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聚能爆破煤层裂隙扩展贯通机理

2021-01-04 05:52郭德勇赵杰超朱同功
工程科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双孔孔内煤体

郭德勇,赵杰超,朱同功,张 超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平顶山 467000

爆破技术具有工艺简便、工程地质适应性强的特点,在隧道掘进、路堑开挖、矿山开采和水利水电等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5].随着爆破工程规模的增大,爆破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双孔或多孔连续起爆方式来提高施工速度[6],如此以来,爆炸应力波叠加损伤断裂效应对爆破致裂效果的影响逐渐增大[7-12].近年来,该问题成为相关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闫长斌[13]通过开展岩体损伤声波测试试验,研究了声波在爆破损伤岩体中的衰减特性,借助岩体声学特性来探索岩体爆破累积损伤效应.费鸿禄和范俊华[14]采用声波测试技术研究了边坡岩体在爆破载荷下的累计损伤效应.朱振海等[15]采用动光弹实验研究了双孔同时起爆时应力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对裂隙扩展的影响.杨仁树等[16]通过开展动态焦散线实验研究了不同切槽模式下双孔同时起爆时裂隙的扩展贯通及裂隙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变化特征.李清等[17]采用动态焦散线系统分别研究了不同装药量、间距的双孔切缝药包爆破时爆生裂隙的扩展规律.魏晨慧等[18]研究了岩层节理角度和地应力对双孔爆破裂隙扩展规律的影响.已有研究多是通过波速测试获取爆破后混凝土块/岩体内部损伤情况,然而,由于混凝土块/岩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该方法不能定量研究爆生裂隙的发育特征;可以采用相似试验方法,忽略有机玻璃与岩石内部结构的差异性,通过观察有机玻璃在切缝药包爆破载荷下的破坏情况来间接反映爆破载荷下岩石材料的响应特征,虽能获得较为直观的爆生裂隙分布特征,但却难以深入探讨爆生裂隙的扩展机理,对双孔聚能爆破载荷下爆破裂隙扩展贯通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相比于岩石,煤体结构更为复杂,而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在分析双孔爆破爆炸应力波叠加效应的基础上,基于煤矿现场试验参数,采用ANSYS/LSDYNA构建双孔聚能爆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双孔聚能爆破过程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征、煤体单元的力学性质和煤层裂隙的扩展机制.同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双孔聚能爆破载荷下煤层裂隙扩展及分布特征.

1 双孔爆破应力波叠加效应分析

聚能装药起爆后,爆炸冲击波在破碎煤体过程中快速衰减,至压碎区(粉碎区)边缘,冲击波衰减为压缩应力波,其强度已难以引起煤体的压缩破坏[19].然而,煤体在应力波作用下将同时发生径向压缩变形和伴生的切向拉伸变形,由于煤体具有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的特点,当拉伸应力强度大于煤体的动态抗拉强度时煤体将破裂而产生径向裂隙[20-21].双孔同时起爆时,煤体内的动态应力场将因应力波的相互干涉而改变,致使局部应力集中或降低,从而影响煤体裂隙的扩展效果.

若将聚能爆破激起的应力波在径向(切向)上产生的压应力(拉应力)假定为σr(σθ),则σθ=(μ/(1-μ))σr,其中μ为煤体的泊松比.当相邻两爆破孔同时起爆时,在两爆破孔中间截面MN上的任意点m或n,其应力状态如图1所示.

如图1(a)所示,当两应力波正交时(α=±45°),两波在正交点m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主应力为:

由于μ≤0.5,则式(1)非负.正交点m处将不再出现拉应力,两个主应力的值相等,并在该点邻域内形成恒均压区.

