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2021-01-04 09:10秦楠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菌药喉癌肺部

秦楠

作者单位: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中,喉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病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1]。有研究认为,喉癌和病毒感染、吸烟、饮酒等因素相关。患病后易引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和咽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手术可将病灶彻底清除,但由于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术后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3]。有研究指出,通过对感染因素与患者病情的积极了解,进而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助于提升疗效[4]。本次调查主要分析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7例喉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02例、女35例;年龄46~82岁,平均(67.64±9.35)岁;半喉切除术65例、全喉切除术72例;喉癌位于声门区57例、跨声门38例、声门上区42例。

1.2 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137例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及致病菌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感染和未感染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分期、手术方式、输血、住院时间、留置胃管、应用抗菌药时间、肺部合并疾病、使用呼吸机、颈部清扫术等因素;然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赋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进行筛选[5]。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137例喉癌术后患者中,有19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3.87%。19例患者经病原学检查,共培养出31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23株,占74.19%;革兰阳性菌(G+菌)8株,占25.81%。

2.2 单因素分析 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留置胃管、应用抗菌药时间、肺部合并疾病、使用呼吸机是喉癌患者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是否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为因变量赋值,未感染=0,感染=1。以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赋值,手术时间:<4 h=0、≥4 h=1;手术方式:半喉切除术=0、全喉切除术=1;使用呼吸机:无=0、有=1;留置胃管:无=0、有=1;应用抗菌药时间:≤5 d=0、>5 d=1;肺部合并疾病:无=0、有=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应用抗菌药时间、肺部合并疾病是喉癌患者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喉癌术后患者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6]。本文研究137例喉癌患者,术后有19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3.87%。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应用抗菌药时间、肺部合并疾病是导致喉癌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1 喉癌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

3.1.1 手术时间≥4 h 依照患者癌细胞转移、扩散以及病变范围,对手术时间合理选择,但如果病变范围较大,则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野暴露时间增加,因此易使空气中的细菌、颗粒物感染切口及下呼吸道[7]。

3.1.2 手术方式 不论是喉癌半切术或全切术,均将使呼吸道结构发生改变,加之器官切开会损坏患者呼吸道保护屏障,并且切开气管后会出现会厌、声门屏气功能丧失等,进而影响黏膜纤毛的排痰功能。喉癌全切术因切除范围广,对组织破坏大较半切术更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3.1.3 应用抗菌药时间>5 d 术后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易增强病菌耐药性,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淋巴细胞减少、机体菌群失调。并且大量G-杆菌寄生在口腔,致病菌途经口腔逆行,则会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

表1 喉癌术后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单因素分析[例(%)]

3.1.4 肺部合并疾病 行手术治疗前,患者因长时间伴不同程度肺部病症,使得对致病菌的抵抗与防御能力偏低,再者手术严重损害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导致病原菌易进入支肺组织与支气管,从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8-9]。

3.2 针对性护理对策 ①术前指导患者锻炼呼吸功能,进入手术室前对患者口腔进行清理,防止菌群下移至咽喉部。②手术创伤一定程度会增加呼吸系统分泌物,应叮嘱患者对口腔分泌物及时清理,严重者则需要每1~2 h取内套管实施清洗消毒。另外,对探视人数进行限制,同时嘱咐家属探视人员探视时需佩戴口罩,必要时需穿隔离衣物,避免发生交叉感染。③选择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器械准备工作,便于手术时间缩短;定期组织培训护理人员手术室相关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对手术医师的语言肢体习惯予以掌握,配合医师将手术完成。④因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对呼吸系统感染率的高低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应对空气中微生物含量进行有效控制。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左右,温度在20 ℃~22 ℃左右。日常消杀,实施紫外线照射灯照射时,对患者眼睛与皮肤注意遮挡,每天定时照射30~60 min,每周定期病房空气培养,室内细菌菌落数<500 cfu/m3。⑤如果患者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病例,吸痰前应用肺部治疗振动仪辅助排痰后吸痰,促进痰液排出。在吸痰操作期间,护理人员应对遵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执行。气管与口腔同时吸痰应分别应用两根吸痰管以先气道口后口腔的原则进行,每次吸痰<15 s,向上提拉并对吸痰管左右旋转,同时对痰液形状、量及颜色等情况密切观察,如果痰液量较大且颜色偏黄,应马上告知医师,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是否伴有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在细菌培养结果未回报前,可对出现下呼吸道感染者实施广谱抗菌药物治疗。⑥因病症的消耗造成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受损与营养不良情况,术后经鼻饲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鼻饲前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将气道分泌物吸尽,床头抬高30°~45°,鼻饲液温度在38 ℃~40 ℃,定期喂食,每次≤200 mL,鼻饲后1 h内尽可能不吸痰,避免因反射性呛咳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另外,喉癌手术改变喉部正常解剖结构,及喉的活动部分的切除易诱发误吸,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对此,每天对患者进行口腔pH试纸检测,结合pH至对漱口液合理选择,如果p H呈碱性,建议予以2%~3%硼酸;如果p H值呈中性,建议予以1%~3%过氧化氢溶液;如果pH为酸性,建议予以碳酸氢钠溶液[10]。⑦术后48 h允许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每次间隔2 h,加快痰液排出。若患者自主排痰不畅,可采取负压吸痰,合理选择吸痰管、插管深度,同时吸痰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

总而言之,喉癌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应用抗菌药时间、肺部合并疾病,临床应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防患于未然。

表2 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多因素回归分析

猜你喜欢
抗菌药喉癌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声音嘶哑久不愈 排查喉癌须牢记
喉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及治疗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用抗菌药小心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