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飞,葛章志
(1.安徽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近年来,网络的全面覆盖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文化产业的不断应用,传统少儿图书出版物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为迫切的转型升级需要。在这种“强竞争”“高压力”的环境下,少儿图书出版物从内容制作到用户接收信息的过程变得愈加复杂,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而精准、多样的可视化叙事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用户阅读兴趣,促使用户主动参与到图书出版物的可视化叙事活动中,模糊用户与创作者间的界限。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9 年1-9 月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少儿图书出版物占整个图书出版物市场的码洋比重为26.05%,同比增长率为17.20%。[1]在全民阅读热潮下,少儿图书出版物可改变以往说教式阅读模式,以可视化讲故事的方式引导用户正确解读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让用户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爱上阅读。那么如何设计少儿图书出版物的可视化路径,将少儿图书出版物引入一个新的传播空间,重塑用户阅读行为,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学界,现有对少儿图书出版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主题策划[2][3]、品牌塑造[4][5]、新技术应用[6][7]等方面,而对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路径的探析较缺乏。鉴于此,本文利用少儿图书出版物丰富的故事体系,提炼并设计在融媒体语境下少儿图书出版物的可视化叙事路径,助力少儿图书出版物未来创新发展。
借助图像符号进行讲故事的过程即为可视化叙事,可视化叙事是少儿图书出版物拓宽IP 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2019 上半年少儿图书出版物亮点评论,生动的可视化叙事方式、多元的叙事主体结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少儿图书出版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当前少儿图书出版物自身发展的不足制约其可视化叙事的实现。
当下,用户对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内容原创性、趣味性、易理解、多品类的少儿图书出版物越来越受青睐。当当网发布的2018 年少儿图书市场报告显示,原创童书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3-2017 年五年销售的童书中,原创作品占总销量的1/3,引进童书则占据2/3。[8]另外,从少儿图书出版物品类划分维度上来看,以图像符号为主的少儿图书出版物引进版权率仅次于语言类(如英语、德语、日语等)图书出版物,在所有少儿图书出版物品类中位列第二。[9]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物的原创性不高,尤其是以可视化内容为主的少儿图书出版物的原创性更加匮乏。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创作环节较为薄弱,进而影响了少儿图书出版物优质IP 的出现。聚焦近几年,少儿图书出版物IP 转化主要处于产业链下游,且转化率较低,转化形式较为单一(以游戏、影视居多),如《盒子勇士》主要衍生出游戏、动画;《八岐大蛇的末路》则主要衍生出同名游戏;等等。
目前少儿图书出版机构围绕“打造中国特色少儿图书品牌”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少儿图书出版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9 年中国少儿图书行业分析报告》中指出,近5 年,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物从“文本+图像”叙事拓展到“图像+图像”跨界叙事,其可视化叙事过程越来越需要各叙事主体的协同合作。2018 年京东、当当少儿类图书出版物畅销榜单前2 的童书(《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幼儿睡前故事绘本》)为促成一个更为宏大的可视化叙事体系,借助自身超高流量,尝试在不同媒体平台以多种可视化形式来丰富故事内容。但两者进行可视化叙事时,各叙事主体(作者、图像设计人员、不同专业解读人员、技术制作人员、媒体从业人员等)在展开可视化叙事前、中、后阶段的协作意识不强,叙事主体间缺乏有效沟通,信息共享度较低。
从信息表现形式来看,少儿图书出版物对单纯文本、静态图像应用频率远高于动态图像,故事内容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容易使孩子缺乏阅读动力。比如,中信童书全力打造的《人类简史(绘本版)》虽在短时间内销量高达60 万册,但其业绩主要依托于成人版的较好口碑和后期营销活动的紧密配合。正由于《人类简史(绘本版)》单一的信息表现形式,导致了该图书出版物的阅读价值大打折扣。《2019 年中国出版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预测》显示,2015~2018 年累计有近百个少儿图书出版物品牌创立,为快速抢占少儿图书市场,大部分少儿图书出版物品牌试图与其他媒体平台合作来扩大市场份额,但因缺乏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导致少儿图书出版物信息传播效果较差,不利于少儿阅读生态环境的塑造。
