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恒 霍介格 胡灿红 徐荷芬
1.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丹阳 212300;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 210028
胃癌是江苏省发病率、死亡率均居第2 位的恶性肿瘤,我国胃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0%以上[1-2]。由于术后复发转移率居高不下,以及诊断时半数以上为晚期,医学领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医药在治疗中晚期胃癌中有其独特优势。徐荷芬教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江苏省首届国医名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抗癌协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肿瘤分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徐荷芬教授从事中西医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60 余载,是江苏中西结合肿瘤的奠基者,诊疗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从事中西医临床诊疗工作10 年,有幸拜师于徐荷芬教授门下学习,现将徐荷芬教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经验及学术思想特点整理如下:
胃癌古籍中没有明确的证候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胃脘痛”“噎膈”“反胃”“伏梁”“心下痞”“痞满”“积聚”“癥瘕”等范畴[3]。与其相关的症状描述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三阳结,谓之膈。”[4]《至真要大论》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5]《金匮要略》始见“反胃”病名,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可见,中国古代医家对胃癌证候有不同的描述。胃癌在历代医著中存在不同的证候命名,病机多不相同。现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胃癌”统称。徐荷芬教授认为,胃癌是多种胃脘部临床证候群的总称,临证时不要囿于此,需活学活用。
李中梓提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认为癥积的形成必然与人体正气不足有关,这是发病的前提条件[6]。国医大师周仲瑛以“癌毒”立论,认为“癌毒”脏腑功能失调,并受多种内外因素诱导而致病[7]。花宝金教授认为正气不足是胃癌发生的根本原因,胃癌是在正气相对虚弱的状况下,脏腑阴阳失衡,加之外邪侵袭,气滞、痰凝、血瘀、癌毒等病理产物在胃内积聚而成[8]。徐荷芬教授临床实践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毒邪内侵,情志怫郁,饮食内伤,旧疾痼留,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亏虚,气血津液失常,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聚集于脏腑经络,相互搏结,日久成积,其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9]。胃癌的病机可以总结为正气不足,气阴两伤,痰、瘀、毒痼结胃腑而发病,气虚不摄致使癌毒流散是胃癌转移的重要机制。
徐荷芬教授认为中晚期胃癌的病机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正虚为本,癌毒为标,多瘀多滞。
中晚期胃癌既有局部病变,同时又存在全身疾病。胃癌是素有胃疾,基于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以正虚为基础,因外邪入侵,痰、湿、瘀、郁等,单个或多个病理因素,相互搏结,日久发病,聚积为癌毒,最终流散。目前现代医学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均在不同程度上损伤了人体的正气,导致了正气的虚损,癌肿却仍痼结不去,最终表现为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型。因此,徐荷芬教授认为,中晚期胃癌需注重整体观念,整体调治,扶正与祛邪同治,并且以扶正为主。徐荷芬教授在治疗晚期胃癌上都会不同程度地考虑脏腑、气血功能虚损,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邪,而祛邪时也选用平和的药物,防止祛邪过度而损伤正气。徐荷芬教授崇尚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思想[10]。在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多以益气养阴为基础,健脾益气,滋养胃阴,顾护脾胃。临证时常选用南北沙参、天麦冬、玉竹、石斛、山药等药物。
