群体,建立大局观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本质与存在价值,使得校外实习不再是走过场,重视学警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将实践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到了学生手中,这都有利于培养学警的参与意识、公共意识、自主能力,使之比被动参与得到更多的教益。
马克斯·韦伯形容现代社会:“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经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在过分倡导个人价值的时代,人们不再信仰那种具有公共性和客观性的终极价值,失去了生命根基的人们怅然若失,精神世界分外的荒凉。公安是面对社会阴影面工作的群体,面对正邪较量和黑色产业的利益诱惑,堕落往往都在一念之间的选择,而“趋利”是人类镌刻在基因序列里的本能,因此若没有一个终极的、公共意志作为客观依据,所有的主观抉择都将脆弱不堪,人类社会也将无法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公安这种需要使用暴力打击社会犯罪的部门,其成员在生产生活中更应该怀有崇高的信仰和使命感,特别是公安院校学生,应当用热情的心态,清醒而不绝望地怀着踏实的英雄主义梦想,为公安事业这样值得献身的事业奋斗。
参考文献:
[1]王中宪.试论社会与社群的概念界限[J].学习与探索,2000(5):90-94.
[2]乔治·克劳德.新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4 .
[3]刘擎.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
[4]柴宝勇.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1):115-121.
[5]鲁力,崔欣玉.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述评[J].思想教育研究,2017(2):68-73.
[6]伊·谢·科恩: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7]许瑞祥.世界与自我 论青年的人生价值观[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8]高兆明.论个体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体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1988(3).
[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M].程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11]应奇,周建华.社群主义的自我观──兼评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3):59-63.
[12]李茹,蒋宇红.从查尔斯·泰勒的“自我—社群”思想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J].外语界,2015(2):88-95.
[13]張容南.一种解释学的现代性话语:查尔斯·泰勒论现代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