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不仅是延长少儿图书出版产业价值链的有效途径,还为用户营造了一个多感知、多参与、超现实的阅读环境,对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质量的提高和跨界合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为少儿图书出版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用户对信息有效、快速的解读是建立在准确的图像编码基础上的,而图像编码的首要前提是直观、形象,[10]艺术化的图像编码有助于用户有效解读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少儿图书出版物作为儿童信息获取的主要载体,在可视化叙事的每一环节均需投入较大精力对信息进行直观化编辑,编辑过程以“信息→静态图像(绘本)”“信息→动态图像(动画、益智游戏)”“信息→超现实童话世界(虚拟仿真场景)”为主,最大限度地丰富信息内容资源,以其直观、生动的信息表达激发了孩子阅读兴趣。近几年,原创少儿文学类系列图书“米小圈上学”受到孩子的青睐,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如江小牙、铁头)成为了代表“米小圈上学”的鲜明符号,该图书出版物在核心IP 的基础上对内容信息进行了丰富的图像转化,并将图像进行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如“米小圈”文具盒、手提袋及各种玩具产品,全方位调动了孩子的感官系统,让孩子在满足审美需求时能够直观、准确的解读图书信息。
少儿图书出版物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将产业链向不同领域延伸,如与影视、餐饮、游戏、玩具等行业的合作。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是其跨界融合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可视化内容资源的整合与分配、技术应用、渠道选取等方面均离不开叙事主体的参与。[11]一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叙事主体在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前期搜集各种图像符号和设置故事发展线索,可保证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能够获得各叙事主体一手的调研资料和市场需求,各叙事主体协同合作将图书内容、可视化符号、表现形式、渠道推送等要素进行整合集成,使少儿图书出版物跨界融合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如童书《遇见美好》借助自身宏大的故事体系,展开大量立体多样化的跨界尝试,将文本内容转化成图像符号的同时,联合不同领域叙事主体进行合作著述,以促成内容与渠道的高度契合,激发孩子主动探索故事内容的欲望。
近年来,少儿图书出版物越来越重视与孩子的互动(无论参加的活动是在真实环境中还是虚拟环境中),其可视化叙事改变了以往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以醒目的图形符号、有趣的故事内容、神秘的故事线索、多元的叙事载体及新技术应用激发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探索欲,在主动探索中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并对其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这一可视化叙事循环模式借助良好的互动参与,可有效提升少儿图书出版物品牌的影响力。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与华熙美育联合主办的“2019玩·趣童书互动体验市集”上,尚童童书《3.3 米德国超长创意力启蒙书》系列图书创作者现场向孩子和家长带来了“这就是怪兽!”的游戏,孩子在寻找小怪兽过程中与图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互动,这样不仅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与图书编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且能够让孩子在做游戏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强化了孩子和家长对尚童童书品牌的认可度。
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每个环节的顺利运作依赖于核心IP 和技术、内容、组织的融合,不论是静态图像呈现,还是具有个性色彩的动态图像演绎,都利于调动孩子感官系统以饱满的热情沉浸在故事世界中。[12]少儿图书出版物为能够与孩子建立一种长期的黏性关系,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阅读体验活动的建设,借助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将少儿图书出版物的内容资源整合后再根据各个平台的特色合理地进行分配,以可视化的内容表现形式展开跨界叙事,为孩子营造一个多感知、深度化的阅读体验环境,从内部激发孩子阅读的动力。2019 年6 月,少儿历史图书《最美古中国·虎印传奇》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线下活动并受到孩子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虚拟现实场景的设计、现场制作虎头面具并涂色等活动全方位调动孩子各项感官神经,让孩子深度沉浸在轻松、娱乐的阅读环境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以孩子为目标用户的少儿图书出版物在进入市场时需主动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针对孩子阅读喜好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对可视化内容资源整合并合理分配在不同平台上,每个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重塑孩子的阅读行为。在融媒体环境下,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路径包含叙事主体角色融合、内容资源差异化分配、叙事载体精准化服务等系列过程(如图1 所示)。
少儿图书出版物在实现具有丰富童趣性的可视化叙事过程中,要在秉持自身特色的故事内容前提下,组建由不同领域人员创建的叙事团队。为成功构建宏大的可视化叙事体系,作者、图像设计人员、不同专业内容解读人员、技术制作人员、媒体从业人员等各叙事主体须在开放、自由的环境内进行协作。“文本→图像→叙事”或“图像→图像→叙事”叙事过程顺利发展均依托于各叙事主体的通力合作,各叙事主体对彼此的观点相互交融,形成一个开放式的表达环路,每个叙事主体会悉心听取、支持并采纳较为合理的意见,使其在协作的同时能够感到更大的支配感和投入感。在融媒体环境下,叙事主体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各主体间的关系根据自身的属性可相互转换,每个主体在可视化叙事中担任角色更加多元化,这将有利于少儿图书出版物更好地借助集体智慧对信息进行有效编码,从而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