徐荷芬教授认为,癌毒是中晚期胃癌的病理因素,晚期胃癌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癌毒。虽然中晚期胃癌是以正虚为本,但邪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癌毒痼结。癌毒既是中晚期胃癌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因此,癌毒内盛是导致正虚更甚,最终致使正气溃散,癌毒流散、转移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治疗上需要“解毒”。然而,徐荷芬教授对解毒有其自身的认识:第一,癌毒贯穿疾病的始终;第二,癌毒其性顽固、酷烈,易耗伤人体正气,最易导致气阴两伤;第三,多夹痰夹湿,缠绵难愈,因此需要长期治疗。基于上述特点选用药物多较平和,适合长期服用。
中晚期胃癌多数都不同程度存在明显的瘀血或瘀毒,尤其是晚期胃癌,临床表现:肿块、淋巴结肿大且质地坚硬、肌肤甲错、舌质的紫暗、瘀点、瘀斑或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以刺痛、固定痛或夜间痛为主要表现。中晚期胃癌还有明显的合并症和兼症,同时伴有痰、湿、滞、毒。痼结难去,并且疾病日久耗伤人体正气和阴津。因此在治疗胃癌兼有瘀血表现的患者时,常根据辨证特点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湿化痰、散结消滞解毒等治法。
徐荷芬教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特点:健脾益肾,擅养气阴;清解癌毒,化瘀消滞;中西并举,各取所长;身心同治,医德高尚。
徐荷芬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癌毒为热邪,耗伤气阴,中晚期胃癌多因癌毒日久,出现不同程度的正气虚损,并以气阴损伤为主。徐荷芬教授在治疗中晚期胃癌中,崇《内经》“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用药平和[11]。如用党参或太子参、黄芪、白术、陈皮等健脾益气,用山药、砂仁、木香、白扁豆调和脾胃,以南北沙参、天麦冬、石斛、玉竹、桑葚子、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养阴生津,同时滋补肝肾之阴,补益先天,滋养后天。用陈皮、茯苓、薏苡仁、泽泻健脾渗湿,炒三仙、炒谷芽等健脾助运,消食导滞,使脾升胃降,水谷输布得司,滋养而不碍脾胃。徐荷芬教授用药多为甘凉、平补之品,性味平和,适合久服,既不闭门留寇,又不滋腻碍胃。
徐荷芬教授认为,癌毒是中晚期胃癌的致病因素,也是其病理产物,因此清解癌毒需要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也是中医药需要长期治疗的理论基础。在治疗中晚期胃癌时,徐荷芬教授根据现代药理和中药归经的特点,常选择白花蛇舌草、蜀羊泉、土茯苓、山慈菇、冬凌草、半枝莲、藤梨根、红豆杉等。并结合其多瘀多滞的特点选用莪术、丹参、赤芍、三七、蜂房活血化瘀,半夏、南星、陈皮、焦山楂散结消滞。临床中徐荷芬教授慎用虫类药物来解癌毒,一方面虫类药多数具有活血、破血的作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患者服用虫类药物后增加了肝肾的负担,而且虫类药价格普遍较高,长期服用使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
目前在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上,西医主要通过手术、放化疗、免疫以及靶向治疗等,以根治或减小肿瘤负荷,缓解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以及晚期长期带瘤生存为目的。西医主要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或直接解除局部病灶,有着中医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治疗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反复治疗的耐药、耐射线、高昂的费用已成为现阶段肿瘤治疗的难题[12]。而中医药通过调整阴阳、扶正抗癌等方法,充分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机制,配合药物在控制病情进展、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徐荷芬教授认为,肿瘤疾病成因复杂,变化多端,不能拘泥于单一治法[13],而应及时汲取现代医学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并结合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合理采取治疗方法,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分期治疗,化疗期间呕吐伤津,予化湿和胃、止呕生津之品;放疗期间灼伤阴液,予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品;后期恢复免疫低下,予以健脾、益气扶正之品。徐荷芬教授在辨证论治中充分考虑到各药效用的优化配伍,辨证与辨病结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酌加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功效的中药。晚期胃癌常用白花蛇舌草[14]、石打穿[15]、红景天[16]、藤梨根[17-18]等。中药药物联合,靶向用药,减少耐药。