当两应力波斜交时(-90°<α<90°且α≠0°,α≠±45°),取两束应力波夹角的平分线分别为X和Y轴,则二者方向与斜交点n处产生的主应力方向相同,且X轴平行于两爆破孔连接线,Y轴垂直于两爆破孔连接线,如图1(b)所示.1#爆破孔在n点产生的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分别为σrn1和σθn1,经坐标变换后沿X、Y轴方向的应力分量分别为:

双孔同时起爆时,两爆破孔的应力波在n点产生的应力沿X、Y轴方向的分量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而剪应力分量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因此,1#爆破孔和2#爆破孔激起的应力波在n点叠加后沿X、Y轴方向的主应力分别为:

图1 两束应力波的正交(a)、斜交(b)干涉Fig.1 Orthogonal (a) and oblique (b) interferences of the pressure waves

其中,

基于煤体的物理力学条件,若取μ=0.201,则系数k1、k2随夹角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斜交干涉时系数k1和k2的变化曲线Fig.2 Oblique interference of the stress waves

由图2 可知,当-63.41°<α<63.41°,且α≠0°、α≠±45°,X轴方向的主应力为压应力;当-90°<α<-63.41°或63.41°<α<90°时,X轴方向的主应力为拉应力.当-26.67°<α<26.67°,且α≠0°,Y轴方向的主应力为拉应力;当-90°<α<-26.67°或 26.67°<α<90°时,Y轴方向的主应力为压应力.因此,在-63.41°<α<-26.67°或26.67°<α<63.41°时,由于X、Y轴方向的主应力均为压应力,该区域及其邻域内将形成均压区.

综上可知,相邻两个爆破孔同时起爆时,爆炸应力波相互叠加,将导致两爆破孔中间截面上部分区域及其邻域内形成均压区,抑制爆生裂隙的扩展.

2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双孔同时起爆数值分析

2.1 模型构建

基于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工程试验参数,采用ANSYS/LS-DYNA构建双孔聚能爆破数值分析模型,模型由聚能药卷、空气和煤体3部分组成,采用流-固耦合算法.模型整体尺寸为1600 cm×1600 cm×0.5 cm,如图3所示.为满足深孔聚能爆破的条件,分别在所构建模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设置Z轴方向约束.

图3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数值分析模型Fig.3 Numerical model of cumulative blasting with linear shaped charge in a coal seam

炸药采用MAT_HIGH_EXPLOSIVE_BURN模型,其爆轰压力Pe可用JWL状态方程表示[22]

式中:V为相对体积;E0为初始内能;A、B、γ1、γ2、ω为与炸药类型有关的常数.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的参数及其JWL状态方程参数分别为:ρ0=1140 kg·m-3,D0=3200 m·s-1,A=146.1 GPa,B=10.26 GPa,γ1=7.177,γ2=2.401,ω=0.069,E0=4.19 GPa.

由于冲击载荷下煤体的应变率效应显著,因此煤体模型选用MAT_PLASTIC_KINEMATIC(随动塑性硬化材料模型).聚能爆破载荷下,煤体的变形破坏以压剪破坏和拉伸破坏为主,当所受压应力Pc(或拉应力Ps)满足Pc≥Pmax(或Ps≤Pmin)时,煤体将破裂失效[22].其中,Pmax和Pmin分别为煤体破坏的最大抗压强度和最小抗拉强度(拉应力取负值).

2.2 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征

相邻爆破孔同时起爆时爆炸应力波的传播与干涉过程如图4所示,聚能爆破后爆炸应力波自起爆点沿径向向外传播.t=1555 μs时,两爆破孔产生的爆炸应力波相遇碰撞形成压应力集中区(见图4(a)).随后,爆炸应力波继续沿径向向外传播,由图4(b)可知,爆炸应力波叠加之后应力强度明显高于其它部分.分析认为,爆炸应力波传播至应力波叠加区时,原爆炸应力波的残余应力与新到达的爆炸应力波相互作用而导致应力强度增加.对比图4(b)和图4(c)可知,随着应力波传播距离的增加,新到达应力波的强度不断衰减,原爆炸应力波的残余应力也不断衰减,二者叠加后应力波的应力强度减弱.t=3250 μs时,爆炸应力波到达另一个爆破孔(见图4(d)),此后,爆炸应力波继续向外传播直至消失.