图1 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路径
另外,各叙事主体在享有独立话语权的前提下,围绕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IP 展开自由创作与合作,如少儿图书出版物创作者(以作者为主)可以承担信息解读任务,向其他叙事主体及时传达图书出版物的核心内容,辅助可视化叙事,帮助其他叙事主体进行可视化叙事前的准备工作,并协调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资源分配。近年来,少儿图书出版商联合其他行业人员对出版物内容进行协同编辑后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如儿童科普系列图书《科学跑出来》,借助AR 技术与必胜客进行合作,给用户营造一个科幻的就餐环境,部分用户会将就餐体验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该图书出版物内容的二次传播。叙事主体角色的融合不仅拓宽了主体间交流的范围,而且调动了用户参与可视化叙事活动的主动性,为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的高效推广提供保障。
与少儿图书出版物的传统叙事相比,其可视化叙事虽然故事的生动性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其他类别图书出版物或者影视等文化娱乐产品来说,仍较为不足。故事内容表达形式的刻板化及内容分配的不理想化,影响了少儿图书出版物的品牌塑造。鉴于此,少儿图书出版物应认识到有效的可视化叙事对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以此从内容制作、内容包装、内容服务三个层面来提升内容资源整合与分配的合理性。内容制作主要以内容原创、纸质信息数字化、用户/专业人员生成内容(UGC/PGC)三种方式展开;内容包装涉及对纸质/数字内容包装创新,其中内容再编辑、艺术美化(如版面设计、故事画面渲染、人物形象二次加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环节则交给多元叙事主体团队进行运作;内容服务针对不同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
从单一角度看,内容资源艺术化处理过程是文化进行催化的过程,能够快速启动和帮助孩子加深对内容的解读、理解和吸收。同时,根据不同叙事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内容资源,并在核心IP基础上对内容制作、内容包装、内容服务进行重新审视,创建更丰富的内容资源以实现持续分配,以此来提升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效果。如飞鱼科技联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打造的少儿图书出版物《保卫萝卜》,通过差异化内容资源分配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一方面借助游戏来吸引用户眼球,让用户在游戏同时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动画、影视等渠道挖掘更多故事线索,让用户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取信息。
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是一个多环节、多要素、多样式的动态生态系统,其叙事载体相对更加多元化,为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须在宏大的故事世界中寻找适合叙事载体的信息内容。各叙事载体应紧紧依托核心内容资源和新型技术,加强信息共享与关联,以用户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以可视化内容为基础,以互动交流、沉浸体验为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构建以内容、渠道、技术、组织等为主的融合可视化叙事模态,提供独特而有价值的精准服务。以影视叙事载体为例,少儿图书出版物向影视跨界叙事时,投入精力的多寡决定了用户群体能否在保持稳定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扩大。由于每个用户生活阅历、认知状况、阅读喜好等的不同,影视叙事可在影视片段中提前设置故事线索,在观看影视作品中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来寻找线索,激发用户对故事剧情发展的探索欲。
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不仅改变了用户的阅读行为,同时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满足了不同用户需求。叙事载体针对不同用户阅读习惯对内容进行个性化定制,与多领域机构合作,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帮助用户解答对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的疑问,引导用户对少儿图书出版物内容的阅读次序,借助技术手段给用户营造特殊的阅读体验,以此强化用户与少儿图书出版物间的黏性。融媒体环境下,用户能够在不同的阅读平台中快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吸收转化,从而扩大、加速了少儿图书出版物信息内容流动的范围与速度。
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是当前少儿图书出版产业价值链快速提升的“催化剂”。伴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少儿阅读的愈加重视,少儿图书出版物迎来了春天,并成为出版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版块。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将故事内容横跨多个平台呈现出来,每个平台可视化叙事的内容资源对整个故事体系来说均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故内容资源差异化分配、叙事主体角色融合、叙事载体精准化服务的少儿图书出版物可视化叙事路径将会对少儿图书出版物的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