徐荷芬教授在临证治疗过程中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长期的诊治过程中,几乎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心理顾虑,包括焦虑、多疑、精神因素、经济因素,对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顾虑等。所以徐荷芬教授面对患者,总是竭力给患者以温暖和鼓励,去除其焦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愉悦的精神和放松的心情,让其重燃生存的希望,并在诊治过程中尽力考虑外地患者的诊治便利,一般治疗有效建议2~3 个月复诊1 次,减少复诊。并在科内和省内多家建立工作室平台尽力帮助患者。
患者,男,2017 年1 月17 日就诊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病史:2016 年3 月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服药不能缓解,2016 年5 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查胃镜:胃窦癌,病理示:中低分化腺癌。同年5 月31 日在该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胃窦小弯侧腺癌,分化Ⅱ~Ⅲ级,肠型,肿瘤大小4.0 cm×3.5 cm×0.8 cm,浸润胃壁肌层,胃小弯侧未见淋巴结转移(0/9),大弯侧见3 枚淋巴结转移(3/7),大网膜可见淋巴结转移(3/9),分期pT2N2M0,术后行单药替吉奥胶囊60 mg,bid,第1~14 天,3 周使用1 次,化疗6 个周期,末次化疗时间2016 年10 月8 日。2016 年12 月常规复查PET/CT 发现右肺1 cm病灶(SUV 值23.67)、肝右叶1.5 cm(SUV 值21.33)考虑高摄取灶为转移灶;癌胚抗原30.67 ng/ml。2017 年1 月17 日就诊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徐荷芬教授专家门诊就诊。初诊时,患者担忧,短期内复发,患者不愿行化疗及放疗。偶有右胁肋部不适,体力尚可,腹胀及矢气多,余未诉有异常,舌质淡,苔薄微腻,脉弦细。有“头孢克洛”过敏史;有饮酒史40 年,每日白酒3~4 两;有吸烟史50 年,每日20 支;无胃癌家族史。初诊时:徐荷芬教授给予心理疏导,安慰患者,虽然在西医治疗发现病灶进展,但目前可选局部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徐荷芬教授列举了多个长期生存和治愈的案例,患者才放下顾虑,在徐荷芬教授的建议下,开始口服中药治疗。辨证:胃痞病-气阴两虚,脾肾两伤,兼有湿毒。治法予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祛湿解毒;处方:党参15 g、生黄芪20 g、佩兰10 g、法半夏10 g、仙鹤草15 g、蒲公英20 g、山慈菇10 g、女贞子12 g、旱莲草12 g、桑枝15 g、川断12 g、怀牛膝12 g、茯苓15 g、苍白术各10 g、枸杞子10 g、杜仲10 g、决明子12 g、白花蛇舌草15 g、炙甘草3 g、山药20 g。患者服药1 个半月后复诊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查癌胚抗原28.33 ng/ml。患者信心大增,二诊:苔腻及腹胀好转,上方去佩兰、苍术加陈皮15 g、南北沙参12 g、沙棘10 g、陈皮15 g、藤梨根20 g 继续服用2 个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查CT 评价肺部及肝部病灶基本无变化,也无新发病灶,癌胚抗原缓慢下降。后患者一直在徐荷芬教授及其工作室复诊10 余次,直至2019 年9 月16 日,复查胸腹部增强CT:肺部病灶0.8 cm 左右,肝部病灶未见增大。癌胚抗原维持在10 ng/ml 以下。单纯中药治疗患者长期生存,病情稳定,徐荷芬教授建议患者继续原方服用,每3~6 个月复诊1 次。
按:患者胃癌术后复发病情进展,拒绝行放化疗。患者术后化疗后半年内即出现病情进展,肺、肝转移。徐荷芬教授认为脾肾亏虚、气阴不足为其病理基础,癌毒消烁津液,致阴伤更甚。癌毒流注,故见肝、肺转移灶。本案采用益气养阴、健脾益肾、祛湿解毒等药物组方。予以山药、旱莲草、女贞子养阴;生黄芪、党参益气,苍白术、茯苓健脾;川断、杜仲、枸杞子益肾;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法半夏、佩兰清化癌毒,仙鹤草、炙甘草顾护正气,调和药物。二诊:湿毒好转去苍术、佩兰,防止祛邪过度伤正,并加用南北沙参养阴,沙棘、陈皮健脾助脾胃运化,藤梨根解毒抗癌,适合长期服用。徐荷芬教授在临证中选用陈皮[19]、党参[20]、黄芪[21]、蒲公英[22]、白花蛇舌草、山慈菇[23]、沙棘[24]等中药药理证实对胃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真正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传统中药与现代药理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徐荷芬教授虽选方用药平和,却平凡中见神奇。
中晚期胃癌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在针对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上都很棘手。虽然临床新药的不断研发,整体治疗的效果仍不佳。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各有特点,总的治疗原则均不外乎扶正与抗癌。然而徐荷芬教授在治疗中晚期胃癌崇尚“以平为期”[25],在治疗上用药平和。针对晚期胃癌的特点,以健脾益肾,擅养气阴;清解癌毒,化瘀消滞为法治疗。适合胃癌晚期患者长期服用,达到治疗而不伤正,治疗而不伤脾胃。通过中医长期治疗为基础,灵活运用现代医学局部治疗或加强性全身治疗,制衡亢害,达到阴阳平衡,而每获良效,值得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