图4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双孔同时起爆时应力波的传播与干涉过程.(a)t=1555 μs;(b)t=1710 μs;(c)t=1930 μs;(d)t=3250 μsFig.4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and interference process during the simultaneous detonation of two blastholes: (a) t=1555 μs; (b) t=1710 μs; (c) t=1930 μs; (d) t=3250 μs

2.3 距两爆破孔相同距离连线上煤体单元应力分析

在相邻两爆破孔中间截面MN上选取如图5所示的3个测点单元,根据聚能爆破过程中各个测点单元应力变化特征绘制了各个测点单元的应力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图5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模型中各个测点单元位置分布Fig.5 Position distribution of each measuring point in the cumulative blasting model

图6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双孔齐爆时各个测点单元应力(爆炸压力)变化曲线Fig.6 Pressure curve of each measuring point during the simultaneous detonation of two blastholes

由图6可以看出,相邻两个爆破孔的应力波(压力波)相互叠加过程中,No.2测点单元仅表现为压缩应力状态,而No.1和No.3测点单元均表现为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的混合应力状态,表明在应力波叠加效应影响下,No.2测点单元邻域内将形成均压区.随着应力波的传播,应力波的叠加效应逐渐减弱,当超过3000 μs,No.2测点单元呈现为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的混合应力状态.

2.4 聚能爆破煤体裂隙扩展特征

相邻两聚能爆破孔同时起爆后煤层裂隙扩展过程如图7所示.t=2500 μs时,左右两个爆破孔的爆生裂隙扩展特征相似:两爆破孔周围爆生裂隙的发育扩展程度基本一致,在两爆破孔连线方向均出现明显的径向裂隙(将两爆破孔连线方向上的径向裂隙称为“定向裂隙”).t=2925 μs时,两爆破孔的定向裂隙相互贯通,并在定向裂隙贯通区出现垂直方向的裂隙,而在定向裂隙贯通区的上部和下部区域均未出现明显的宏观裂隙.对比图7(a)和(c)可知,在两爆破孔的左右两侧区域,任一爆破孔的径向裂隙发育扩展均比较明显;而在两爆破孔之间区域,除定向裂隙实现相互扩展贯通之外,其他径向裂隙的发育扩展程度不大,但是出现了数条非连续裂隙.对比图7(c)和(d)可知,在两爆破孔的左侧和右侧区域,任一爆破孔径向裂隙的扩展方向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向:左爆破孔径向裂隙的扩展方向向两爆破孔左侧偏转,右爆破孔径向裂隙的扩展方向向两爆破孔右侧偏转,从而使两爆破孔左侧和右侧区域内的裂隙密度增加.在两爆破孔之间区域,左爆破孔径向裂隙扩展方向向左侧扩展,右爆破孔径向裂隙的扩展方向向右扩展,致使两爆破孔的径向裂隙难以贯通;但是,该区域内非连续裂隙的数目明显增多,且由定向裂隙贯通区向外扩展的垂直方向裂隙得到了明显的扩展.

图7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相邻两孔同时起爆后裂隙扩展贯通过程.(a)t=2500 μs;(b)t=2925 μs;(c)t=3085 μs;(d)t=6000 μsFig.7 Expansion and penetration process of coal seam fractures during the simultaneous detonation of two blastholes: (a) t = 2500 μs; (b) t = 2925 μs;(c) t = 3085 μs; (d) t = 6000 μs

综上分析,相邻两个爆破孔同时起爆时,应力波的叠加效应将改变两爆破孔之间区域内径向裂隙的扩展方向(定向裂隙除外),致使这些径向裂隙难以朝着初始扩展方向继续扩展贯通,从而形成爆生裂隙空白带.聚能爆破能够定向积聚爆轰能量从而形成定向裂隙[23-25],两爆破孔的定向裂隙相互贯通后在贯通区上部和下部形成垂直方向裂隙,垂直方向裂隙的不断发育与扩展分叉,最终贯穿爆生裂隙空白带,消除了相邻双孔齐爆爆生裂隙空白带对煤层增透效果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26],由于爆炸应力波的叠加作用,两爆破孔连线区域煤体破碎为较小颗粒,而在其他区域裂隙数量较少、长度较短,如图8所示.

