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3)
中学思政课教学承担着既育才又育德的双重使命。近年来,随着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社会发展对中学生成长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等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如何上好思政课,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影响力,成为摆在广大中学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挑战。从近几年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来看,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对于提高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无裨益。
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多采取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乐,是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普遍采用的,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过分热衷于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行,迎合学生“轻松加愉快”的学习欲望,而忽视了正规、严肃的理论教学和课堂教育的作用,甚至放松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无疑好比是“吃快餐”,只注重了口味,却忽略了营养,终究是有害无益的。每一位中学思政课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思政课教育的首要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学全过程,彰显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情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中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灌输是中学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方式之一,目的是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启发是一种更高阶的教学形式,也是中学思政课教学所要追求达到的一种理想效果,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将之作为自己未来人生的行为指南。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强,理解力和领悟力尚存较大的进步空间,思政课教学要真正达成传授其知识,启蒙其思想的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达成教育目的。一方面,要准确看待并发挥好“灌输”在思政课教学中基础性地位。灌输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强有力的理论灌输始终是达成教育目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有效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必须始终把启发思想、启迪思维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最高追求。要努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引导性和渗透性,善引活水润心田,注重把典型的人生故事、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功效。
宣教与督导是达成中学思政课教学预期目的两种截然不同但殊途同归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宣教通常在先,针对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目的是教授学生应懂得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知常识,明事理。督导通常在后,针对的是部分或个别学生,目的是指出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原因及改正的方向。宣教是督导的前提和依据,宣教的好与坏,关系着督导的难与易;督导是宣教的促进和补充,督导是否到位,也对思政课教学的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两种方式作用不同,对象各异,但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两者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能。要坚持讲清大道理与抓好小细节的统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大道理,使学生真正把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坚持讲感情与讲原则相统一,即让教育声声入耳、沁人心扉,又坚守原则底线。要坚持强化教育与严格养成相统一,一方面在提高授课质量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规范和强化日常行为中巩固深化课堂教学成果。
成绩与成效作用是评价和检验中学思政课教学成果,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既有共性也有所侧重的价值体系。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学业考试的优良率以及对学校升学率的贡献度等指标上,应试教育所注重和追求的主要就是成绩。成效主要体现在是否培养以及培养了多少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上,是素质教育的本色真谛。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中过分追求教学成绩而忽视教学成效,有意无意中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将素质教育的要求抛弃脑后的现象依然并不少见。这种与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的做法,是每一名中学思政课教师都必须引以为戒并努力加以克服的。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把成绩与成效作为检验思政课教学实效辩证统一而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更不是相互对立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充、互为支撑而不是有所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构成中学思政课教学成果的完整评价体系。通过全面正确的检验评估,从而推动中学思政课教学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