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2021-01-03 09:32祁恒玫
甘肃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策略

祁恒玫

【摘要】小学阶段班级管理不仅关系着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加之叛逆心理,较难服从班集体的规章制度,从而影响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此,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转变管理理念,因材施教,制订适合于本班级的管理方法。结合当前班级管理现状,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班级管理质量有效提升的策略,以期提升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7—0050—03

小学阶段的学生,涉世未深,心智还不成熟,对于不良信息,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对错,很容易受人诱导。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引导者,其管理水平关系着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决定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强化班级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与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形成班级管理的创新理念,确保班集体向上向好,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和社交范围较以往大不相同,学生个性更加突出,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小学这一时期又是学生性格形成、三观塑造、能力培养的起始阶段,许多学生比较冲动、叛逆,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所诱导,甚至酿成不良后果。加之互联网的普及,让更多学生步入信息时代,激发其对新型事物的求知欲,然而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无法正确辨别信息的好坏,网络上充斥着的诸多不良信息,容易导致学生偏离正道,误入歧途。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势必面临很多新矛盾、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成为小学班主任的必修课。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实现学校育人的目标,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当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也给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行为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班主任必须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班级管理策略,勇于创新,更新已有的班级管理理念,以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为本,不断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与水平。

二、小学班级管理现状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以及學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同样的班级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班集体,可能出现千差万别的管理结果。班级管理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班主任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良管理模式,只有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1]。

目前,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实施中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是“服务型”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事必躬亲,无论大事小事都一力承担,像“保姆”一样地对待学生,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永远无法真正成长。比如,班主任自行规定班集体的规章制度,不征求学生的意见,限制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过程,这样的行为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存在感、参与感,也得不到实际锻炼,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二是“领导型”管理模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服从班主任。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一旦学生出现违反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班主任就会依据已有的处罚条款进行处理,而不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长期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可能加剧叛逆性格的形成。三是“放养型”管理模式。选择这种管理方式的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不强,对班级建设没有明确的规划,也没有制订合理的班级管理目标,缺乏对班级教学活动的目标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这种放养状态下,缺乏集体意识,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欠缺,班集体纪律松散,学生间经常出现各种摩擦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体会不到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会疏忽对知识的深入学习。

三、小学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策略

1.转变管理理念,注重以德服人。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如果班主任的教育方式不对,很容易加重其叛逆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若是不认可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不服从班级规章制度,成为班集体的“调皮捣蛋鬼”,进而影响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鉴于此,班主任应该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注重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不根据成绩、家庭环境而区别对待学生,充分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在班级管理实际操作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意愿和真实想法。比如,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寻求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看法。班主任结合自身与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一起完善并补充班级规章制度。如此一来,班主任不必事事都亲力亲为,既间接地减轻了工作量,也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中。而学生对于自己参与制订的班级规章制度,也会在心理层面更乐于接受并遵守。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提前谋划,引导学生遵守班级规则,可以大大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此外,班主任不能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还要随时关心学生的成长发育、思想建设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坚持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2]。

2.调整身心状态,协调工作关系。(1)协调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可以让班干部或者其他学生做的小事情,可以放手交给他们去做。这不仅能体现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民主,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展示自己的一个机会。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绝对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应相互促进,师生间应逐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样才能使教学与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3]。(2)协调好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想赢得科任教师的支持,自己先要支持科任教师的工作。要尊重科任教师,积极协助科任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就班级的日常情况经常沟通,这样既能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又可取得共识,统一对学生的要求,形成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教师集体。(3)协调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都要有礼有节。不论家长的职务高低,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表现优劣,都要以礼相待。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家长,切不可像批评学生一样去数落家长,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家长的自尊心,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3.加强自我管理,发挥头雁效应。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仅局限于其外在的管理水平,内在的自我管理同样重要。小学生性格各异,独立意识与个性化意识使得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各有不同,对外界的判别能力也有待加强。作为班主任,应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身作则,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素质能力,让自己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此外,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也不逼迫学生做他们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正面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这样学生会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促使班级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与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息息相关,学生在高质量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正确的三观。因而,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就需要不断优化调整班级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帮助学生更快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小萍.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1(02):87.

[2]苏锐.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8-29.

[3]王珍珍.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J].新课程学习(上),2014(04):147.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