图8 煤层深孔普通爆破相邻两孔同时起爆后裂隙扩展特征[26]Fig.8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fractures under double deep-hole blasting[26]

对比图8与图7(d)可知,聚能爆破定向集聚爆轰能量促使爆生裂隙定向扩展,有效解决了双孔同时起爆时爆炸能量在两爆破孔之间过度集中的问题,避免了部分区域煤体的过度破碎,促进了煤体裂隙的发育与扩展.

2.5 聚能爆破爆炸应力波对裂隙扩展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相邻两个聚能爆破孔同时起爆时应力波叠加效应对裂隙扩展的影响,模拟了应力波对裂隙扩展的影响,如图9所示.对比图9(a)和(b)可知,左右两个爆破孔的定向裂隙C-A扩展过程中裂隙尖端的应力场与来自邻近爆破孔的应力波相互叠加,将促使定向裂隙的扩展与分叉.对比图9(b)~(f)中径向裂隙 C-B可知,来自临近爆破孔的应力波与裂隙尖端的应力场相互叠加之后,裂隙尖端的应力场发生显著变化,致使裂隙继续扩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初始方向,左爆破孔的径向裂隙向两爆破孔左侧扩展,右爆破孔的径向裂隙向两爆破孔右侧扩展.对比图9(c)~(e)可知,临近爆破孔的应力波传播过后,裂隙空白带内逐渐出现非连续裂隙C-C,表明裂隙空白带内残余应力与临近爆破孔应力波的压缩应力相互叠加,增大了煤体质点的拉伸应力导致煤体质点被拉伸破坏,而应力波强度随着其向外传播不断衰减,煤体质点的拉伸应力强度逐渐降低,当拉伸应力小于煤体的动态抗拉强度时裂隙扩展终止,从而形成了非连续裂隙.对比图9(c)~(f)可知,定向裂隙贯通后,贯通区上部和下部逐渐出现了垂直方向裂隙C-D,表明定向裂隙扩展贯通为爆生气体提供了通道,爆生气体在贯通区相互碰撞促进了裂隙的发育与扩展从而形成了垂直方向裂隙.

图9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相邻两孔同时起爆过程中应力波对两爆破孔之间裂隙扩展的影响.(a)t=1955 μs;(b)t=2320 μs;(c)t=2965 μs;(d)t=3085 μs;(e)t=4355 μs;(f)t=5630 μsFig.9 Effect of the stress wave on crack propagation between two blastholes during the simultaneous detonation of two blastholes: (a) t=1955 μs;(b) t=2320 μs;(c) t=2965 μs;(d) t=3085 μs;(e) t=4355 μs;(f) t=5630 μs

由图10可知,来自相邻爆破孔的应力波传播过后,两爆破孔左侧和右侧径向裂隙C-F以及上部和下部径向裂隙C-E的扩展方向均发生显著的变化,表明来自相邻爆破孔的应力波与裂隙尖端应力场相互叠加后改变了裂隙尖端合应力的方向,主导了径向裂隙C-E和C-F的转向.

综上,两相邻爆破孔同时起爆时应力波叠加效应是促进两爆破孔左右两侧径向裂隙定向扩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抑制两爆破孔之间径向裂隙(定向裂隙除外)扩展贯通的重要因素.

