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娅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它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律观念,对学生的三观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课堂上进行了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问题;策略
前言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深远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强国具有战略意义。初等教育是小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这对他们的三观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十分重要。如今,许多小学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如何提高德育效率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一、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存在偏见,不重视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开展了道德与法治等方面的教学,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德育表示忽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时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专注于语文、数学、英语和其它学科的教学,从而忽略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的长远影响。尽管有一些小学设立了道德与法治教育,但总体而言,上课时间较短,教师对课堂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因而,道德与法治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国家观念等方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国家观念的培养产生的积极作用。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其次,是部分教师在德育和法学教育过程中采用相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听学生的,这一纯理论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难于培养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另外,这种形式的教学也会造成课堂气氛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长远来看,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热情将会下降,一些学生甚至有反抗心理。简单地说,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道德与法律教育的低效,难以在道德与法律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内容生活化,注重回归生活实践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人生和学习的初级阶段,大多缺乏生活经验,在小学道德基础和法制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带入生活,充分保障了德育与法学学科的有效教学和教学效果,推动小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层面和法律思维的形成。
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的扩充。这一教学过程,要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举例来说,在教学生感恩的时候,老师只是简单的教会小学生认识感恩,这样很可能不能帮助他们理解感恩的意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家长的艰苦劳动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入手,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有一种感恩父母的感觉,获得了一种复杂的体验。生活化教学方式能更好的辅助教师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感悟其中的奥妙,只有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逐渐形成正确、全面、完整的道德价值体系和法制体系。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治内容需要与具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渗透于学生之中。从学科的特殊性角度来看,为了促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风格都要予以改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道德和法律观念。详细说来,教学方法的转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师在以多媒体为教学媒介的同时,将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动画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情运用于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基本认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思想和法制价值。
3.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选择。通过将实践活动与小学道德和法律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小学生充实人生阅历,加深思想道德观念。从小学道德和法治体系来看,教师需要把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实践活动,把小学德育与法治课程的主题与其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调查和体验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感知和体验自己参与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举例来说,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这一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校园内安排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公物,感受公物与自己以及生活的关系,了解公物的用途,教师间接可以引出关于爱护公物的问题,让学生集中讨论这一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隶属于人文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交互式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并协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其次,教师还应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认清学生思想上的困难与障碍,从现实出发,改变教学策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结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征,从事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按照新课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实践课等方面开始,提供不同层次、面向生活的延伸式教学,在过程中还要给予及时反馈,把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法治水平,从而来促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向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18,111(27):69.
[2]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Ⅱ.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9):119-120.
[3]王文娟.談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17(35):55.
[4]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16):37-38.
[5]方学涛,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0(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