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丽
(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67)
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各行各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居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智慧理念带动了一系列智慧产物的出现,智慧图书馆是其中一种。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转型升级,是迎合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革,网络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孕育了基础,数字化技术的变革和集群化服务平台的出现,智慧图书馆拥有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一些服务功能[1]。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加快智慧图书馆转型提供优秀、充分的人力资源。只有具备专业图书情报学科背景,有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储备的习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对信息资源分析鉴别、加工处理和开发应用与传递的能力;具备寻找读者痛点、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思维;具备智慧意识,运用智慧服务过程、培育用户智慧能力的馆员才可胜任智慧馆员。在智慧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可持续发展,对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新的要求,在管理技术和模式上都需要一定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机制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智慧图书馆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结合新型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服务,通过智慧管理运行整个系统,是一个非常有层次的体系,智慧图书馆构成要素包括馆员、馆藏资源、智慧服务、智能技术和建筑。
1)馆员是图书馆各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技术保障、学科服务、流通咨询等工作都需馆员来完成,馆员是智慧图书馆发展不竭的智慧源泉。
2)馆藏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服务开展的基础。智慧图书馆资源除传统图书馆的印本资源外,还包括数字化资源、大数据资源、多媒体资源等。
3)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存在的根本价值,为用户提供服务是智慧图书馆永恒的主题,智慧图书馆服务主要包括流通借阅、参考咨询、用户驱动的获取与服务、学科服务和情报研究服务等。
4)智能技术是支撑智慧图书馆各个系统的“灵魂”,智慧图书馆的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5)建筑是图书馆物理形态和空间服务功能的体现,为智慧图书馆资源及系统技术设备提供空间和场地,同时图书馆建筑及空间的改造也是图书馆智慧转型的方式之一[2]。
智慧图书馆的出现提高了读者服务水平,包括智能预约、自助借还、参考咨询服务、深层次文献挖掘、精准文献知识单元转变、大数据支持下用户个性化服务、学科化服务和情报研究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学术交流讲座等,解决了用户的一些问题,为用户提供了使用便利,也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是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根本。在智慧图书馆中,智慧化的服务处于核心环节,以各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科学技术为基本保障,以读者为本,以图书馆员的智慧进行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智慧服务是在智慧基础上的创造性知识服务,其培育用户运用知识、创新知识、提升智慧,推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完成知识增值[3]。高校图书馆要实现智慧化转型,读者服务工作必须进行一场质的蜕变。
智慧图书馆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在智慧图书馆的新要求下,图书馆各个岗位需要完成智慧服务,要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加工生成知识,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实现这些内容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智能化开发与传递,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技术和模式以及新的管理方式。在管理中,智慧馆员的转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转型,智慧服务成为关键,伊安约翰逊在 《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一文中说:“除了智慧的图书馆员,没人能创造出智慧图书馆[4]”。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条件和特点与服务对象广泛深入的关联对馆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换言之就是对人力资源有了新要求。
一切活动都是在相关指导下有序进行的,而指导行动的便是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是保证行动合理、有序的指南。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做指导,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才能在管理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服务。在 “智慧”的大环境中,单一的学科和技术已经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满足用户的需求,高素质馆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开发能力更加突显,只有把馆员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才能最高效地整合图书馆的智慧要素[5]。改变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各大高校的研究表明,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实现和发展较国外时间较短,因此需要不断地更新图书馆的组织构架。现如今最常用的高校智慧图书馆结构是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相结合,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并重,馆内服务与远程服务相辅相承的 “复合型”图书馆模式,也是符合现如今发展趋势的一种智慧图书馆结构模式[6]。
智慧理念的出现,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的转变,对智慧图书馆的岗位和馆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岗位而言,需要进行再设计,从而符合智慧图书馆服务和功能的要求,例如,智慧图书馆中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增强,需要增添一些重要的岗位:一是数据管理岗位,主要分析数据情报,管理数据情报,收集与传播数据情报等;二是资源管理和学科服务等管理岗位,为智慧图书馆提供科学的服务。岗位的再设计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要求[7]。对于馆员来说,在智慧理念下,对于其数据操作技能、信息服务技能、工作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馆员,不同的馆员所提供的服务和工作内容也不相同,存在基于用户需求导向的多元化服务,因此,在进行人员管理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的馆员应用不同的管理和考核办法,有针对性地分类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激发馆员工作积极性,为图书馆带来收益,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支撑,优秀的人才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持续推动力。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存在学历低、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为保证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求,需对其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和学历有一定的要求,从而保证智慧图书馆的有力发展。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要求,在进行人才引进时应注意一些相应的专业选择,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方式和人才选拔制度有助于智慧图书馆人才梯队的建设。智慧人才梯队的建设是人才引进的重要目的之一,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及其发展趋势适当地选择人才,并根据岗位要求配合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培养,共同组成智慧图书馆管理团队。馆员知识、能力的提升与图书馆的发展是不可割裂的,智慧图书馆应致力于发展及培养具有专业胜任力的智慧馆员[8],包括学科服务团队 (学科馆员、学科情报分析人员、信息素养和教学支持馆员、电子资源建设和展示馆员、阅读推广和文化活动策划馆员)和科技查新馆员、技术应用及系统研发馆员、外文书刊编目馆员、特藏与数字化特藏服务馆员和数字化业务管理馆员等。智慧馆员是及时发现用户需求、紧跟技术发展调整服务形式以及内容实现更高效便捷、更全面感知的智慧服务的中坚力量,有利于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智慧图书馆的馆员是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的主体,智慧化环境对图书馆及其馆员的读者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馆员需具有更专业、更多元、更智慧的服务能力。归纳而言,智慧馆员的核心胜任能力应包括服务意识及执行能力、专业信息服务能力、服务改善与创新能力、服务资源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这5 项能力是智慧馆员基础能力、实战能力、创新能力和延伸能力的体现。核心胜任能力是用户和智慧图书馆对馆员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馆员能力创新、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充分融入创新理念,可以有效地从馆员的思想上进行创新,使其明白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明白自身核心技能提升是影响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智慧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明确了解智慧图书馆的职能和功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智慧服务能力,更好地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9]。除此之外,组织上的培训也是提升馆员胜任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制定一系列培养方案,更好地提升馆员的核心智慧服务能力,为智慧图书馆提供更多的助力,培训完成之后,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培训成果展示,体现核心能力再塑造的效果,通过组间成员的相互比较,加快核心能力再塑造的进程,带动馆员的积极性,为馆员的创造性提供契机。
传统的绩效考核仅仅是单方面的考核,对绩效考核机制进行创新,增加考核的项目和内容,可从3 个方面对馆员进行考核:一是自我考核和测评,将馆员提交的自我考核评价资料作为最终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二是图书馆用户评价,将用户在网上提交的评价资料作为评判馆员绩效和工作能力的参考内容;三是组织评价,对馆员平时表现以及其他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三方面的评价内容综合考虑,从而得到馆员最终的绩效,优秀的馆员将获得相应的奖励,更好地激发馆员工作积极性,从侧面激发馆员的创造性,更好地提升馆员的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校 “双一流”和 “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图书馆正由信息服务向智慧服务转型升级。馆员是智慧服务的主要执行者,馆员的智慧服务水平决定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程度。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性智慧发展,智慧管理和服务创新非常重要,要从人力资源入手,突出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来改善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加快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