3 工程应用试验

3.1 试验区瓦斯地质条件

以平煤股份十矿己15.16-24130工作面中间煤巷为深孔聚能爆破致裂增透试验区,该工作面垂深980 ~ 1185 m,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煤层倾角较小.所采己15、16煤层属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较高,最大瓦斯压力为3.2 MPa,最大瓦斯含量为12.5 m3·t-1,煤层透气性系数约为0.052~0.076 m2·MP·a-2·d-1,是典型的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

图10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相邻两孔同时起爆过程中应力波对两爆破孔左侧和右侧的裂隙扩展影响.(a)t=3085 μs;(b)t=4355 μs;(c)t=5630 μsFig.10 Effect of the stress wave on crack propagation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of two blastholes during the simultaneous detonation of two blastholes:(a) t=3085 μs; (b) t=4355 μs; (c) t=5630 μs

3.2 试验钻孔设计

根据试验区瓦斯地质条件,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试验钻孔布置方案,分别考察单孔爆破和双孔齐爆条件下的煤层致裂增透效果.其中,双孔齐爆的爆破孔间隔分为5和9 m 2种.试验过程中先施工考察孔,并将各个考察孔连接到矿井瓦斯抽采系统,待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稳定后连续监测记录爆破前煤层瓦斯抽采效果,一周后开始施工爆破孔,爆破后继续监测记录各个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的变化.

图11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试验钻孔布置示意图(单位:m).(a)单孔爆破;(b)双孔间隔5 m齐爆;(c)双孔间隔9 m齐爆Fig.11 Trial borehole layout of deep-hole cumulative blasting (unit: m):(a) single-hole blasting; (b) simultaneous explosion of two blastholes at 5-m intervals; (c) simultaneous explosion of two blastholes at 9-m intervals

3.3 试验效果分析

根据试验期间各个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单孔起爆和间隔为5 m的双孔同时起爆对煤层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绘制了聚能爆破前后各个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变化特征图(见图12).其中,Di表征Di1和Di2的合体,Di1和Di2两个考察孔在同一时刻瓦斯体积分数(瓦斯纯流量)的平均值为Vi(Fi)(i=1, 2,3, 4).

由图12可知,爆破后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爆破后各个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纯流量较爆破前增幅明显,且距离爆破孔越近,增幅越大.但是,受起爆方式的影响,爆破后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双孔齐爆条件下,爆破后各个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系分数及纯流量增幅均大于单孔爆破,随着远离爆破孔,双孔爆破和单孔爆破对应的各个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增幅的差值(净增长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比于距离爆破孔更近的D1考察孔,D2、D3考察孔受距离较近爆破孔的影响相对较小,裂隙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当距离较远爆破孔的爆炸应力波传播至此处时,应力波叠加效应对裂隙扩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综上可知,双孔爆破能够有效地促进两爆破孔外侧煤层裂隙的发育扩展,提高爆破增透效果.随着远离爆破孔,双孔爆破叠加效应对裂隙扩展的促进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为研究双孔爆破应力叠加效应对两孔之间煤层裂隙扩展的影响,开展了如图11(c)所示的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双孔同时起爆试验,分析了试验期间各个考察孔内瓦斯抽采参数的变化特征,绘制了如图13所示的爆破孔两侧相同距离的D1和D7、D2和D6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的对比图.

图12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前后各个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变化规律.(a~b)单孔爆破;(c~d)双孔爆破;(e~f)单/双孔对比Fig.12 Variations in gas volume fraction and gas pure flow in each test hole before and after cumulative blasting: (a-b) single-hole blasting; (c-d)double-hole blasting; (e-f) single-/double-hole blasting comparison

图13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后各个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a)及纯流量(b)对比图Fig.13 Comparison of gas volume fraction (a) and gas pure flow (b) in each test hole

由图13可知,针对D1和D7考察孔,聚能爆破前后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变化规律均基本一致,聚能爆破后D1和D7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增幅分别为163.9%和163.5%,平均瓦斯纯流量增幅分别为177.1%和177.9%.针对D2和D6考察孔,聚能爆破前后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聚能爆破后D2和D6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增幅分别为133.9%、123.2%,平均瓦斯纯流量增幅分别为142.1%和135.2%,两爆破孔外侧相同距离处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的增幅均更大.爆生裂隙(定向裂隙除外)扩展过程中,来自另一个爆破孔的爆炸应力波促使爆生裂隙的扩展方向发生转变,导致该区域煤体裂隙的扩展受到抑制,制约了该区域煤层瓦斯抽采效果的提高.

