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兹
内容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视障读者阅读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结合玉林市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发展历程,介绍图书馆对视障人群开展阅读服务的经验,针对目前视障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视障阅览室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改善公共图书馆视障人群的读者服务提供参考策略。
关键词:玉林市图书馆 视障阅览室 读者服务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1]。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视障人群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困难群体,让社会弱势群体普遍均等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永恒的责任和坚定的义务。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发布《公共图书馆宣言》时宣称: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对于残疾用户,公共图书馆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致信祝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时强调,对残疾人必须“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视障读者阅读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玉林市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作一一论述,并针对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览室发展的对策提出建议。
一.玉林市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概况
1.设立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我国盲人数量约为661万人,占到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每年新增45万人,平均每分钟新增1例,低视力人数更是高达1342万人[3]。对于视障人口,我国一直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目前政府主管部门沿用的是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人口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广西残疾人总人数为337.5万,其中视力障碍52.7万,占比15.61%[4]。玉林市各类残疾人总数为45.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7.23%,高于全国6.34%的平均水平[5]。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视障人士的文化需求进入公众视野。目前我国文盲率只有4.08%,而视障群体的文盲率却高达43%,相差近10倍[6]。为降低视障群体的文盲比例,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了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对于视障人士来说,通过何种途径获取外界信息、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既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问题。21世纪初,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逐渐增强,相关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公共图书馆积极推动视障读者服务的开展,视障阅览室的建设进入了迅速发展态势。为了给视障人士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保障弱势群体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资源,玉林市图书馆筹划设立视障阅览室。
2.从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到视障阅览室
2007年8月,玉林市图书馆与玉林市残联订立建设玉林市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协议,在电子阅览室专门开辟盲人阅览区。阅览室门口建有无障碍通道,室内配备阅览桌椅、盲文计算机、盲文读物以及大字读物等基本设备,并安排两名管理人员负责该室的日常开放和管理工作。随着视障读者的服务需求增加,仅仅依靠原有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视障读者的需求。2009年3月,玉林市图书馆在原有基础上购置新的视障阅读专用设备,将原与电子阅览室共用空间的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划出,成立独立的盲人声讯阅览室。该阅览室增设盲文计算机,并配备听书设备与助视设备,为视障读者提供网络在线服务。
2017年,出于完善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考虑,玉林市图书馆对盲人声讯阅览室进行规范化建设,成立视障阅览室。随着视障阅览室的开放,盲文资源得到丰富和扩充。2020年10月,玉林市图书馆玉东新馆投入使用。新视障阅览室设于图书馆一楼左厅,配置崭新的盲文计算机、盲文显示器、盲文刻印机等常规设备,增加盲文读物、大字读物、有声读物及无障碍影视作品等类型的资源,在满足视障读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增加数字资源。此外,新图书馆设置有完整的残障读者进馆通道,视障阅览室室内专门铺设盲道,还提供垂直交通系统以及专用无障碍卫生设施等,为残障读者营造出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无障碍阅读空间。
视障阅览室名称设置的变化,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对视障群体的重视程度和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国家公共文化制度的日渐完善。视障阅览室的服务和定位着眼于广大读者群体,使得图书馆增添了新的读者群体,满足更多弱势群体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为他们创造接受教育、丰富文化生活的条件,提高参与社会生活、全面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玉林市图书馆视障阅览服务现状
1.视障阅览的资源
玉林市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在当地政府、图书馆界以及公益性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下,视障阅览服务日渐完善。玉林市图书馆坚持公益性原则和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将视障读者的权益放在首位,不断丰富和扩充视障阅览室的馆藏资源、基础设施。
通过表1可知,在成立初期,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主要提供少量传统的纸质书籍借阅,以及提供磁带、光盘等有声读物。尽管玉林市图书馆设立视障阅览室起步较晚,前期服务项目不足,服务方式单一,但经过新馆搬迁重新布局之后,视障阅览室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服务项目方面,视障阅览室依托玉林市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收藏各类盲文图书和视听资料,主要涉及文学、心理学、医药卫生等类别的读物。在服务方式方面,玉林市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借閱服务、送书服务、培训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等。在服务设备方面,视障阅览室配备有专供视障读者使用的盲文计算机、盲文显示器、盲文刻印机、多功能助视器、语音合成器、盲文点显器等高科技视听设备;阅览区还配备专门为视障读者设计的阅览桌椅等专用家具。助视器可放大书籍报刊上的文字和图画,并将其转化在电脑显示器屏上,弱视读者即可在电脑上清晰地浏览书籍报刊。通过盲文转换软件及语音软件,可以实现图书电子化盲文阅读、语音阅读、网上信息交流、读写文件等多重功能,使得视障阅览室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视障阅览的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视障群体的文化需求渐趋多元化。为了让视障读者更好地利用公共图书馆这一公益文化平台,玉林市图书馆利用各种契机,提供了许多针对性服务。
