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试题中德育的渗透

2021-01-03 13:10周红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后母巴掌试题

周红英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从古至今,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直放在教育的首位。北宋司马光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这一论断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正是无数有德之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同时,也应心存感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具体点,没有革命前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美好的今天。那如何将革命前辈的精神弘扬传承下去,这一重任就落在教育,尤其是语文学科,应与德育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今年的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语文试题,也从各个方面渗透了德育。

第3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或”的意思是(  )。

這道题引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表面仅是考查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实质是让学生反复温习这句话,知道生命的真正意义,从而做一个有用的人。在生活、学习当中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社会。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这句话的出现,尤为重要。想想没有这些为人民服务,死得重于泰山的革命志士,怎么会有今天?此刻,我们心灵应该受到震撼,心生感恩,感恩烈士,感恩党,感恩社会。

第5题,下列古诗中的节日按照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千万条。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国家,每一个传统佳节,都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并伴随着相应的习俗。中国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每一个佳节都能用这么精炼、有韵律感的文字来表达其意境、情感,作为一个中国人,读到这样的诗句时,自然心生自豪之感,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同时激发了热爱母语的情感。这道题与其说是传统节日的集合,还不如说是文化、风俗的集合,对学生的影响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第8题中的第(3)题:《匆匆》一文写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日子从饭碗里过

去;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也觉得时间过得匆匆了,以后对待学习我要谨记“ ,老大徒伤悲”;对待家里的老人,我要谨记“树欲静而风不止, ”。

第(4)题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红色故事我来讲”的活动中,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革命先辈,他们“ ,任尔东西南北风”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和“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高尚节操无不激励真我也要做个勇担时代使命的人。

这两道题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查,更是对学生惜时、孝顺、爱国主义等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做个有规划、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第四大题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最喜欢的作家并谈理由,这大题的设计,其目的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告知学生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向优秀看齐。

阅读题中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课内阅读《学弈》,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深深认识到专心致志是成功的基础。学生只要反思,就会有所改变,起到教育的目的。三心二意正是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缺点,设计的第19小题“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故事,得出道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课外阅读《后母的三巴掌》,作者通过回忆后母的三巴掌,明白了做人的一些道理。同时也让读者品味、深思,生活当中,我们不应去好好感受这份刻骨铭心的母爱,去回报吗?同时从三个小故事中也得到了做人的道理:第一巴掌把“得”字打出心窍;第二巴掌把“帮”字楔入心底,第三巴掌把后母质朴无私的爱刻入心底,用行动去回报。这是作者的感受,不也是我们读者的收获吗?

语文教学将德育放在首位,每堂课都要渗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爱国主义教育,这套毕业试题也巧妙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实现了德智双赢的教育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后母巴掌试题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捅破那层窗户纸
捅破那层窗户纸
巴掌云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捅破那层窗户纸
如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