图14为两爆破孔之间D71~D72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波动曲线.爆破前各个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纯流量均相差不多,而爆破后各个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自考察孔D71至考察孔D72,各个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均呈规律性波动.位于两爆破孔中间位置的D5考察孔,比D61和D62考察孔离爆破孔更远,但D5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或瓦斯纯流量明显高于D61和D62考察孔.在两爆破孔中心连线上,来自另一个爆破孔的爆炸应力波非但没有抑制裂隙的扩展,还将促进该方向上裂隙的扩展与分叉,当两爆破孔引起的煤体裂隙在该方向上贯通后,高压爆生气体在贯通区(通常为两爆破孔中间位置)相互作用促进了贯通区煤体裂隙的扩展,提高了该区域煤层的透气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双孔同时起爆过程中爆炸应力波相互叠加对部分区域煤体裂隙扩展的抑制作用.

图14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后两爆破孔之间各个考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a)及纯流量(b)对比图Fig.14 Comparison of gas volume fractions (a) and gas pure flow (b) in each observation hole between two blastholes

综上所述,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双孔齐爆过程中,两爆破孔之间爆生裂隙的扩展方向在相邻爆破孔的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发生转变,致使部分区域煤体裂隙扩展受限.然而,来自相邻爆破孔的爆炸应力波非但没有抑制两爆破孔中心连线上爆生裂隙的扩展,还将促进该方向上裂隙的扩展与分叉,在两爆破孔的裂隙贯通区,爆生气体相互碰撞进一步促进了该区域裂隙的发育与扩展,大幅提高了煤层透气性,从而使两爆破孔之间不同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的增幅呈规律性波动.

4 结论

(1)相邻两爆破孔同时起爆时爆炸应力波的叠加效应致使两爆破孔中间截面上部分区域及其邻域内形成均压区,迫使两爆破孔之间径向裂隙(定向裂隙除外)的扩展方向发生转变,难以朝着初始方向继续扩展贯通,这是导致两爆破孔之间部分区域形成裂隙空白带的关键因素.

(2)聚能爆破定向积聚爆轰能量致裂煤体形成定向裂隙,两爆破孔的定向裂隙相互贯通后为爆生气体提供运移通道,爆生气体相互作用致使贯通区煤体进一步破裂形成垂直方向裂隙,垂直方向裂隙的不断发育扩展,最终贯穿裂隙空白带,避免了两爆破孔之间煤体的过度破碎,提高了爆破致裂效果.

(3)聚能爆破致裂增透工程试验发现,双孔齐爆条件下不同位置处应力波叠加效应对裂隙扩展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两爆破孔外侧,应力波叠加效应将促进裂隙的扩展,且该作用随着远离爆破孔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在两爆破孔之间,应力波叠加效应对裂隙扩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部分区域煤层增透的效果,致使不同考察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及纯流量的增幅呈规律性波动.

猜你喜欢
双孔孔内煤体
箱涵埋深对双孔箱涵结构计算的影响分析
注热井周围煤体蠕变过程的渗透率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正交试验下煤体渗透性影响因素评价
关于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中事故处理与认识
页岩纳米孔内超临界CO2、CH4传输行为实验研究
矿山地质工程钻探孔内事故处理及预防
以“中央厨房”为突破口探索时政报道的融煤体之路——以浙江之声为例
煤田地质钻探中孔内情况及事故处理措施
双孔腹腔镜与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