视障阅览室成立之初,玉林市图书馆针对盲人身体条件和心理特点,利用视障阅览室相关设备和文献信息资源开展一系列面向视障读者的服务活动,包括试听播放、有声读物借阅、指导上网查询、举办专题讲座等。为了进一步加强视障文化服务工作,玉林市图书馆加大资金投入,视障阅览室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由于视障阅览室服务环境的进步、技术手段的创新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视障读者服务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移,服务范围逐渐延伸到学校、社区、医院等。视障读者服务方式,由最初简单的借阅服务、志愿者服务逐渐增加培训服务和送书上门服务;新设备的应用使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和文献传递等网络无障碍服务成为现实。此外,视障读者服务内容也日渐丰富,举办有声阅读活动、视障读者座谈会、盲人智能趣味游戏、电脑技能培训、阅读培训、播放无障碍电影、听力健康知识讲座、专题读书报告会、手语学习交流、开展送书上门等服务活动。
3.视障阅览的管理
玉林市图书馆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教育单位,率先完成了无障碍化改造。由于受到阅览环境的变化、服务设备的升级等因素影响,视障读者对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公共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服务更需要专业馆员进行管理。玉林市图书馆安排专人负责视障阅览室管理,并不断提升专职馆员的专业素质,增进管理人员对高科技视听设备、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信息等知识的全面了解。目前,该室管理人员能熟练操作、运用以及维护各类设备仪器,确保能及时为视障读者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玉林市图书馆建立视障读者服务档案,记录其基本情况,并为视障读者建立交流群,采用语音方式与其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倾向,把握读者的心理、兴趣、爱好的动向,捕捉特定需求,进行针对性服务。此外,玉林市图书馆尤为注意营造平等、和谐、温馨的人文氛围,要求管理人员端正接待视障读者的服务态度,不仅要有待人热情,还要有持续的耐心和关心,确保他们获得热情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视障读者主动来馆。
三.对进一步提高视障读者服务能力的思考
公共图书馆面向大众提供无差别的均等化服务,而视障读者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对象。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政策亟待完善,各地视障阅览室的配套设施、资源管理以及服务方式都不尽相同。与众多公共图书馆一样,玉林市图书馆虽然能够提供视障读者服务,但是在视障资源建设、专业人员配套、经费投入、服务形式等方面仍大有不足,这就要求总结与借鉴公共图书馆的先进经验,为视障读者共享文化成果创造有利条件。
1.加强视障资源建设,完善视障读者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尽管目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设立有视障阅览室,但视障文献资源数量相对不足,且设备陈旧,远不能满足当下视障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馆藏文献来看,视障阅览室馆藏资源在种类、数量上都相对匮乏,以玉林市图书馆为例,该视障阅览室收藏的纸质文献中,以文学、心理学、医药卫生等类别的读物为主,藏书比重不尽合理。从使用效率来看,由于该室设施配备有限,馆藏盲文书籍少,视障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加之日常宣传不到位,以及视障读者出行困难等种种原因,视障阅览室日流通人次偏少、借阅量较低,视障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为保障视障资源建设,公共图书馆应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结合视障群体特点采购视障资源;顺应时代潮流,定期更新盲用文献,及时优化设施设备;加强数字视障资源建设,不断完善视障读者服务体系,建立高效便捷的无障碍阅读环境。
2.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推进视障读者活动常态化
如今,阅读推广服务已经成为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主流,但视障读者服务工作仍然面临着经费短缺、读者锐减、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公共图书馆如何根据视障读者需求以及信息环境的变化,结合传统服务优势与新型服务模式的特点,最大限度满足视障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图书馆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玉林市图书馆向视障读者提供的服务大致分为:1.借阅服务,如利用馆藏资源开展借阅、咨询、检索等服务;2.培训服务,如举办讲座、读书会、阅读辅导、技能培训等服务;3.扩展服务,如提供无障碍电影服务,以及为无法到馆的视障读者提供邮递、送书上门等外借服务。在阅读推广方面,玉林市图书馆除了在特定节假日,如全国助残日、全国爱眼日、世界盲人节等推广活动以外,定期开展视障阅读推广活动频次较低。为了构建多元的视障资源保障体系,满足视障读者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举办频次,推进视障读者服务活动常态化。视障阅览室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逐年增加盲文读物、电子音乐、在线讲座的发布数量;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进行网站无障碍改造,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图书馆网站、电话、短信,或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微信群、QQ群、微博以及馆内电视墙等新媒体手段及时推送消息,也为各公共图书馆之间提供相互学习借鉴的便利。
3.开展馆员专业资格培训,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
视障资源是视障阅览室提供读者服务的基础,由于视障阅览室的空间、人员有限,视障文献藏量和视障设备受到了限制,相应的视障读者服务能力也自然受限。尽管玉林市图书馆视障阅览室配置有专用设备,但由于较多视障读者因缺乏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而不能独立操作设备。加之管理人员人数有限,服务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不能同时满足多名视障读者的服务需求,致使视障阅览室的设备资源成为摆设。这就要求图书馆,一要对专职馆员开展专业资格培训,让管理人员掌握视障设备的操作与视障读者交流沟通的技巧;二要合理安排人员,可以借助多方社会力量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事业;三要引入志愿服务机制,吸纳更多志愿者参与视障人士服务工作,通过专业培训、规范管理,为视障人士利用馆内资源、参与馆内活动提供帮助[7];并能主动联合残疾人联合会、社会爱心组织,通过招募视障服务志愿者,发挥志愿者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图书馆公益服务的影响力。
从目前来看,公共图书馆对视障读者群体的服务工作在不断推进,为视障读者开展服务的范围已经不断扩大,但推广深度还不够,视障读者服务依然任重道远。本文旨在抛转引玉,希望视障读者服务能引发更多的关注,开创出视障读者服务工作参与广泛、管理规范、作用明显的大好局面,进而推动视障读者服务创新与发展转型,彰显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价值。
参考文献
[1]GB/T 26341-2010,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2]王细荣.图书情报工作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67.
[3]蔡迎春,金欢.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赏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225-226.
[4]玉林市残疾人联合会.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廣西壮族自治区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2010-02-02].http://www.gxyldpf.org.cn/info/111665/.
[5]玉林市残疾人联合会.玉林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概况[EB/OL].[2009-02-01].http://www.gxyldpf.org.cn/info/110566/.
[6]《奋进追梦:来自两会的声音》编写组.奋进追梦:来自两会的声音(2019)[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9:188.
[7]GB/T 36729-2018,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
(作者单位:玉林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