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琥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重庆 400031)
“创新创业导论”课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结合学校外语特色和专业优势开设的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型基础课。课程遵循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以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支撑,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央地共建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等实践项目为依托,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双创能力”教学目标出发,结合中文专业和外语优势,将创新创业的课堂教育、竞赛体验和训练实践相融合的通识课程。课程是市内较早开设的专创融合型必修课。课程以“双创教育”是基于新文科的“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三融合的“价值创造”教育理念来建设课程。课程为市级二等教学成果奖和一流专业核心支撑课程。
“创新创业导论”自2016年经论证后加入人才培养方案,2017年正式开课。课程组教师一直以“德融课堂”模式践行课程思政,课程为学校最早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课程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等深度融于课堂,引导学生以外语优势和中文专业参与创新创业,以持之以恒的拼搏实现创意、到双创项目、到人生梦想的成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热血。
在2020年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创新创业导论”课程团队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结合在线教学实际,精心准备在线教学方案,探索与在线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课程组教师秉持“用爱执教,用爱育人”初心,坚持因材施教,以“一对一”精细化的指导,全心关爱课程所有学生。在线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创”,实现了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归纳起来,在线教学期间,课程组以课程思政理念和一流课程标准为纲,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课堂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在通知准备在线教学的第一时间,课程组即着手启动对“创新创业导论”线上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建构。首先,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在线教学特点,重新调整“创新创业导论”第一模块教学方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等方面细化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在线教学仍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第二,课程组教师通过QQ群等方式多次开展在线磨课研讨,如主要涉及课程第一模块教学的教师多次就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授课形式、在线教学内容、在线教学方法、在线教学资源提供等问题进行研讨,力争寻找最佳教学方案。同时,课程组第一时间在课程QQ群以调查问卷和一对一交流的方式详细征询学生对在线教学的建议和期待,仔细了解学生在线学习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困难,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以实现疫情防控期间“有温度”的教与学,不断调整优化在线教学方案。
结合线下教学特点,精心设计在线教学内容,探索创新创业课在线教学的“德融课堂”模式,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度融于在线教学全程。首先,重点将伟大抗疫精神深度融于课堂,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开学第一课的在线教学中,结合课程绪论内容融入抗击疫情的鲜活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感人的事例中接受教育和熏陶,让学生深刻感受抗疫斗争所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第二,选取鲜活德育案例融入课堂。如在“创新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这一章节,讲解广义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指开创事业、开创未来这一概念时,选取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来诠释。通过播放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演讲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行知先生“万世师表,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将复杂抽象的知识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深刻理解广义的创业精神是深怀家国热爱,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第三,将专业教育深度融于创新创业教育,将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于课程教学。以宁波“天一阁”范氏家族四百余年世代相传,守护藏书的故事,启迪学生理解文人的情怀、精神、担当与风骨是今天每一个中文学子未来开创人生价值追寻和初心理想。同时,课间播放《经典咏流传》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诗词曲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广义“创新创业”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课程组教师始终认为抗疫关键时期的“停课不停学”,本质上在于让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线。为此全心关爱学生,一对一精细化指导学生学业,让每一名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最真切的关心和牵挂,被我们视为“创新创业导论”线上教学的“灵魂”,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最生动的实践。隔离疫情不隔离爱,在线教学的接近三个月里,课程组老师时刻关心牵挂学生的健康与成长。首先,在假期里,课程组教师通过课程QQ群一方面给学生推荐创新创业电子书、创新创业电影、大赛线上资料等学习资源,供他们自主选学,一方面经常给学生们推送健康提醒、防疫常识;同时尤其注重一对一关心每名学生在家学习情况,提醒他们做好健康防护。第二,在线上开学前,课程组以《致在家学习的你们》致信全班学生,以见字如面的方式,关心同学们居家学习的情况,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有温度地开启线上教学。第三,因材施教,课后教师坚持一对一以邮件详细回复每名学生的课程作业,每名同学的详细回复约300-500字,精细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对学生的关心细致到清晰记得班上所教同学的生日,在生日当天的第一时间给学生送去生日祝福,提醒学生在做好健康防护的同时,确保学习效率。
“创新创业导论”课是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且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为此,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坚持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鼓励学生基于专业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科研训练计划,精细化开展线上实践教学指导。我们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比赛准备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为抓手,分层次安排线上课后辅导。首先,精选推荐竞赛辅导相关慕课资源推荐给学生,作为选学内容;其次,周末精心组织线上竞赛分享交流会,邀请竞赛指导教师或高年级学长做在线主题分享,详细讲解他们的参赛经验和心得;再次,以学生参赛团队为单位建立QQ群,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一对一辅导。整个疫情防控期间课程组通过在线方式辅导120余个团队参加比赛。
得益于课程组精细化的在线教学设计、精细化在线教学实施、一对一浸润式地课后辅导和对学生全身心的关爱。课程组克服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的不利因素,提高了学生参与在线课堂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顺利完成学期预定教学任务。学生期末评教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满意度高达100%,学生评教分数进入全校前8%;同时,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在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
“创新创业导论”因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疫情防控期间,课程组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指导方式,累计组织120余个团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第十二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获得市级奖项15项。实现了在线指导培育学生学习成果与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