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音色发展变化史

2021-01-03 19:52何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色变化

摘要:从巴赫时期至巴托克以后,人们对钢琴音色的要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尊重历史和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人们并未因此而喜新厌旧,而是更为迫切希望听到历史所赋予的具有历史风貌的钢琴之声。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色;变化

学习钢琴以后,再想接触其他的乐器就会发现很容易上手了,也是无愧于它乐器之王的称号。从小学习钢琴,并且从事钢琴教育多年的我,在学习和教学期间,越发的注意到除了基本的音准,节奏,表情记号外,音色处理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在这里对钢琴演奏音色的发展变化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现代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和羽管键琴,它们和现代钢琴的差别不仅仅只在外型上,声音上也有很大的区别。钢琴的外文全名叫“pianoforte”,其实就是强和弱,也是因为钢琴可以发出强音和弱音,所以冠之此名。但是古钢琴和羽管键琴有自己的缺点,可以弹出强弱但是确无法调整音量,现代钢琴弥补了这一缺点,让演奏者能够更好的发挥,阐述出自己内心的音色变化,同时现代钢琴的音量也增大了,所以弹奏古钢琴时期的作品,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要严格控制音量和音色。

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是巴赫了,对于巴赫作品的演奏,现在仍然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必须在古钢琴上演奏巴赫才够复古,才是真正的巴赫音乐,现代钢琴做到的渐强和渐弱等的多种层次,这样不是符合巴赫的原意。巴赫24岁的时候,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萨克里斯朵夫,制作出第一台钢琴,但是有缺点,比如高音不够明亮等,巴赫对于1747年在波茨坦菲特烈大帝宫中弹奏的改进过的西尔別曼钢琴表示过满意。那么巴赫对于音色的认知是绝对的,而且其最著名的钢琴曲集《十二平均律》并未标明明确的古钢琴种类,且巴赫作品的音色特点就是清脆、明晰,所以演奏时候要更加贴键弹,且不用刻意追求古钢琴音色,到也要做到节制,不能过分放出现代钢琴的全部音色。

古典时期三大杰出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的音色处理,可以归为一类,二者比较相似。贝多芬可算自称一派,对前人的知识运用极好,且创造出了独具自身特点的音乐作品。学习过程中,常被老师训诫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用弹贝多芬的声音弹奏莫扎特”,因为在贝多芬的作品中美丽的音色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其作品中就是需要一些粗糙和不丰满的音色,才能正确的表达其作品中的内容。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触键要快,指尖要輕,手腕要保持自然和放松状态,演奏时避免过大的动作出现,发声后要立即放松,保持肩膀放松,不要用臂力压迫键盘。且海顿和莫扎特作品比较追求优美的音色,更适合在古钢琴比如大键琴上演奏,而贝多芬的作品现代钢琴上也能较好的演奏出其需要的音色。

再看看浪漫时期,这个时期承接了前人的一系列知识,并不断发展,在音色处理上也更丰富更细腻,且造琴的技术也不断在发展,给演奏者的发挥空间极大的扩大了。肖邦对于作品音色的重视是众所周知的,他作品也是很难诠释的。他有时用钢琴清冷的音色表达自己至柔至美的情感,有时又用这种音色表达出了激烈和火热。在夜曲里,那种安静的期盼、甜蜜的回忆、瞬间的激动和转眼间的不安不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人们领略到了一种别样的甜美、别样的忧伤和一种诗一般美丽的钢琴语言。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把他大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钢琴键盘音乐上,钢琴作品十分丰富。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象是自己歌唱出来的。所以浪漫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对于钢琴音色更多的注意再于歌唱性,不是之前的囿于规矩的格式化。

到了20世纪时期,也就是现代音乐时期,出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月光》是德彪西于1890年-1905年间所写的《贝加莫组曲》的第三首,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用轻薄的笔触、清淡朴素的音调,描绘出一幅轻纱薄雾、月色朦胧的迷人景色,欣赏德彪西的作品就如同在欣赏一幅绘声绘色的画卷。那么说到月光曲其实大多数人更熟悉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贝多芬作为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作品大多都是和当时的实际生活相关的,而德彪西的音乐像在看一幅幅朦胧的画,所以两者的这一点区别表现在钢琴演奏上就是,贝多芬的作品踏板运用需按照其和声进行去配合,切勿浑浊,而德彪西的作品在演奏时可以运用踏板来辅助营造朦胧效果。

钢琴演奏的音色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但是也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为听众带来美的享受,就算是勋伯格的音乐也是有它自己的美,只不过不同时期的音乐美得不同,不同的人对于它们的体会也不同,一百个听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现代钢琴音色的可塑性也在提高,遵守作曲家创作愿意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特色的音色就很美。

参考文献:

[1]肖邦的浪漫主义[J].钢琴艺术.2000,0.[4]朱雅芬.

[2]彼得,李伯庚,赵复三译.欧洲文化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04,241.

[3]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何璐,女,1997.10.3,湖南邵阳,硕士研究生,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音色变化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